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什么

作者: 温其言 | 来源:发表于2018-04-18 10:11 被阅读0次

    我们可曾想过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伟人们是为了能为国家尽一分力而读书,我等凡人,只是为了能解惑而读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既然书有良师益友之称,那么,为了解惑而读书也是合理的。

    我的童年,读书还不是现在这样方便。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书籍又比较贵。我所居住的小城只有两家书店,没有图书馆。所以,我尽自己的力量最大可能地去读所有我能找到的书。

    语文课文,语文基础训练和试卷上的文章。老师要求买的课外书和作文书都被我翻了又翻。爸爸从别人那里借来的故事书我也看了看。后来,老师召集同学们开了图书角。我从中看了不少书。

    大概是在初三的时候吧。印刷精美,内容快餐的网络文学开始在我的同学们中间流传。我没有看不起流行文学的意思。一些青春文学,网络文学还是很有观赏价值的。可是,在当时那些花季少女们流传的网络文学是真正以狗血开道。我曾经好心地委婉向她们表示在这样的年纪要看一些会对人生有用的书。结果本就孤立的我直接成了她们的敌人。一直到毕业。

    我个人完全赞同十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人普遍很讨厌。因为他们的身体已经接近成人,甚至比成人更活力。而心灵还远没有成熟。在这样的时期里,修得一颗好心要比取得一个好成绩有意义的多。而如果不能明辨是非的年龄里接受的全是那一类的思想,实在是一件想想都可怕的事情。

    有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连被列为名著的两本书都被如此看待。可想书籍的挑选有多重要。虽然如今早已经有了多种传媒方式,但还是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文字最能打动人心。

    真正的智者,即使是一本十分低趣味的书同样也能悟出道理,而心思混沌的人,即使是拿集天下大家之大成的书也难以打动他。我自认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人。在并不出色的二十多年的人生里,我唯一值得庆幸与自豪的就是利用种种方式看了不少好书。

    初中时,我初涉外国文学。先是在《爱的教育》里回顾了刚刚过去的小学生活,懵懵懂懂中明白了一些相处之道。后来在《羊脂球》,《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人间喜剧》等一系列名家大作中明白了人世疾苦。初中的最后时光献给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

    在书籍的海洋里,我随着凡尔纳去冒险,感受高尔基和保尔的成长感悟,领会着狄更斯对人生的感念。我还没有旅游过,但是我思想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我被雨果笔下庞大的悲惨世界所倾倒,从此成为他的粉。并由此开始思考人生与社会。我随着唐诗宋词去感受那个遥远的年代的美丽与哀伤。跟着历史与文学去感知那些早已经逝去的美丽的可爱的生命的一呼一吸。

    高中时,我第一次阅读电子书。那时候的手机还是带键盘的。屏幕也很小。在我渐渐成长的年华里,我看了《青春之歌》,《人生》,《白鹿原》,《红高粱》……初次认识后来很火的张爱玲。那些书近些年都被拍成影视剧了。在历史书外。我第一次认识民国那个年代。那是怎样的年代呢?那是最混乱的年代。它混乱的程度不仅空前,也必将绝后。

    那个年代,许多人物都粉墨登场。各方势力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草芥之民有了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似乎包容一切又似乎不包容一切。受西方思想影响的青年人和抱残守缺,食古不化的老年人共存。两千多年的固有体制固定思维受到冲击。中国在迷雾中带着点点缥缈的希望跌跌撞撞地前行着。

    真的。民国这段历史值得用几十万字去形容。它对如今的中国有着非凡的意义。在这些书里,我看到了青年对国家的矛盾心理。既爱着它,又痛恨它的腐朽。老年人对新青年的爱护与不理解。文人可以很无赖,无赖可以很文雅。似乎所有都很矛盾地共存着。

    高中毕业后,我买下了《古文观止》。这本我看到今天的书。因为从小就手头拮据,我养成了用最少的钱发挥最大的用处的习惯。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很明智。虽然怎么看了不少好书,但迎面撞上了社会和转型期的我还是茫然了好久。幸好。这本书上古老的文字与信念给了我力量与方向。如今,我即将迎来第二个本命年。实在算不上水嫩的年纪了。幸好,我之前看过的所有书替我打造了一个完美的价值体系。我不会迷失自己,也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

    近两年来,我差不多都在用手机看书,也看了不少经典之作。不过,电子书和实体书的差距确实不小。而且眼睛经常难受。直到最近几个月知道了可以听书后才好。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好书丰富我的见识,解答我的迷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为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xv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