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世界文学,诗歌,共享。
【随便写写】关于《基地》《百年孤独》《茶馆》以及《红楼梦》

【随便写写】关于《基地》《百年孤独》《茶馆》以及《红楼梦》

作者: 芒菠萝 | 来源:发表于2019-06-04 10:03 被阅读1次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百年孤独》

    已经过去将近十年,我依然记得梅尔吉亚德斯带着治疗遗忘症归来到马孔多时的心中的震撼,仿佛他不只是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的朋友,他也是我的朋友.这也许便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最为伟大的地方.他就像一个朋友一样,一个永远不会抛弃你的朋友一样.

    先驱的孤独(主观与客观)

    “然而一天晚上,就在他被拖回床上两个星期之后,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在居中的房间里拍了他的肩膀,他便永远留在了那里,认为那才是现实的房间,第二天早上乌尔苏拉给他送饭的时候,看见一个男人从长廊走近。他个子矮小敦实,身穿黑呢大衣,一顶同样漆黑的巨大帽子直压至忧郁的眼际。……

    “我来是为了王的下葬。”

    于是他们走进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房间,用尽全身力气摇晃他,冲他耳边叫喊,又把一面镜子放在他的鼻孔前,但都无法将他唤醒。不多时,木匠开始为他量身打造棺材,他们透过窗户看见无数小黄花如细雨缤纷飘落。花雨在镇上落了一整夜,这静寂的风暴覆盖了屋顶,堵住了房门,令露宿的动物窒息而死。如此多的花朵自天而降,天亮时大街小巷都覆上了一层绵密的花毯,人们得用铲子耙子清理出通道才能出殡。”

    这一段关于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的去世的描写的确配得上“王的下葬”也很好的表现了魔幻现实主义。邓希奥阿拉吉尔这个小说初始便已死之人,也是让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建立马孔多的人,又重新出现了,生与死的界限变得模糊。

    作为马孔多科学发展的先驱,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是一个极其具有创造性又极其聪明的人,它通过航海使用的观象仪和六分仪在实验室中便得到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结论.他感受到的到科学的好处,并且付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向着这条康庄大道去走.

    但是现实往往残酷而且真实.马孔多落后,狭隘,自闭,的大环境以及周遭自然环境的恶劣使得这个想法始终只能是想法,于是他只得向现实妥协.

    晚年的他沉迷于炼金术,这让我想起来流传已久的谣言,牛顿晚年对于宗教学的沉迷,事实上,牛顿所处在的时代不允许或者说,有神论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牛顿打生下来就是自然而然的相信神学,神学的存在本身倒是客观的。甚至可以说牛顿的一生是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过程,他所做的一切也只是为了解释神而非否定神,这个时代的神学更多的是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世界的未知部分所存在的畏惧和敬仰.即使到了现在,神学或者说宗教学与自然科学也并非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可以这样讲,他们出自同源.也有人们开玩笑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虽是玩笑,也不无道理.当然宗教作为当时甚至很长时间里统治阶层所得心应手的统治工具,这是后话.我们不过多讨论.

    在宗教或者称之为神学之下我们可以把未知的自然规律比如量子力学称为上帝的神迹,把未知的化学反应称为美妙的炼金术,把风声雨声称为神的低语,这些类似的事情还有比如远古时代部落的祭司吟唱的现在普通人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声音,或者古代时候那些难以理解的图案,光怪陆离的图腾.我们对于过去的不理解,或者尝试理解的过程,与当时的人类创造这些东西的基本想法,大概就是宗教存在的绝大多数意义..

    未知的东西总是多于已知的东西(就现在而言)并且随着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愈来愈深,这种未知已知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因为对于未知也是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但从具体事情上来讲,未知的东西又不同于已知的具象的事物可以描述,于是未知的事物便变得笼统,缥缈,甚至一概而论.于是关于科学”尽头”,一切的问题的源头最终都归结于这三个问题””. ”为啥要起床””我要吃啥””啥时候睡觉”哦不对,是”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到何方”.

    这三个问题到底怎么回答呢,给我750万年的时间,或许我可以给你得出一个名为42的结果.如果想要看起来深奥一点的话可以转化为00101010这样的二进制表示.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有和我一样的天才和毅力,所以应付这三个问题的其他可行性方法便就是“孤独”.

    孤独总是一个人的事,沉默不是,大多数人遇到问题想到的只能是沉默,不能这样讲,他们是不去想的,于是不去想这个行为本身便产生了了沉默,同时也产生了大众百姓这样一个自然而然的群体.

    沉默的理由有很多,诸如我只是个普通的老百姓,多说无益;或者我的思想你理解不到;或者我的思想你不会懂,不是说我想的有多高深,只是你没经历过便不会懂我的想法…

    鲁迅先生在而已集中说“人类的悲欢并不想通”.于是便产生了像下面所讲的奇异的事情.大家听起来像是传说故事或者讽刺小品一样,认为这样的事只会出现在舞台上.事实上.艺术来源于生活。.总有人爱说,“艺术是生活的深加工”我不太同意,艺术中没有完全虚构没有出现在生活中的事情.你说艺术高雅,他说艺术低俗,高雅纵然离普通人远了些,你总要经受一些什么训练,什么学习才能听得懂,看的明白,所以我们先不谈这个。就是低俗,从有了低俗这个词开始,艺术创作便从现实中割离了出去,便与现实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其基底成了现实与幻想两个东西。普通大众不愿听这样的话,谁愿意承认自己看的听得是低俗呢,相关的艺术也不愿承认自己是低俗。可低俗这个词怎么来的呢,它来自于艺术评论者,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谁都不会喜欢.都说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在这两个对象(表演者与观众)上面却有了不同的存在形式.相互作用时的时候开开心心,离开了,真正相互评价起来的时候却又相互厌烦,这厌烦倒不是相互对称的了,到底还是受众要多一些。(这里的艺术仅仅代表故事性的艺术形式)

      多数人沉默又不愿让别人沉默,大多数人只在都沉默的时候沉默,一旦有一个或者几个燥起来,并产生了效果,,病毒分裂一样一传十十传百跟着燥起来,.这之后再有沉默的人,便成了特立独行的人。在有些人的心里甚至成了特立独行的猪.当然这貌似是好的意思,但在一般人的眼里,猪是骂人的话,特立独行便是形容格格不入,不好亲近,或者说有一点儿装,这么两个词组合在一块没有负负得正的结果,反而用的是两者相加的算法,又仔细想来,特立独行是用在一个群体当中的,并且被评价为特立独行的个体和这个群体必然是同一种类.这样骂人便好像是说对方是搅屎棍一样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了.于是气愤难平,最终干脆去了那么些个定语,骂人还搞得文绉绉的干嘛,直接骂对面是猪,管你特不特立独行,你去特立独行好了,我们是人,你自己去做猪吧。这样的单方面骂战时间不会长,规模也不会大,仅仅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说得多了便也异化成了猪,或者其他什么不好的东西,驴啊,蚊子啊,木头啊什么的,多费口舌又得不偿失,于是大多数的话就藏在了心里面,表现在脸上的就只是坚定又和蔼的目光,柔若秋水,又内带寒光。

    由此来看,沉默不是不讲话,沉默是一个个体保全自己最最简单又省心的方法,谁也相信集体的力量,并不自觉的同化为其中的一个集体中的个体(我们不讲其中的对错,只说明这是个客观存在的状况)孤独是沉默中的沉默.事实上这两者难以比较也不可类比,但我们谈到这,勉强比一下好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

    现在我们返回来看百年孤独和基地这两部小说,红楼梦和茶馆暂且不谈,他们大部分讲的是大环境的悲哀,在悲哀,无可救药,看不到头的大环境下,沉默与孤独变得没有界限,难以分别.(茶馆和红楼梦还不一样,红楼梦中并没有显而易见的悲剧氛围,却有着极其明显的悲剧内核)

    我们首先来谈一谈哈里谢顿,这个基地三部曲(这里不包括<基地边缘><基地与地球>)的真正主角,看过基地三部曲的同学,对朋友介绍起这部伟大的小说的时候,大概都会这样讲”你知道基地吗,不是本拉登那个,是一部科幻史诗小说,主角刚出来就死了”紧接着便是一阵哈哈哈哈,吼吼吼吼的奇异的笑声.

    事实也的确如此,基地三部曲的真正主角就是哈里谢顿,他和他的心理史学像幽灵一样掌控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即使中间出了一些变奏曲,但也没有影响到最终的结果(这里我们先不谈《基地边缘》《基地与地球》这两部书,当然这两部书的存在使得基地这一系列得到了更好的升华,盖娅星球,盖娅星系这一宇宙天体存在形态的描写也是冠绝古今,我们现在先谈一谈哈里谢顿,后两部的主角已经变成了葛兰·崔维兹)

    哈里谢顿。无论怎么看他,貌似都与现在所讨论的主题“孤独”沾不上边。且不说他去世后谢顿计划像宇宙规则一样影响着世界发展的轨迹,只说他生前曾经担任川陀大学数学系主任,是第一帝国里昂一世皇帝的御前首相,川陀大学心理史学系荣誉教授,这样的荣誉等身的一个人(荣誉等身为一个自造词,请大家注意分辨),当我们把他与孤独这么一个矫情到不行的词语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总会想到独孤求败,或者无敌是多么的寂寞这些个言论。貌似高处不胜寒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通病。书里面关于这一点到没有怎么提到,生前不必说,之前说过,故事一“开始”哈里谢顿就已经死了,身后呢,质疑哈里谢顿的人最终都被谢顿计划的正确性所折服,从小说中来看并不能有什么根据得出来关于孤独的事情(从作者来看)。

    阿西莫夫只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而并没有对里面的人物或者事件给出什么主观的评价,这些关于孤独的感觉大抵上出自读者,人们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体现出了对于同一作品,不同人感觉上的差异性.其基层含义表明,对于作品来讲,”读者赋予”是作为一个作品非常重要的部分存在.。

    从”读者赋予”这一方面来讲,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作者希望读者看到的。这一部分表现在文章中便是来源于作者在描写人物以及事件的时候的隐藏的或者表面上的感情倾向,这一点在史记中便有很强的体现,司马迁尤为推崇项羽,以至于将项羽编入本纪之列,本纪是专门用于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而这里司马迁做项羽本纪,便体现出了对其的尊敬.更有司马迁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也与其推崇项羽相互呼应.这是体现在文章,并且感情来源于作者本身的方面的(当然你说这些想法完全由我自己独立想出,并非由作者引导,也不知怎么着就和作者的思想不谋而合,这种情况就只能用英雄所见略同来概括了)(这一部分更好的称呼是作者赋予).

    其二便是甚至作者都没有想到的。每个读者的记忆都是由过往的事情堆积,整合而来需,谁和谁的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多多体现在长篇的小说当中,这类小说故事情节逻辑缜密,人物描写丰满,有血有肉,给与读者很强的代入感.,而代入感这一感觉建立在读者与故事人物的”共情”(在这里谈论共情的时候我们主要侧重于潜意识下的共情,而非精神分析中用到的主动共情,这种潜意识下的共情由过去的的记忆,经历过的事情,自身的性格脾气主导)这样一来,对人物的感觉便由读者作为主要主导,甚至超脱出小说本身,之前提到的是代入感,是将自己带入到人物上去,并且去感觉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这里,当人物超脱出小说本身,小说中的人物也会代入到读者自身上来,这样的相互作用,最终会给与读者一个独有的感觉.而产生这样的一个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便最终取决于作家的笔力,

    现在我们重新说回基地三部曲,说回哈里谢顿,既然之前提到了,”读者赋予”是一个相对来说个人的行为,所以下面的漫谈,我们这个词不能再继续使用,而改为我.

    当然首先来讲,我也难于落入俗套,一开始谈哈里谢顿与孤独,就联想到了他的孤独来源于他远超出时代的思想以及贯穿几百年的完全正确的理论.仿佛会有这样一个等式”出类拔萃=孤独”这样一来,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也是这样的人,茶馆中秦仲义秦二爷也是这样的人(,贾宝玉也能算上一个,他是典型的封建糟粕家庭的叛逆者。当我谈论到这的时候,还是在大多数的想法还是在于“作者赋予上”,单纯从读者赋予中讲,我对于哈里谢顿的感觉可以这样来概括”我感觉得到他的孤独,但是我无从理解”因为是这样的,在”读者赋予”这一作用发生的时候,对于基地这本书来讲,更多的我还是将自己代入了普通民众上,而很少带入到哈里谢顿身上,这便是读者赋予的不足也是难以克服的地方。或者说当我读到关于他的内容,这个时候的孤独完全是我自己的,与他无关。对于这一类人的孤独的体验,思考的最终尽头便会回到那三个终极问题上”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到何方”.于是循环便开始了,好在这种循环最终是螺旋向上进行的.

    我现在开始回到最初的也是最终的问题上来思考,我什么会体会到孤独.现在来想一想,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长篇短篇,叙事抒情,悬疑科幻言情寓言,当读到这些文章的时候,总有孤独感.大概这是普罗大众思考时候经常的感觉.这种感觉类似于近视的人带上将眼镜带上的过程.眼镜由远到近,世界由小到大,由模糊到清楚.一股难以抑制的疏离感毫无顾忌的从心底溢出。这就是孤独的感觉。当然这只是感觉层面,至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能给出的只能是“42”。

    关于《基地边缘》《基地与地球》

    谢顿计划在这几百年中像是引导者又像是牢笼一样.有如神谕一般,前面也是后面也是.

    这两部的主角已经变成了葛兰·崔维兹,无论是书面上的,还是故事主线情节上的。这个时候的银河发展已经脱离了谢顿计划。盖娅星球以及盖娅星系的出现完全打破了谢顿计划的桎梏.

    故事的剧情简单讲一下,盖娅的出现使得未来的发展吧变得不可控制,盖亚行星说简单点就是”命运共同体”,不过这个命运共同体所共同的不只是命运,还有是生命,所有的有机物无机物都是一个整体,他们可以同时分享体内的资料和记忆,你便是我,我便是你,你我都是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形式造成了在这个世界中不可能存在叛徒,因为所有的思想都是一致的.

    还有就是盖娅人最大的特点,也是盖娅行星之所以存在,盖娅星系能够建成的基石便是,盖娅人都有很强的脑电波,可以随意调整他人的情感.这一点变化的出现也是谢顿计划失败的根本原因,即个体(相对于整个银河系来讲)的力量(特指心灵力量)大于甚至足以覆盖到整个世界,于是以统计规律为依靠的心理史学难以再起作用.这里我想到了博尔赫斯的幻想小说,<特龙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这篇小说讲述了作者依靠一面镜子和一部百科全书的帮助发现了乌克巴尔,并对里面的事物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小说的最后一段”当事物的细节遭到遗忘时,很容易模糊泯灭,门槛的例子十分典型:乞丐经常去的时候,门槛一直存在 ,乞丐死后,门槛就不见了.有时候几只鸟或一匹马能保全一座阶梯剧场的废墟”

    前面我们简单讲了一下故事的情节,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关于小说的写作,尤其是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写到最后故事的走向不完全受自己控制甚至背离自己的初衷.这样的想法第一次蹦出来就是在我第一次读基地的时候.基地后传两部完全给我来了个猝不及防.但是随着后来的思考,我逐渐发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端倪,即初衷,写小说会有初衷,这是一定的,即使是心血来潮,这里面也有一个初始情感在里面,毕竟写作这个东西不像膝跳反应什么的是先天存在的应激反应,这样说来,即使是膝跳反应也是在有人给出刺激之后才发生的,这就是时间的作用.如果不这样想,刺激是刺激,膝跳是膝跳,这两者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两个完全独立发生的事情,这样我就变成了一个特隆人.我每走一步,世界就会变化,一下,平行线不会再存在.悬疑小说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推理要重新释义为联想…

    我们回到写作初衷的谈论上,其实你仔细读一读这个词,或者在字典上,百度里简单查一查”初衷”这个词不难发现,初衷的是在一开始存在的,他是一个导火线,或者撞针一样的东西,它使得你开始行动起来,无论是做什么事,初衷是一件事情发生的思想的萌芽.至于后边到底怎么发展,这取决于逻辑,与内外部的因素.也就是”世界规则”的作用.为什么会有”违背初衷”这样一个词语的存在,就是说为什么违背可以和初衷联系起来.这时候就需要知道故事的初衷以及路线的初衷,也就是说基本基调的初衷,以及故事内容的初衷.基本基调的初衷类似于信仰一样是一个神圣的东西.谈论到这里初不初衷已经变成了文字游戏一样的东西。意义不再存在。你看这又是一个违背“初衷”的例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您们看到了坦然笑笑便好。

    时间造成的错误

    时间是什么,我还在初中的时候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个时候我刚刚接触量子的概念,并依此得出来一个结论,,简单描述,时间并非连续,其基本单位便是宇宙中进行的最短的过程,其他所有的时间都是这一过程的倍数,这么些年过去,我依然难以忘记初中时期,那个充满想象力的时代.现在的我呢,被各种各样繁琐的事情桎梏,手脚开脱不出来,心思也是,全部屈禁在牢笼里.那个时候的壮志现在也不怎么想的起来.早已泯然众人矣。

    看过茶馆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即深深的无力感,看红楼梦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只不过红楼梦的前面还好一些,至于一直饱受争议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诸多问题,我们现在不详细谈。只借用一下张爱玲先生评价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原话“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这也近似是我自己的看法。

    很难忘记这样的情节.

     常四爷:(立起,喊)四角的跟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故事的”结尾”,王利发,秦仲义秦二爷,常四爷祭奠祭奠自己,有人说这象征着封建王朝的覆灭,以及旧社会的消亡.这样说来没有错误.但有句诗讲得好(古人像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好了)”兴百姓辛苦亡百姓苦”这消亡的背后有着更大的一潭死水,有着更加腐朽的一滩官僚和制度.

    我们再往上面翻上几段,秦仲义秦二爷对王掌柜说:”我把他们交给你(一二机器小零件和一支钢笔管),没事的时候你可以跟喝茶的人们当个笑话谈谈,你说呀,当初有那么一个不知好歹的秦某人,爱办实业.办了几十年,临完他只由工厂的土堆里捡回来这么点小东西!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那,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的笨蛋!”

    我们再往前翻一翻,找到秦二爷刚刚出场的时候的场景.刚出场老舍先生的描写是”秦仲义,穿的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再来看他所说的话”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恩,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在耍无赖,不长房钱.”

    这前后一人俨然两人,说的话已经完全变了味,唯有心灰意冷即可形容最后出现的秦二爷,只能说他不是不懂,只是懂得太早了.这里还要感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茶馆,感谢王利发(于是之),秦二爷(蓝天野,老版封神演义姜子牙),常四爷(郑榕,86西游记太上老君)以及松二爷(黄宗洛老爷子),感谢他们精湛传神的表演,使得茶馆有了更加立体的形象.

    既然我们谈”时间的错误”,就不能不提茶馆这本舞台剧剧本的三个时间背景.茶馆分为三幕,时间分别为

    1”一八九八年(戊戌)初秋,康梁维新运动失败了.”

    2”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3”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时候.秋,清晨”

    ,之前我不知怎的突然想到句话,并及时记了下来,现在正当好用的上”人呢,不能太怪时间,又只能怪时间.无力的时候又只能依靠时间.”

    关于时间,需要特殊提到并为之庆幸的是,茶馆的附录中写到,此剧幕与幕之间需留较长时间以便人物换装,中间由一人唱几句快板,使休息时间不显过长,同时也可以略略介绍剧情.第三幕前的快板的最后一句写”小姑娘,别发愁,西山的泉水向东流.苦水去,甜水来,谁也不再做奴才.这便是对读者最大的安慰了吧.

    何为错误,遂不了心便成了错误.这种说法非常的狭义,也极其的主观.现在我们把他作为基本的前提条件来简单谈一谈红楼梦中的”时间的错误”.事实上谈论时间的错误本身就体现了人物推脱责任的状态,也就是逃避”逃避本身””的具象表现.

    宿命这个词本意是指星宿的各自运行都是各有命令也就是星宿各自的运动都是固定的,轨迹,时间都是不变的,慢慢的引申到人的身上也就成了大概命运的意思,不过相对于命运来讲,宿命这个宿字给人以更强的束缚感,天注定感,甚至可以与“前世”都有了些关系,现在的命运都有前世来决定,前世又由前前世决定,一来二去,现在所做的事情在很久很久很久之前就是决定好了的,于是一股颓废的感觉难以抑制的涌上心头,还有什么好做的呢,做点什么事情好坏都是设定好的,可是还可以这样想,怕什么呢,好坏都是确定的,那就去做好了,坏了就是天注定,好的结果就不再去管它天注不注定了,结果总是自己承受的,和他老天爷有什么关系了,我的结果你别想着来分上一杯羹,这样一想,好坏都有了去处而非死路,一下子豁然开朗,想着想着,就算是天注定又能怎样呢,我不好好的还在思考么,我还能体会的到这些枷锁,我还是切切实实存在的,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星宿的运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北极星,现在的北极星是勾陈一(即小熊座α星),而在公元前一千年前北极二(小熊座β星)就是靠近北极星的位置,其他的所有星宿都以他为中心而旋转,对了,这颗行星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紫微星”.这种变化是永远存在的,而在公元14000年前后,织女星便会获得北极星的美名。

    再有我们丛量子力学里得知,粒子是以概率云的形式存在,也就是组成所有客观物质的例子不是固定存在的,你只能说它有几分之几的概率存在。这样以来宿命论不攻自破。所以错误无法归咎于时间身上。

    我们再回来讲红楼梦中存在的时间状态,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考虑宿命论所存在的现实意义.诚然我们坚定地以唯物主义为信仰.但也正是如此,果的因一定是要从原来的时间去找.没有谁能够在将来去找因,这样的话,因就成了果,而果就成了因.比如我抬起脚来的果就是要落下脚,这种简短的好像是”宿命”的东西,我们称之为逻辑或者说固定规则.这样来想的话,便不会违背唯物主义了.

    红楼梦的话,现在就很不好讲了,毕竟我自己还很难说有一个很好的理解,甚至还有一部分念想停留在对封建主义批判的这种浅显意识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便写写】关于《基地》《百年孤独》《茶馆》以及《红楼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tl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