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沈先生凭借自己的博学多才和金句频出,一下子流浪大师,变成了流量大师。看过他的相关视频和报道后,相比他的博学,更让我触动是他的经历:一个二十六年前的公务员,因为莫须有的垃圾收集癖,被单位办了病退。时隔二十六年再度翻开这尘封的历史,不禁想问问:病的到底是谁?现在有没有康复?
之所以有此触动,是因为在十年前,我也曾因为一些合理合法的行为,遭受过一些异样的眼光和歧视的待遇,当看到沈先生的经历时,不觉唤起了当年的记忆。
2009年底,大学的最后一年,我们已经学完学校的全部课程,进入了校外实习期。与相熟的朋友一起在实习单位附近我租房,本着节约的原则,我们早餐和晚餐都是自己在家里做饭。因此,附近的的菜场和超市都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去的次数多了,我们也能清楚地知道各个地方的菜价比较:远点农贸市场菜的品类全且价格便宜,附近的超市每逢周末都会有几款菜促销,楼下的路边摊早上和晚上都会出摊,但晚上优惠幅度更大。
某个周末,我们合租的朋友同时早起,到超市去囤点特价萝卜白菜,生怕晚了抢不到。当我们到达特价促销货架前,周围已经围满了老爷爷老太太,真的是应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老话,而我们只好在一旁观望。
好不容易有老年夫妻挑够了离开后,我们赶紧补上,瞬间有种入围的喜悦感。当真正开始挑菜时,发现大部分都是被挑剩的,不免有些失落。好在价格还是有极大的诱惑力,哪怕是回去再削掉外面一层也还是不错的,毕竟要饭的不能嫌饭馊。
环顾四周,除了我们都是些长者,总是感觉他们看我们的眼光有点异样。有个老太太估计是真忍不住了,用当地特有的腔调不屑地说道:亏了这几个年轻人还穿得人模人样,怎么好意思一大早跟我们老年人抢菜?
一句话听得我们悲愤交加,朋友中有个急性子也直接毫不客气的回击:您一把年纪了都不肯走,我们还年轻,更要好好生活!走在当地有离逝的意思,一个走字气得那那太太接着又是通乱骂,记不得她骂了些什么,但一想到那气极败坏的样子就解气。
上一次想想这事,是看到一个年轻小伙,与占篮球场老爷老太理论,被群殴还不能还手时。印象深刻的一句评论是:不是现在的老人变坏了,是曾经不守规矩的人变老了!
2010年初,带着新入职的同事在超市外场做推广活动,午饭时间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也是我们最为忙碌的时候。等忙完带着新同事去吃饭的时候,已是下午两点,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我们来不及换衣服,就穿着工作服带带着宣传资料去觅食。
此时,路旁的饭店已是少有食客,我们沿街走进第一家店,问老板娘:还有吃的吗?
得到的是老板娘面无表情的回复:没有了,早卖完了!
正准备坐下的同事,也只能尴尬起身离开。到隔壁店里, 我们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还没等到老板回复,第一家店的人老板娘又抢先开口了:别卖给这些发传单的吃,他们菜点不了两个,饭能吃一锅!我们当时的心情就那年流行的网络词:囧!
好在隔壁的老板与第一家不是一路风格,微笑地迎我们进去,还替我们解围地说到:开门做生意,进门的都是客,反正这会也不忙。那顿饭大家都吃的很压抑,只想赶紧填饱肚子尽快离开。
活动后的总结会上,一个新同事复述此事时,都委屈的流泪了。他当时的原话是:拿着钱去吃饭,却受到要饭的待遇,难道就是因为我们做推广发传单的?
按现在的眼光再来回看当年我们的反映,确实觉得有点玻璃心;但一想到曾经有同事因此而掉泪,真的想感慨: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多点包容与理解?即便是不能理解包容,至少不要恶语相向吧!要知道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在超市挑菜,就因我们年轻,就抢算成抢他们的东西了?饭馆的老板不做我们的生意就算了,又何必补那么一句损人不利己的话来伤人?毕竟,当时的我们刚出校园,好赖也还是在自食其力,没有因自己私利去损害任何人的利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