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小暖
早就听说过简书第一红人彭小六了,也有关注他,几乎他的每篇文章都看了。去年,阿狸城主在简书上发文喷小六,说他文章的质量每况愈下,而且太功利,动不动就“一天赚20万”,导向不好,让人感觉不舒服。关于这件事,小六的危机公关没做好,导致引起了公愤,一时间有一大票人涌出来集体喷他。这个时候的小六反而淡定了下来,不理会别人的评论,继续埋头写文章。
对于小六,我的态度是理性的,我既没有像他的脑残粉那样把他当“六神”看,也不否认他的努力和价值。我还是一如既然地看他的文章,不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也不是因为真的提供了多少干货,而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个极其自律、勤奋的人,他把他的自律勤奋写出来,让人看了很燃,进而鞭策自己更努力。
关于小六的书,客观地讲,他书里的内容大部分都不是新鲜的干货,而是就像他所说的,是“偷来的”,很多内容都是畅销书里的观点,比如说“三只青蛙”“番茄钟”“清晨4点起床”“结构性拖延”和“主题阅读”,这些都是我们不陌生的内容,因为我们也看过那些书,只不过,小六将它们进行了整合,把它们放在一起,可能这就是他所说的“知识管理”吧。所以,咋看他的文章旁征博引,干货满满,但说到底,都是些陈年旧货。
那我为何要买他的书回来看呢?还是前面那句话,打动我的不是内容,而是希望以他为榜样,鞭策自己变得更自律。方法和观点虽然我大部分早就听过,但我每多读一遍,就多践行了一点,从而也就多进步了一点。这才是小六的文章的意义所在。
另外,有一点我不能容忍:书看第一遍时就被我发现了十几个错别字!我保证我买的是正版,但书里那么多错别字让我对它的印象大打折扣。这本书很大的篇幅是图片,文字偏少,然而居然还可以有十几个错别字,这让我很不理解。要知道小六老是标榜自己是处女座,一个处女座的处女之作有这么多的瑕疵,这让我不由得担心他做出来的程序会不会经常出bug。
好了,开始进入读书笔记环节。本次读书笔记分为时间管理、读书和职场三个环节,最后补充环节是直接摘抄文中一些我认为不错的内容。
以下为《让未来现在就来》读书笔记:
一、时间管理
1
《吃掉那只青蛙》里说“如果那你必须连着吃掉三只青蛙,记得要先吃掉最大、最丑的那只”,小六举这个例子告诉大家,每天确定三个目标,并先完成最重要、最困难的那个。
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
在我看来,一上来就吃掉最大最丑的青蛙,会一下子就把自己放在最恶心的极限,导致自己吃不下另外两只青蛙了,还不如一开始先吃掉最小的那种,让自己有点缓冲和适应的时间,最后再一鼓作气吃掉最大最丑的那张。类比到工作上,先做最容易的,能让自己快速进入状态,有利于保留精力和建立信心。如果一开始就做最难的,可能等做完时已经耗尽了大部分精力,导致另外两件事没办法如期完成。
2
这里有两种治疗拖延的方法。
第一种是《拖延一点也不妨》里的“结构性拖延”。这种方法讲的是,如果这件事你想拖着不干,那你就先去干别的事儿。
第二种是《自控力》里提到的“小习惯,大力量”。 指的是每天坚持一个特别小的、容易做的习惯,日久了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信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比如说,你想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每天把书打开一下;如果想养成长跑的习惯,就每天先跑一小圈。。。
第二种方法对我来说比较有用。之前我每周的规划里都有这样一条“每周写两篇原创文”,但拖着现在已经一个多月没写了,因为每次打开笔记本,在构思时总希望一开始就做到最完美,导致迟迟写不出来。自从前天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把自己的目标缩小到“每天写500字”,500字这么少,随便发表个意见都够字数了,到现在我已经写了两篇了,而且第一篇写了1700多字,第二篇写了700多字,只要开始写,思路就会慢慢清晰,想说的观点也越来越多,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
3
关于早起。小六试过早晨4点起床,后来改为5点,如果是冬天的话,就6点起床。
关于早起,我也践行过,上个月有一半的时间是5:45分起床,我想说的是,是否早起,每个人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比如我,早起后的我,虽然不会头疼难受之类的,但脑瓜的运转会偏慢,反应会慢半拍,当天如果有头脑风暴之类的会议,我根本就反应不过来。相反,如果是睡到自然醒,睡够了,我不仅会心情愉悦,做事效率高,而且创意和灵感源源不断。
所以,我对早起的态度是慎重的。虽然很多成功的人都有早起的习惯,但那不是因为早起所以他们成功了,而是因为他们足够自律,能做到早起,一个足够自律的人,即使不早起,也是有很大可能成功的。
二、读书
1
小六提到秋叶和萧秋水的碎片化阅读,这点我比较认可,因为我也是这么做的。
过去的两年,我看了大概150书,大部分是在地铁、高铁、银行和医院以及等人的时间段里看的,除了因为写读书笔记对书籍进行二次回顾是在家里的书桌前进行的,几乎可以说我没有一本书是在家里看完的。我的包里永远有一本书和一支笔,只要有空闲我就会拿书出来看,看到有价值的地方,我会直接在书上面划重点、做笔记。也因此,常常被人问是不是还在上学,大几了。
我感觉阅读最明显一个好处是,让我不再焦虑。我们中国人是很焦虑的,你到地铁去看就知道了,大家一看到车来了就想往上冲,即使不赶时间,即使知道下一趟是空车,甚至车门快要关闭了,也不顾危险拼命挤上去,挤上去还觉得自己赚了。而我,自从养成在地铁看书的习惯,就不再对排队等候感到烦躁,我沉浸在书的世界,可以耐心地等候,慢慢等空车的到来,然后从容走上去,找个位置坐下来继续看书。我家离公司很远,每天来回三个钟,但我一点都不觉得累和时间漫长。
2
在这本书中,小六还提到了自己的阅读简史,总结为五个阶段:1、蛮荒时代——漫读书;2、农业时代——一周读一本书;3、工业时代——一天读一本书;4、信息时代——主题阅读;5、互联网时代——按需阅读,建立知识体系。
“主题阅读”和“按需阅读”是当下被提得最热的两种阅读方式,几乎每个读书群都会提到,但我还是对这两种方式持保留意见。
我现在的阅读方式是几种方式的组合,我的看书规划是:每周看三本书,一本经济与管理类的(我的专业),一本跟营销有关的(我的工作),另外一本兴趣类(看我喜欢)。
我之所以这么规划,一方面是我觉得专业类的大块头书籍本身阅读起来就比较枯燥,如果采取主题阅读,一口看上十几本,不仅难以实现,而且会扼杀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专业类的书籍短时间内难以完全理解,一个大学生,即使采取主题阅读一个月看上20本经济与管理书,他对该主题的理解也还是停留在浅显的阶段,因为他缺乏实践。
而一周看一本的阅读方式(你也可以两周一本,或一月一本,看你情况)不仅可以让自己持续对过往看过的内容进行复习,还可以让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和经验的增加,循序渐进地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另外,我之所以每周给自己看一本兴趣类的,一方面是为了奖励自己看完了专业类的书籍,另一方面也为了满足自己,让自己享受看书的乐趣。
而“按需阅读”也要看情况,你觉得自己哪一块能力不足,需要加强,于是你买来大量该专题的书,进行恶补,这是可行的。但你不能所有的书籍都采取“按需阅读”的方式,不能觉得这本书当下对我没用,那我就不看它了,毕竟有些书的价值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有一句话叫“书到用时方恨少”,你不能等到“用时”再去看书,就好像乔布斯当初学字体设计时,他根本就没想到以后会用上,当下只是因为喜欢,所以就去学了。
三、职场
关注感受,再去解决问题。
比如女生跟你抱怨自己的工作生活,跟你吐槽自己的境遇时,男人一听肯定立马想做救世主。
请注意女生在表达的的时候,更多的是表达她的感受,而不是在请求你的帮助。
所以交流的过程,你更更需要的是关注对方的感受,而不是立马提出解决方案。
工作中也是如此。
“你们IT部门的电话为什么老是没人接啊?”
(先关注对方感受)“是嘛?太不像话了!周六日你们都出货很多的啊!这怎么行。。。”
先把自己骂一遍,然后对方就会告诉你,他为什么为此事着急。
四、其他补充
要养成可以在完全不同的事情中快速转换自己的角色的能力。
实验证明:当一个人向你请求一个帮助的时候,先告诉你理由的一组次数远远大于什么理由都不告诉的。这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习惯总是喜欢寻找内在归因,任何事情都希望有一个解释。因此,在你制定时间管理计划时,如果有强烈的动机,你的执行效率会更高。
我们都是口是心非。心理实验调查发现:在选择喜欢看的电影时,人们对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严肃题材评价更高,但是一问到他们现在想看什么电影的时候,他们却往往选择轻松的娱乐片。
你的工作就是一种创业,你的每一次任务,都是在做产品。你的老板就是你的天使投资,每一次项目都是你锻炼自己创业技能的机会。
产品经理不是头衔,是你负责的事情。 没人为事负责的时候,你来负责,不管有没有给你头衔,你都是领导。
好了,读书笔记就写到这里。感觉小六这本书的水平还是偏低的,但这也难怪,毕竟他还年轻,又是斜杠青年,能做到这样子已经领先很多同龄人了。如果你是打算看干货的,推荐你看小六的公众号或简书的文章即可,无需买书;但如果你跟我一样,是奔着小六来的,那买来看看也无妨,不过最好还是等二版吧,目前的版本有好多错别字,逼死强迫症了。
行动派安小暖:
赫本迷妹一枚!
爱看书,爱写文字,爱理财。
偶尔拉拉小提琴、练练瑜伽、学学英语,生活就很美好~
2017年没啥大愿望,存10W&写100篇读书笔记&100篇原创文就好。
喜欢我的文字,就关注我吧,每周更文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