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往前看,而不是事后归因

往前看,而不是事后归因

作者: 妮可儿_ | 来源:发表于2024-03-11 10:28 被阅读0次

网上有一位大V,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最近看到的是,有好几个判断是错误的。

如果是前后矛盾,

如果单纯是错的,

都没有什么问题。

发现一点诡异的东西:看着很逻辑的道理,其实是在解释,是在洗地,不是在做判断。

为什么要说这个?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敌人是谁?晓不晓得?清不清楚?

人在生活的过程中,会经历许多难关,但具体的问题是什么,这个才是关键;正是因为不知道,所以需要判断。

哪怕是错误的,下一次可优化。

如果没有这个目的,只是发生一件事,解释一件事,那就没有意义。

归因:只是事后诸葛。

都已经发生的事情,只要能解释,都可以是正确的;但是没有用,重要的是现在,是未来,判断最紧要的不是过去。

大脑很难把事情想清楚,都是被裹挟着走。

等明白的时候,都已经晚了。这是很多人的人生,在错误的道路上,做着自以为正确的事情。

其实对错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自己,是内在的稳定,是要立得住,然后再来选择,一个想要的方向;而不是沉湎于外界的风雨。

农民种地,出太阳要耕作,下雨天要劳动;如果要等到正确的时节,正确的天气,那永远做不好事。

要往前看,看着当下,看着脚下,一步一步迈。

太远的事情,容易出错,哪怕是过去的,已经发生的事情,因为久远,所以遗忘。

总想去抓那些,抓不住的东西,最后都会落空。

断舍离,轻断食,自由等等,一些看似美好的概念,极具诱惑性,但实际上都是空中楼阁。

只是看着好,一点都不扎实。

不是正确的路径,因为生命是复杂的,虽然一直在进化,追求更高尚,但那是单一的,根本不适应环境。

可能需要大量的东西来维持。

有些人读外文,导致了一种执念,总以为外面的东西更好;不是为了贬低,而是在思考:

不可以所有人,一种生活方式。

更关键的是,拿什么来支撑,这个才是关键;不要拿着一个东西,就开始套,这个对,那个错。

这很容易把自己限死。

往前看,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不是固定的生活方式,而是要立足当下,来尝试确定,适合自己的路径。

过去的东西,都在速朽。

秦皇汉武,都化作土;任何抓住一件事情不放,都是徒劳的行为;生生不息的,永远在前方。

相关文章

  • 事后归因

    晚上和我一个身价几千万的大哥和我的大学同学吃烧烤喝酒,一直说我怎么放弃了他说的那么好的机会呢? 我们大部分人都喜欢...

  • 韩同志品《国富论》02

    能被别人利用并不是坏事 很多时候,很多事,如果我们从事后来归因,往往会得到错误的答案。而《国富论》没有陷入这种归因...

  • 事后归因谬误

    事后归因谬误表达了这样一种推理,当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之后,那它必定是另一件事的结果。 这种思维中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

  • 事后归因太迟

    当下的我们在每一个节点上都不能出错,然而南京江宁的穿喉事件却在这地节骨眼上发生了。保安与劝说女销售做hs与之发生了...

  • 《哪吒之魔童降世》影评之一:我的命运我把控

    更具真相的是,所谓“命”中注定不过事后诸葛亮的叹息,事后归因,苍白解释,而时来“运”转才是当下践行者的指南,事在人...

  • 不愿内归因的原因

    有冲突、有矛盾,我们习惯于外归因,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没有错,归因于别人。而不是内归因。内归因后,要接纳、放下。...

  • 认知升级——事后归因的习惯不是好习惯

    事后归因,是人的经验来源之一,也是一种存在逻辑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在事情过后找来匹配的、自以为是的经验或原因。并不是...

  • 归因

    归因分为两大类,外部的情境归因和内部的性格归因。归因错误是因为我们看自己的问题的时候更多的考虑情境归因,看别人的时...

  • 关于归因方法

    1.样本的大小很关键。比较的样本越少越容易产生错误归因。 2.警惕“沉默的证据”,事后偏见,自利归因。例如传记写作...

  • 队友的归因及其他——《社会心理学》之三

    ——归因。如何归因,决定你如何看这个世界,如何评价别人。我娃总结:我爸的方式是,归因情境,而不归因个人。的确如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往前看,而不是事后归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jm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