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10.25号上映,上映几天,热度不减,除了主演的的演技,它的主题本身就有很大的话题性——"校园霸凌"。
看完《少年的你》,我想起了那句话——我们常常低估孩子的"恶"。
从电影最开始的同学们对胡小蝶的死因的恶意揣测,到同学们对陈念的妈妈的羞辱进而孤立陈念,再到魏莱等人对胡小蝶的死毫无愧疚,甚至面对警察时一脸淡定的问"她的死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没叫她去死!"最后到对陈念无休止的霸凌。我都感觉到所谓孩子的藏着的深深的恶意……
当然这种"恶意"和成年人的恶意又有所不同,它没有明确的目的,它具有盲目性,跟风性,他们甚至不知道他们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和他们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就如前几年的那个新闻,殴打同学致其死亡,警察审讯时,这群"施暴者"竟然都不知道人竟然可以这样被打死……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是魏莱的妈妈面对警察的询问时,第一反应竟然也不是愧疚,竟然是"这也不能全怪我的孩子,对方什么样的家庭,这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怎么样,唉哟,我们孩子这么优秀,可不能断送了前途!"我的天,那些不如你孩子优秀的孩子就该死吗?他们就不配拥有未来吗?
无论你的孩子多么优秀,无论你的孩子多么"单纯"一旦他对别人造成了伤害 就要承担责任。更不要用年龄小不懂事作为挡箭牌,他很清楚他在干什么,他所做的是对还是错!
现实生活中,魏莱的妈妈代表的是一类人,更代表了一种社会导向。现实中,我们听到某个孩子被霸凌的时候,我们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大多数人会想——"为什么是他,他肯定和别人有不一样的地方?甚至更恶毒一点我们会用"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来形容……对啊,那些被霸凌的孩子也想知道为什么被选中的是他。我们这种社会导向将他们推向更深的深渊:我们让他们更加孤立无援,我们让他们认为世界上只有"霸凌者"和"被霸凌者",我听说过许多"被霸凌的"孩子一夜之间,被迫成为"霸凌者"。是我们这个社会让他们认为——不想被欺负,只能欺负别人!
我们常常低估孩子的"恶",他们其实很清楚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解决校园霸凌,不仅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的是我们社会中每个人的观念的改变。
希望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孩子提供成长的playground;愿每个人的孩童时代没有伤痛!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04431/54cc1da886be572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04431/67d9eb968ab0778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04431/9c05486506433c0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