我从小就喜欢看小说,喜欢的小说会反复咀嚼上一遍又一遍。上中学以后,我迷上了沧月,她浙大毕业,主业是建筑设计师,副业却是畅销小说家,对我来说是偶像一般的存在。我陶醉于她笔下的世界,不管是武侠,还是奇幻,每一帧情节、每一个人物,在我心里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她一样,在经营自己事业的同时,开辟自己的文学世界。
但是写小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上中学的时候,我就有过尝试,但是水平有限,我的几个长篇连载都无疾而终。高二时我选择了理科,按部就班地上大学,出国读研。我虽然又看了许多小说,但是再也没有动手写过。直到去年年末,我参加了一个征文活动,这才重新拾起自己的文学梦。
这一年来,我写了四个短篇,从顺叙回忆录,到倒叙,到比较好地使用插叙,以及尝试一个科幻题材,后面两篇我还拿来参加了简书的短篇小说出版征文。
我的写作技巧有了一些小小的进步,也得到了一些认可,但我仍旧觉得自己的创作问题多多,却不知如何下手。因此看到久世一老师的小说课,我就迫不及待地报了名。
一个多月下来,我惊讶地发现,原来写小说真的是有套路的,假如没有一个好老师,这些东西不知道自己要领悟多久。
第一节课是关于视角,我原本以为小说的视角只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无非就是主角是不是“我”而已。最近大火的鸡汤文情感文,都是以第一人称叙述,讲的却是自己朋友的故事,我开始还傻傻地想,怎么这些大V都有那么多朋友的故事可以挖掘。听了课才豁然开朗,这只是一种写作技巧,既拉近了读者距离,又便于描写主角的外貌和性格。
第二节课是关于小说的结构,我们从小语文课就学过,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是真正落实到笔头,这个结构却难以把握。究其原因,我们初学者写小说的时候根本没有从后面往前推的这个概念,其实结局是高潮引发的,是不可逆的,而高潮之前的转折点,则是小说的次高潮。如果故事里没有冲突(愿望+障碍),那么行动和结果就会显得毫无意义,很容易让观众出戏,就比如《无心法师》中无心最后沉睡,和前面19集的剧情都没有关联,也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结局了。
第三节课是关于高潮前的准备工作,也就是制造冲突以及留下悬念。我写小说,总是回避冲突,好像除了吵架,我根本想不到其他冲突的方式。但其实时间、观念、阶级,甚至人物自身,都会有冲突。只有逼迫小说中的人物,在冲突中做出选择,人物形象才能真正生动起来。而悬念,也不仅仅是开头的留下伏笔,更重要的是贯穿始终的目标,让观众真切地和主人公连在一起,观众才会急切地想要看到最后。
最后两节课是小说中的人物设计以及从现实的土壤开出虚构之花。这一年来,我写的小说总是脱胎于生活中的原型,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几乎跳不出生活本来的框架,而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只需要留下最能引起剧情推动的人物特征。我根本不需要事无巨细把主人公的生平流水账地记录下来,故事需要主线,而不是散乱无章地任其自由发展,否则我的人物都只能是模模糊糊的印象,故事也是雁过无痕,让人看过便忘了。
写小说拼的并不是谁的脑洞大,谁的构思精巧,而更重要的是作品中由人物揭示出的内涵。要想真正写好小说,除了多读多想,更要多动手,从生活中理出线团,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背景,创作出真正混合着自己人生阅历的丰富作品。
最后,感谢幽默的久世一老师,带领我看到写小说的套路,更重要的是给我指明了以后的努力方向!
更多我和文字的故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