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北。
似乎炎热的天气会让人情绪变得起起伏伏,一件细小的事情会因某个无序的点不断外扩最终搞得鸡飞狗跳。
当怒气值抑制不住地飙升时,理智早就被抛诸脑后。然而当情绪大风暴平息一切尘埃落定复盘时,冷静之后往往又会发现并牵扯出许多不一样事件背后隐藏的复杂线条,这些线条如同圈圈涟漪不断扩散而走,且会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一直影响着我们对事情的理解。
或许又会在某一个不起眼或被自我忽视的时间点再次引爆一系列事情。
况且有些事也并不能简单地被划分被归类。
我们总是在不断寻找相较合适的平衡,只是这样的平衡很多时候并不是两情相悦,更多时候不自觉的就以“我”为出发点。不可避免总有一方暗中气鼓鼓,默默承受着不满。
不然“后悔”、“悔过”、“愤怒”、“无奈”等类似词语或心境就不会出现,更不会涌现与之相关联的情绪依依。
01
从牙牙学语时我们就不断地通过周围的声音语言,不同人的地情绪表情,以及自己小小的触觉视觉味觉等去探索观察这个未知世界。
不出意外且按部就班地遵循着这个世界的某些道理生存着。
如果把人生几十百把年看作一条直线,大部分人都在自己的这条线上遵循着“规矩”,也可以理解为约定俗成的“规矩”。
某个时间段到了就去上学;
某个时间段到了就去跟有缘人交往并组建家庭;
某个时间段到了就去工作挣钱,叱咤风云;
某个时间段到了就卸下盔甲退休养老。
等等。
以上列举的一切是我们现在此刻的生活。是的,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过完一生。
这是我们的生活主线,它像北京城的中轴线,其余的延伸则会整整齐齐在两旁一一呈现。不会过于突兀,更不会杂乱无章。
即便偶尔有偏离,走过一些弯弯绕绕,最终也会回归到既定位置上。
但我想不明白:“既定位置”是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既定?标准是什么?谁定的标准?为什么一定要去遵循?不遵循又会怎样?
就像,“从来如此,便对么?”
总会有不同的声音,总会有不一样的身影,总会有不一样的道理。
这让我想到最近看的小说《剑来》中陈平安与柳清风在董水井家见面时,两者之间的对话,如下:
陈平安已经伸手扶住这位老尚书的手臂,点头笑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天底下所有人都读得起书,认得理,明辨真假。”
柳清风咦了一声,讶异道:“竟然不是明辨是非?”
陈平安说道:“知道世事的真假,会一直比较难。至于心中有无是非,跟读不读书,关系不大。”
当自己到了某个年龄段,有些事情又是那么自然而然。
呃~
耳濡目染嘛,不用过于一惊一乍,传承就是如此,猛然惊醒就是如此,顿悟就是如此,答疑解惑就是如此。
本就来自平常相处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长辈的一言一行,朋友爱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自己不长不短的人生经历,以及看过的书,走过的山河,淌过的水,掉过的坑等都是我们学习,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断从其中吸取各种生活智慧,知识道理,或是人生转角时的某些建议。
如今我们又来到了网络时代,与人交往交流的方式不再单一局限。社交媒介变得多种多样,不仅拓宽了我们的交际圈,还成为我们学习知识,吸取能量,寻找人生伴侣的新渠道。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
然而这样的便捷是否真正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还是仅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看起来,尽管我们似乎掌握了所有的道理,拥有了许多的高科技,许多人仍然感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好,甚至连快乐也失去了不少。
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还是会有那么多不尽人意”
这样的困惑同样时刻困扰着我。
我经常会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懂了,是否真的明白这些道理。还是说只是看清楚字面意思,仅仅只是认识那些方块字并过了一把眼瘾,又或是等着在某次聚会上成为吹牛比出风头的“筹码”。
哎~~ 有那么一点难过。
道理懂了,但要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其实给我带来不小的困难。
于是我去搜索“道理”两字是什么意思,于是我看见:
“道理是事物的规律”
“道之理也,是非曲直也。大道无形生育万物,大道无情运行万物,大道无名养育万物。道之理者唯自然也。自然之理者,顺道者昌盛,逆道者衰亡。常与善人。”
以及还有许多其它解释。
再次深刻了解,不同语境同样的字意思不一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02
在不断探索思考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懂道理”和“过好一生”之间并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而那些道理或是观念更多来自作古的精英们。是他们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精华。
他们通过深入的思考,广泛的实践,以及不断地探索后形成独特的思想和见解,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发扬流传给后世人。
也就是此刻的我们。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各自领域里的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深刻厚重且丰富,蕴含着对社会,人性,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深刻思考,洞察,或是独特见解。
这些思想、观念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的推崇,就算拿到现在也是如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它们经历了历史,时间的洗礼,沉淀以及检验。
早已成为人们学习借鉴的宝贵财富,知识结晶。其所酝酿的知识智慧和价值,早就跨越时空的界限,影响极其深远。
长辈早就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兴许就是这个道理。
而我们现如今对于读书似乎没有更多的耐心。
于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也时常被挂念在嘴边。
像我就经常幻想能拥有机器猫的记忆面包,边吃面包的情况下知识就能立马记住。
所以,对于“道理都懂,还是不能过好生活”的感叹,平常心对待就好。
自己与这些精英们之间相差不止一百两百个陈平安。
始终给自己灌输的思想是:今日优于昨日,就是胜利。
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去接受或是崇拜这些思想或道理。
毕竟,需要我们以批评和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并非不自量力而是要明白,任何思想和道理都有其时代背景,历史环境,以及其本身的局限性,更何况作为不定因素的人类自己。时刻都被自己以及别人的情绪所左右着,牵引着。
所以更需要辩证的看待,实事求是,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思考,判断,汲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能量和护甲。
而不是照搬精英们的思想,道理和观念,生搬硬套来就好比强扭的瓜不甜。
着眼点请尽量回归到自身,这样才能真正地找出适合自己的道理,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工作中,人情往来中注入更多的力量和智慧。
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03
回到现实生活里,我们即便知道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道理,还是照样过不好。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别提后续的坚持或改变。
道理讲完了,看了一大堆书,学习了一大堆课程后,找到学习超越榜样,最后还是一地鸡毛。
何解?
生活并不是一些列孤立无援的事件。
生活是一个个连续的,生动的,动态的过程。
就像“牵一发而动全身”。
每个生命犹如一条线。
而这样的线,有垂直的,有弯曲的,有打结的,有断裂的,有首尾相连的,有跟其它线相连的,有跟多条线纠缠的。
而作为线头的我们,每一个不经意的选择,行动,启念,可以看作是我们自身的一个小小部分,甚至都可以转瞬即逝忽略不计。
而这些交织在一起,又不止仅仅只是我们自己,它们会形成我们独有的生命故事。
我们所学习的每一个道理,每一种思想,应该像不同的装饰线一样去融入到我们生命直线中去,成为我们生命故事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仅仅停留在表层,停留在理论层面。它们需要融入,需要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需要成为我们下沉的靠垫,上升的翅膀。
但是,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生活却总是充满着不确定,有着我们无法想象和不能完全理解的复杂性。
有时候,我们依照别人的道理,到头来确实“东施效颦”;
有时候,我们依照了已知的道理,从一而终克己自守,规规矩矩,到头来还是会不如人意。
于是又有“无心插柳,柳成荫”。
此外还会有,心气高于头顶而技不如人,总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无法避免的状况。
人生不是一场简单的考试,亦不是一场随意的考试,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流程,固定的评判标准。
当我们在面对困难,面对尽全力而结果不尽如意的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智慧,更是一种勇气。一种直面困难,直面挑战,接受失败,接受失意之后还能继续前行,从中学习总结不放弃的勇气。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掌舵者。
我们需要用勇气迈出第一步,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完自己的人生。
完全可以去质疑那些所谓的“规矩”,“思想”以及“既定位置”,探寻搜索那些可能被我们忽视的其它路径。当然这并不包括盲目且莽撞的无理杠。
最终,我们也会发现生活本就不是完美无缺,这世界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情。
正因如此,生活的美好才是在于那些并不完美的瞬间。就像自己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出丑的一幕幕,以及状况不断地每一次出行。
事后回忆最多的,跟人聊的也往往是那些并不完美的瞬间。
而这些不完美的瞬间,正是我们面对的困难时勇敢面对的瞬间。它隐藏了我们在突发事件,计划外的随机应变,而这正是我们时常忽略的宝藏之处。
因为我们其实被“想赢”、“超越”等情绪牵动着,忽略了勇敢面对挑战,不断学习成长的小小自己所蕴含的大大能量,而这些正是构成我们人生的基石。
根基稳固才能所向霹雳。
所以,我们应该尽情去拥抱,去发掘出那些被我们忽视的路径,拥抱人生的不确定性,拥抱人生的复杂性,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生活,接受不完美的其它种种。
起起伏伏,跌跌撞撞,除了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还可以用心去感受。
生活本就丰富多彩,我又何必暗自神伤。
写在最后:
不要再去苦苦纠结“道理都懂,还是无法过好自己的生活”,因为很多问题还真就是无解。
生活的涟漪,人生的舞台,演绎自己的主角,做优于昨日的自己。
共勉。
Good Day
2024.8.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