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莫提默·J·艾德勒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充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小道荐语 :去年读完的这本书,当时觉得这里的方法一点也不好用。时隔一年,整理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不是它不行,是我不行。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阅读,并制定自己的阅读步骤。能把这本书吃透,基本就不用再研究读书方法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一版是在1940年出版,一经出版,立刻高踞全美畅销书榜首,并且霸占榜首长达一年。这是不可思议的,又是可以理解的。
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承担着我们提高阅读能力的责任,可是,不管起源于什么样的原因,老师们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整个义务教育期间,语文的文章是和阅读理解与背诵紧密联系的,怎样去读一本书、怎样去理解一本书以及怎样记住一本书,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上了大学之后,这方面的能力更是几乎废却。读书怎样读效率高?有没有细致可行的步骤?读完一本书总是记不住,好像没读,怎么办?读不同的书方法一样吗?……如果你在读书时脑海里总是浮现这些问题,那么这本书将给你答案。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将阅读分成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如果你正在读本文,那么基础阅读肯定已经无法给你制造难题。所以我将重点讲述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
在讲述完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之后,我会分享出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自己总结的读书方法,以供大家参考。至于主题阅读,在一般情况下,不做细致的研究是应用不到的,所以也不会详谈。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如果用一个熟悉的词来解释的话,就是“快速浏览”,最适用于不确定一本书值不值得读和在有限时间获取重点知识这两种情况。有的书通过检视就可以淘汰掉,而有些书只需要检视来读,不值得去做分析阅读。
检视阅读的要点在于 快,快速地确认这本书你是否有必要读,快速把握书的梗概,快速了解一本书的框架。这里有两种检视阅读,也可以说是两个步骤,分别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检视阅读一
在检视阅读一中,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阅读顺序如下:
(1)先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看的很快,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视角。然后暂停一下,将这本书归类。回想一下,这类书还读过哪些。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书中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快速评估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找出频率较高的词,可能与主旨就有关系。
(4)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第一个步骤完成之后,基本对一本书就会有大概的印象了,为了进一步达成检视阅读了解一本书的目的,还需要进行第二个阶段
(1)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起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细细阅读这些摘要说明
(2)最后一步,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读几页,但不要太多。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信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两三页。
完成这两个阶段的阅读,基本上一本书值不值得读和大体讲了什么就可以回答出来了。如果决定放弃那就作罢。如果确定要继续读下去,又或者倾向于继续读下去,那就进入检视阅读第二个步骤:
检视阅读二
这一步骤要操作的只有两个字:速读。到了检视阅读二这一步,要求读者迅速地把一本书读完,不要停止,不要逗留,不要回读。遇到暂时理解不了的部分不予理会,跳过它,留给分析阅读解决。有的部分可能只看个标题就能理解个大概,还有很多事作者吹牛的章节,这都可以瞄一眼就过。总之,要在尽可能少的时间里搞定它。
陶渊明读书号称“不求甚解”,可检视阅读虽然要快,但是还是要有所理解。这里有四个问题,要能够在阅读完之后回答出来一些: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带着问题去阅读虽然老师早就教过你,但你可能还没有体会到作用有多大。当你能回答出来这四个问题,你就可以跟别人说,这本书我已经了解了。
这里要注意的是,回答这四个问题不是在脑海里有个模糊答案就行的,要能够组织语言说出来,要尽可能地简洁和准确。如果有可能的话,写下来。不过限于检视阅读的局限性,也许能回答出来两个就可以了。
如果你对速读还有困难的话,可以参看我之前写的《超级快速阅读》这本书的拆解,多少会有些帮助。这个时候你一定可以确定这本书有没有深入理解的价值了,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请进入分析阅读。不过,在此之前,有几件事要强调一下:
首先,不管你是否已经事先确定了一本书的可读性都要进行检视阅读,这和人脑的运作机制有关,一旦你对一件事已经有了宏观的概念,接受起来就会更加容易。
其次,如果有可能的话,检视阅读第一阶段的要重复几次。在目录、序这些文字里包含着大量信息,会帮助你顺利地进行后面的步骤。
最后,四个阅读层次绝不是彼此分离的,当你了解完四个层次之后,我将会提出我自己用来融合的办法。如果不这样,那可能一本书要读上四五遍才能完成作者交代的任务。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作者给出了十五条规则,一般书友一听两眼一黑,直接被劝退,因为规律一旦多了就不是规律了。但是只要对内容稍微整合一下,其实就很简单了。分析阅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架构性规则
架构性规则要回答的其实只是一个问题:整本书在谈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四个方向入手:
分析阅读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知道。因为对待不同的书,在阅读方法上也会有区别,本文不再分别谈论,可以点击文末的 “导读摘要” 查看我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导读摘要。
分析阅读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分析阅读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是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分析阅读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以解决的,也可能是未解决的。
诠释性规则
应用诠释性规则的目的在于知道一本书的详细内容,以及论述方法。这里同样有一些规则:
分析阅读规则五:找出重要的词语,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如果细分,这其实是两步,第一步是找出重要的词语;第二步是确认这些词语在使用时最精确的意义。常常最重要的字就是那些让你头痛的字。还有两个原则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是作者强调的字,还有一个是作者和其他人争论的字。
分析阅读规则六: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主旨。你将一本书的各个部分细分出来,就可以找出主旨与论述。然后你再仔细分析一下论述由哪些主旨甚至词义构成。完成这两部步,就可以说真正了解一本书了。作者如果喜欢提问,或者你对一本书有问题,那么问题的答案就有可能与主旨相关。
分析阅读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在任何一本书里都有很多段落可能根本没有任何论述,这部分可以直接跳过。如果可以找出书中重要论述的段落最好,找不到的话就自己从关键句里架构出来。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分析阅读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要确定哪些是作者已经解决的问题,哪些是还未解决的问题。在为解决的问题中,哪些问题是作者承认无法解决的问题。
评论性规则
主动阅读才能真正理解一本书,想要做到主动阅读,就不会因为了解了作者在说什么而停顿再来。我们要能够提出评论、批评,才算完成了这件事。
分析阅读规则九: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要能够说出来,作者在讲什么,你支持或反对的观点具体是怎样的。
分析阅读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反驳或争论。如果你知道或怀疑自己是错的,请放弃争论。要随时有同意的心理准备。要意识到,争议是教导与受教的一个过程,观点并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分析阅读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一个作者的主旨没有理论基础,就可以看作是作者个人的意见。同样,一个读者如果不能区别出知识的理论说明与个人观点的阐述,那他就无法从阅读中学到东西。
分析阅读规则十二:当读者真正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内容,而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应当给出自己的理由。这里的前提是,只要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可以从以下概念反驳作者:
(1)你的知识不足。这里要注意,除非作者缺少的是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否则,没就没有理由这样评论。
(2)你的知识有误。除非作者主张的知识是与结论有关的,否则也没有必要制出来。要作这个评论,你必须要能够说明事实,或是能采取比作者更有可能性的相反立场来支持你的论点。
(3)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一般来说,荒谬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缺乏连贯,也就是结论冒出来了,却跟前面所说的理论连不起来。另一种是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也就是作者说的两件事前后矛盾。要批评这两种问题,读者一定要能够例举精确的证据,而那是作者的论点中欠缺的使人信服的力量。
(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说一位作者的分析是不完整的,就是说他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或是他并没有尽可能善用他手边的资料,或是他并没有看出其间的含义与纵横交错的关系,或是他没法让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但这些还不足以说一本书是不完整的。除非读者能精确地指出书中的问题点——不论是来自他自己的努力求知,或是靠其他的书帮忙——才能作这样的评论。
分析阅读规则到此结束。虽然每条规则看上去都那么有道理让人无法反驳,可书友你可能还是有点抓瞎,不知道如何运用。接下来我说一下我的阅读步骤,野人献曝,以期能给书友们一点思路:
我的读书方法论
(1) 通过前期了解、书名、目录、序、索引、出版者说明等信息确定书籍分类,并留存大概印象。
(2) 从目录里找一些很明显就知道重要的章节翻看一下。尤其是一章或一段的开头和结尾,决不能忽略。按照外国出版物的习惯,一段中出现冒号的地方、加黑或变色的地方要着重留意。
(3) 快速通读一遍。留意论点、略读论据。要是文学性书籍则参照本文最后“阅读原文“里的详细说明。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标注,方便抓住重点,我分享一下我的标注方法:
① 画底线:重要的句子。
② 画双底线:理解上或认识上有阻碍的词句。
③ 画圈:关键词。
④ 波浪线:值得积累的词句。
⑤ 方框:重要的段落。
⑥ 波浪圈:主旨部分。
通读完一遍之后,在书前或后的空白页写下四个问题的答案。并画出一份自己重组书籍内容的脑图,只选择和作者论述有关的要点即可。
(4) 分析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你想要问的问题,以及已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如果有必要,重读一遍。对于经典,这个时候带着问题去重读是很好的选择。
(5) 在重读或局部重读的过程中,要动笔写了。把你的想法通通写下来,如果是反对,先以疑问的形式表达,因为你还不足够了解。
当你确实反对作者时,也无妨,请拿出你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支撑你观点的理由,也就是理论基础。事实上,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都要有理有据,有能够以语言表达出来的态度或事实。
(6) 最后一步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我会将一本书的要点整理出来成摘要,然后画出一份完整的思维导图,最后附上一篇拆书文。完成之后汇总到一张Excel表中。
有很多遗漏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被发现。至此,基本上就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还是要强调的是,很多书根本不值得这样做,需要自己分别。
最后,还是要对读书这件事说点什么。我认为,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生活得轻松,最好能同时兼具知识、技能和修养。坦白说,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办法,我也并不倡导从书中找寻所有答案,不必迷信读书。
我一般也只会推荐别人读书,而不会推销。但是,人可以不读书,不能不学习。你有没有想过,很多现实的问题,其实是自我的问题。母亲不能理解为什么含辛茹苦换来的是孩子的叛逆;情侣不能接受为什么爱情逐渐消失;没接触过乒乓球的人,永远也不可能立志成为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平凡如我们可能永远都想不明白,这世界上怎么会有人舍生取义。
原来很多人生障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世界能告诉我们一些答案,书能告诉我们另一些。不过你总要明白,知道是第一步,改变是第二步。磨练自己是第一步,珍爱他人是第二步。这就是我为什么将这个简书号取名为“为我读书会”的原因——先为(wèi)我,后为(wéi)我。最后,我要说明一下。“为我”二字不是取自杨朱,而是取自王安石:“为己,学者之本也;为人,学者之末也。学者之事必先为己为我,其为己有余,才能为人。不可不为人。”
小道结语:
读书也是需要方法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为我们提供的方法,虽然不能照搬照抄,但是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论,对读书这件事大有裨益。这本书非常推荐购买实体书,因为可以及时翻阅,当做工具书使用。
欢迎关注“为我读书会”,每周阅读一本书
我是李小道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