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是现代贫困的一大特征。”
本书在第一部分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普通家庭进行采访,描绘出了上个世纪70到90年代期间日本真实的社会现状。
浑浑噩噩赶上金融浪潮,在证券营业部摸爬滚打多年,由于“自杀”最终资不抵债的金融从业人员;
农村出身,渴望出人头地,宁愿自掏腰包弥补业绩来换去职位的贫困小伙;
不惜出卖自己身体换取订单,导致夫妻关系破裂的女保险员;
被虚荣心和消费欲望支配,导出借贷从而债台高筑的家庭主妇。
听起来这些人都是咎由自取,种什么花结什么果,被金钱和物质迷惑了双眼从而走向深渊,能怪谁呢?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分析一个人的行为时,不应该抛开他所处的背景,小到家庭背景,大到社会背景。
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之间,是日本战败后经济修复了几十年的最终繁荣。奋斗在那个年代的日本普通人,对于潜伏在社会中的石油危机一无所知。他们被时代的洪流推搡着向前,顾不得片刻思考和犹豫,被繁荣吞噬,再被繁荣吐出。
日本的加班时长向来处于世界前列,包括女性职员,八点之前下班的仅占少数。甚至有不少一部分超过十点下班。
整个日本像一个24小时不间歇运作的机器,每个人都是这个机器上的一颗没有感情的螺丝钉。
这样快节奏的状态紧紧地束缚着每一个普通人。来自自身的欲望和环境的压迫共同裹挟着他们,促使他们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麻木地奉献自己。
秉持着“只要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的信条,这些人并没有察觉到日本经济社会明目张胆,令人毛骨悚然地刺激消费——街头上各种小微贷广告泛滥成灾——等待着一些需要他们的人悄然等慢拜访。
那是一个消费欲望旺盛甚至疯狂的年代,在金钱和物质的双重诱惑下,很多人会失去理智,坠入高息贷款的深渊。一家还不起就去另一家借款,额度用完再换一家,长此以往,借款者往往背负着巨额利息,常常以信贷还旧债,循环往复,不得始终。一旦陷入高息贷款,大部分借款着基本上都背负着几十家小贷公司的债务,通常金额高达数百万甚至几千万日元。
文章的最后引用了“迈达斯”国王点石成金的故事。国王想要变得更加富有,所以习得一种点石成金的技能,手指所触之处都会变成金子,而当他想喝水时,连水也变成了金子。
作者把当时的日本人比作故事中的国王——被物质金钱迷惑的人生,面对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求时,往往求之不得。
当下的我们是不是也一样需要反思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