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在单曲循环听一首叫《侠客某》的歌,歌如其名,讲的一个无名侠客的一生,浊酒一壶,风月为伴,只身一人仗剑走天涯,看似孑然一身,却写满了活成了故事的样子。
前几天那篇《江湖》就是伴着这首歌而写就的,因为我发现,不管是听歌的心情还是听歌的人,都变了。
小时候,听到有关江湖侠客的故事和歌曲,我一定是心潮澎湃,恨不能以身代之,可现在听来,却满是平静,而平静中又带着一丝怅惘,可更多的是释然和理解,仿佛我已经成了故事里的人。
其实这种变化,是很好的理解的,用通俗意义上讲的话,就是:长大了。
或者换个角度来讲,就是经历的人和事多了,心境就变了,心境变了,很多思想行为感受都会变化。
小时候,我们总是向往那些故事里的人,想拥有一段像他们一样荡气回肠的故事。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也变成了有故事的人。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聊到了大学里面的事情,她很好奇,就激动地让我讲给她听,因为她觉得我的那些故事很有意思,我的大学生活很精彩。
比如在辩论上,如何从一个社恐内向的人,代表学院参加校级比赛,打到学院前四强;比如如何从一个写作新手,通过写网文月入五千,打败绝大多数网文写手;比如如何从一个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但通过马拉松前五的成绩加入学校田径队,代表学校参加江苏省大学生运动会……
说实话,如果我不是这些故事的主角,我也会觉得这些足以成为故事了,毕竟故事就是平凡的生活中的不平凡的事情。
可作为当事人的我,当时我的心情,其实并不觉得有多神奇,我只觉得迷茫、彷徨、挣扎,身在故事中的主角们,其实从来不会觉得自己是主角。
就像我现在,正做着一份过去的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的工作,如果放在过去,那个我肯定会觉得现在的我在吹牛逼,或者是发生了什么重要转折,才去做了这份工作。
当然事实确实是这样的,就莫名其妙不知怎么的就这样的,但是我很坦然的接受了这一切。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你如果真要问,我都可以给你一五一十的讲出前因后果,并且符合逻辑,但是身在生活里面的,其实并不会去思考这些东西,因为这是顺其自然的,自然而然的。
所以有时候,当你不经意的回头,你就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了。
可故事不就是生活本身么?
前些日子,一个朋友说到我,她说她觉得我的内核比之前稳定了很多。
那一刻我才恍然发现,是啊,和过去的我比起来,我确实已经变了好多。
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情绪不稳定,容易情绪失控,多愁善感。以前的我偏执敏感自卑焦虑,做事认死理,偏执的想要一个答案,又因为最后得不到或者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作茧自缚,最终画地为牢,将自己的心囚困于一隅偏僻的角落。
后来又经历了很多事情,然后慢慢地就看淡了,放开了,坦然的接受命运所给予的一切,于是也就终于释然了。在经历了这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后,我终于成了他们眼中情绪稳定、乐观开朗的人。
也终于是在这时候,我发现,原来我也已经成了一个有故事的人。
因为在介怀于释怀之间,我选择了释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