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致女儿书》看时代变迁

作者: 路路_惊涛之桅 | 来源:发表于2023-07-20 01:00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王朔,打开百度词条,可以看到各种诸如“京圈大佬”、“流氓文化鼻祖”之类的标签,在我的认知里,他属于耳熟能详但却陌生的存在,严格意义上来说,我没有认真读过他的某部著作,但或多或少,通过一些诸如《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影视作品有过一些接触。近来心血来潮,打开这本“种草”已久的《致女儿书》,产生了以下三点感悟:

一、家庭、成长和爱的方式有了质的飞跃

王朔生长于一个军人家庭,自小生活在群宿环境中,一岁半就送进了保育院,很长时间他不知道人是爸妈生的,以为是国家生的,有个工厂,专门生小孩,生下来放保育院一起养着。十岁出了保育院,也是和哥哥两个人过日子,吃食堂,父母在家的存在感极低,那个年代不流行什么现代教育理念,没有什么家庭生活,就这么长大了。我时常在想,现在之所以养成现在的性格,好与不好都与小时候父母过于严苛的打压式教育息息相关,既渴望亲密,又回避接触,嗯,心理学上叫回避型依恋人格。

很多80后的青少年时期,多数在琼瑶小说的毒害中长大,而后出现了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数语境中宣扬的所谓“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我看来,其实是充斥着成绩焦虑的,父辈的匮乏感和对生存质量及未来的焦虑如数传达给了我们,让我早早形成了思维定势,不读书考上大学,后果不堪设想,除了关注成绩公布时父母的反映,更为迫切的对个人的认可总是匮乏的,父母除了关注成绩,好像其他的并不操心,他们认为让你吃饱穿暖,伺候周到,不用自己操心这些,就已经是很好的生活了,这就是爱,需要拿着放大镜去找的那种,需要在各种情绪激动的督促和恨铁不成钢的谩骂中去体味,他们不懂得怎么表达爱。那个年代,网吧、游戏厅、早恋统统被老师家长视为“洪水猛兽”,他们没有意识到,在匮乏的精神中,这些“毒草”充当着怎样一种精神慰藉,当然,这些东西造成的后果,显而易见……

社会在进步,每一个经历了人生低谷的人,最终都会释怀,经年岁月过去,他们明白了人生不是快意恩仇,婚姻不是风花雪月,成长了的人,促使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近看到了一个新的说法,说是00后是中国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摆脱了60、70年代物质匮乏造成的焦虑感,80、90年代的和精神迷茫纠结,他们不再畏首畏尾,不再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坚定的学习,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优势,从而促使了最正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和优异的表现,真的可以谓之:一代更比一代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长江后浪拍前浪,未来可期!

二、读万卷书,阅世间百态,行万里路

王朔的《致女儿书》第一页,开篇就介绍了他们这一方的来历,看得我眼花缭乱,以一种带着些许调侃、些许正统的方式,从北京的猿人坐地演化开讲,到他家这一支的来历,深深吸引了我,这是有着多么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写出的文字,精彩,简练,有料……更重要的是,吸引了我一直读下去……我一直自豪于自己还算是个会看一些书的人,自小家中也有各种书报杂志,年轻时候的父母热衷于各种发家致富的技术类书籍,现在尚能记起父亲吃饭时边吃边翻书页的样子,一如他如今全然不顾妈妈的责骂,边吃边刷手机的痴迷。每每新的学期,拿到新书,除了迫不及待的包上书皮外,最重要的就是看语文书了,在那个老家那个质朴浪漫的古镇上,千帆过境的码头、绿柳茵茵的山野,大段的优美文字引发的思绪在想象的世界里徜徉,心中充斥着各种光怪陆离、诗情画意。上了大学后,我走出了古镇,在湖湘大地上痴迷起各种猎奇事件、各种未解之谜诸如百慕大、巨石阵、金字塔之谜的研究,又惊叹于“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浓厚的人文气息。再到穿越千年古丝绸之路,体味到的多样文化,万卷书和万里路滋养着我的心智,浸润着我的气质。

从出生到读书到工作,我走遍了中西南北,行旅匆匆,以脚步为尺,书中读到的内容照进现实,第一次经过嘉峪关,我心潮澎湃,这就是我小时候在书中读到的天下第一雄关吗?如此巍峨、雄壮的屹立在荒凉大地上,隐约感受到在千年古丝路的的时光流逝、快速变迁和发展。爸妈说,一九九零年他们抱着我,坐了五天火车,人潮汹涌,一岁的我哭的撕心裂肺,二零零四年,坐了三十一个小时火车,十六岁的我再次来到乌鲁木齐,没有了筋疲力尽,只有无尽的感慨,在远离内陆这么远这么远的地方,集市繁华、高楼耸立……二零零九年,武广高铁开通,大三的我激动的摆脱了“春运北上民工潮”的人流,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家。再后来,二零一六年,兰新高铁哈密至乌鲁木齐段开启了第一列车,我激动的买下了纪念邮票,七年时间,我见证的繁华来到了我的身边。

三、我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过完一生

王朔在《致女儿书》中说,往前看,指日可待;往回看,风驰电掣。这是我对岁月的感受,这句话说到了我心里。在历经人生的挫折和磨难后,中年将至,三分之一的人生旅程已飞速逝去,摆脱了二十来岁时的迷茫和无措,我活的更加笃定和从容,犹记得刚上班时一位前辈对我的期许,她说,我喜欢看你清澈的眼神,没有一丝杂念,一眼能望到底。现在想来,刚上班的我,亟需获取领导的认可,拼命表现,那可是求知若渴的眼神呀!

虽然在这过程中,我犹豫过,质疑过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后来的漫长工作和生活中,我学会了与人相处,懂得了爱能够给予人力量,阅尽了人性冷暖,虽然也时有犹豫和彷徨,思考过全心全意的付出是否值得,但是职务的升迁还是给了我足够的认可和回报,更加笃定了奋进的理想和必胜信念……我是一名有着10年党龄老党员了,也是基层的中坚力量,我身负责任和使命,这些使命和担当,比以往的任何认可和赞许都来得更加有意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相关文章

  • 读“致女儿书”

    今天在有书共读中听了王朔的《致女儿书》,里面王朔是一个温情的父亲,絮絮叨叨的在给女儿讲话一般,和女儿说中国的历史,...

  • 读书|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独白:王朔《致女儿书》

    读王朔的《致女儿书》,他想要把自己明白的人生道理讲与女儿听,于是写了这本书。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直接致女儿书,第...

  • 陪读老妈的感慨

    女儿上学已三年, 陪读老妈太心酸。 不是她读是我读, 起早贪黑为哪般。 孩子是该有童年, 奈何时代已变迁。 我上学...

  • 有书共读《致女儿书》

    拿捏好生活的尺度并不容易。既需要强大的内心,也需要在生活发生变化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也是王朔无比歉疚的...

  • 从春晚看时代变迁

    作为一个伴随着春晚长大的一代人没到年底都会有一个不解的情节那就是对春节联欢晚会的期盼以前娱乐活动和媒介匮乏的年代大...

  • 读家书,写家书——《曾国藩家书》读后致女儿书001

    读家书,写家书——《曾国藩家书》读后致女儿书001 亲爱的女儿: 为娘还记得你去读大学前,和我约定,我们也要像龙应...

  • 读王朔《致女儿书》

    有时候也很犹豫不知道写点儿啥,写技术类的东西感觉有些枯燥,而且自己其实不想写那种罗列技术点或者是翻译教程之类的博客...

  • 读王朔《致女儿书》

    假期无事,本想在书架里挑几本丰子恺的《护生画集》再读一下,欣赏大师用看似朴拙的笔触描绘的一幅幅充满生活趣味的漫画,...

  • 读王朔《致女儿书》

    2021喜提一女儿,所以看到这样的书名很吸引我,让我也看看名人怎么带孩子。 刚读了个开头,和女儿讲他们家的由来,我...

  • 让阅读像一缕阳光照亮你的生活

    读书,国人并不陌生,但是怎么读,读什么书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读书的方式也发生着巨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致女儿书》看时代变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ta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