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藤萝流心田

作者: 曹公奇本真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21:27 被阅读847次

    名师手记

          繁盛藤萝流心田

          ——《紫藤萝瀑布》备教手记

                          曹公奇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优美的经典散文,被编入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如何上好这一经典课文?从对文本的解读,到教学内容的选定,再到教学方式的设计,这是一个系统的备教工程。

            一、素读文本,适度解读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能力。这种解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对文本“素读”“裸读”开始。也就是只读课文,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反复自我阅读,直到读熟读透为止。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以前也曾读过,但没有给学生上过这一课,所以只是泛泛阅读而已。这一次要上这一课,翻开七年级课本,我开始默默地读着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了又读,思考了又思考,一直读到对课文非常熟悉,一直思考到文本的整体、主旨、结构、手法、段落、甚至遣词造句等,这样我对文本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才敢开始进行备教工作。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散文代表作,作者描写了一大片盛开的紫藤萝花,就像一条瀑布一样。这些旺盛的、繁茂的、辉煌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花朵,流向了作者的心田,感觉暖暖的,冲淡了一直压在作者心上的关于生死、关于疾病的疑惑和痛楚。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也使作者得到了精神的宁静,得到了生的喜悦。这繁花似锦的现象,不也如人生一样美好热闹吗?

          面对这样的景象,作者自然想起了十多年前自己家门外那一大株紫藤萝,虽然爬得很高,但一直是花朵稀疏、孤苦伶仃,后来紫藤花架竟然被拆掉,再也看不见紫藤萝花。可是,过了这么多年,现在又看见这繁密如瀑布的紫藤萝花了,作者的心情是激动的,震撼的,欣喜的,这繁密的紫藤萝花,犹如暖暖的瀑布一般,缓缓地流入了作者的心底。是啊,花和人是一样的,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生命是永恒的。

          文章开篇,首先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因为被从未见过的、开得如此繁盛的紫藤萝深深吸引住了。作者静静地欣赏着这生机勃勃的花朵,心被融化了。那为什么这花的瀑布会带走“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呢?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6日,作为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的宗璞,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家人深受迫害。他的弟弟冯钟越是中国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623所),杰出的飞机结构强度专家,对于飞机结构强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正好迎来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也正是他精力充沛、大有作为的时候,但是,刚刚50出头的冯钟越却突然被查出身患绝症(1982年10月病逝),作为亲如手足的姐姐宗璞十分悲痛,“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一直压在她的心上。作者徘徊于院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从花儿的由衰到盛,感悟到了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了这篇散文。了解了这个背景,我们对文章的所写的关于生死和关于疾病的内容就容易理解了。

          那么,为什么又要回忆十多年前家门外那株花朵稀零的紫藤萝呢?其实,作者的“疑惑”和“痛楚”,不仅仅是因为弟弟的病情,文中写道十多年前家门外紫藤萝零星的花朵“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紫藤萝花架索性被拆掉,当时认为是“花和生活腐化”有必然联系,这些一方面是对自己一家在“文革”中所受迫害的“疑惑”和“痛楚”,也是对“文革”那个扭曲人性的时代的质疑,更是与眼前紫藤萝花的繁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出紫藤萝花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为下文抒写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做铺垫。

            所以,后面作者才写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当作者再次看那一朵朵充满生气、满装生命酒酿、组成万花灿烂的紫藤萝瀑布时,作者被紫藤萝旺盛的生命活力所催促、所鼓舞,精神振奋起来,于是,照应开头的“停住了脚步”,这时是“加快了脚步”,以积极的姿态投身到生活和事业中去。

          这篇文章,从行进中被茂盛的紫藤萝花所吸引开始写起,回忆十多年前花儿凋零的情形,由花儿的枯荣,联想到生命的无止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如长河的感悟,对生命永恒意义的感悟。

            素读文本,根据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自我解读文本,在此基础上,适当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加深并完善自我解读的内容,这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之前的基本过程。当然,对于文本,教师可以有自己更多、更深、更新的解读,或者是标新立异的新鲜解读。但是,我们设计教学时,一定首先要立足于文本,忠实于文本,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解读都是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得出来的,而不是通过考证式的研究得出来的;另外,也一定是要基于学情的解读,基于十二三岁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对文本进行合理的解读。这就是所谓说的“适度解读”,不肤浅解读,不过度解读,不人云亦云,不刻意标新立异,适合文本特征,适合学情状况,适度地解读文本,一切解读都要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都要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二、以标据本,选定内容

          教师自我解读文本,只是为教学设计做准备,是做好教学设计的第一步。要真正进入教学设计环节,首先要依据课标和教材,选定好教学内容。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作品的教学:“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紫藤萝瀑布》作为文学作品中的写景状物散文,教学时,一方面要体验作品的情感,理解写景状物的妙处;另外一方面,要学习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读中要求:“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单元教学的重点和建议很明确。

          作为第五单元的第一课,《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教读课文,课后“思考与探究”中主要有关于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揣摩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理解关键语句、关于托物言志的写法等方面练习思考题目。这些助学材料,实际是教材编者为课堂教学提供的建议,暗示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另外,学情也是很重要的。七年级学生虽然接触过写景散文,但像本课这样写景状物的现代抒情散文,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加之十二三岁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要上课的这个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水平也属于一般。因此,选定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根据课标要求、单元导读、文本特征、助学材料、学生学情等方面情况综合考虑,我把本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选定在写景状物和托物言志两个方面,一个侧重语言,一个侧重手法,通过语言表达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感情。选定好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再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一个学习的范畴,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教学的具体指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根据选定好的教学内容,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妙处。

          2.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有了这样一个简洁的目标,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就突出了。对于教学目标,我以为,一定要根据教材整体安排、单元要求、文本特点等来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要集中而精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如果较为全面地设计教学目标,似乎面面俱到,实则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是蜓蜓点水、走马观花,什么都教都学了,其实什么都没有落实到位。

          三、品味语言,写景状物

          《紫藤萝瀑布》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而景物描写的学习,要通过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才能达成。因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课程标准》),而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就必须在大量的语言文字运用中去实践、去训练、去落实。这篇课文的景物描写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最佳教材。

            关于紫藤萝花的描写,让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体现紫藤萝花特点,或者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在学生阅读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勾画的语句是什么,朗读朗读这些语句,并说明自己勾画的理由。这样,可能就把大部分精彩的词语和语句做了品析。教师可以预设以下问题引领勾画语句、阅读品味:

          1.你勾画出来的哪些关键词语最能表现紫藤萝花的特点?

            关键词语有:辉煌,深深浅浅,流动,欢笑,不停地生长,翻着点点银光,迸溅,挑逗,推着挤着,活泼热闹,它们在笑,它们嚷嚷,沉淀,张满了的帆,船舱鼓鼓的,忍俊不禁,绽开,仙露琼浆,等等。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词语的意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紫藤萝花的色泽、芳香、形态,都是形象生动可感的,她们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天真、那么的活泼、那么的热闹、那么的充满生机、那么的欣欣向荣。这些关键词语,对于花的描摹,是非常传神生动的,让读者从这些描写中也能感受到这惊艳的花儿直扑眼前,这活泼可爱的花儿直入胸怀。作者对眼前看到的这些盛开的紫藤萝花,无疑充满了惊奇、喜爱、赞美之情,作者也被这独具风采神韵的花儿吸引了,陶醉于其中,慢慢地欣赏,细细地品味……

          这么优美的景物描写,只要让学生从这些关键词语入手,细细品味关键词语的意蕴,比较关键词的用法,才能领悟这样描写的妙处,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在这个细细品味的过程中,关于文字所蕴含的思想、关于作者所表现的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领悟到。这也就是阅读教学要以语言运用学习为重点的根本原因。

          2.紫藤萝花这么富有生机,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的?

          只抓住关键词语学习作者对于景物的生动描写是不够,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为什么会描写得这么好,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这些是在前面品味语言基础上的进一步挖掘深化。

            学生能够从文本中发现作者在描写藤萝花时,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只知道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并不难,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挑选出一些富有特色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从对这句子的赏析中,体会这种手法的优势,也可以把这些比喻和拟人句子改写为普通直接描写的句子,让学生从比较中加以体会。

          比喻句: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紫藤萝繁盛辉煌,活泼热闹,整片花垂下来,形状就像一条瀑布一样。我们看到的紫藤萝花不再是静止的,而是通过“瀑布”这个比喻,将它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作者将紫藤萝花上的点点银光,比喻成迸溅的水花,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质感,是像水一样晶莹剔透的。同时,“迸溅”两字,也赋予了花以动感,让人感觉到它是在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作者近距离的观察,把盛开的花张开的那片花瓣,比作张满的帆;把中间的圆形花冠,比作一个忍不住的笑容。作者观察细腻,比喻形象而生动,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拟人句: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显示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里同样是以动态写静态,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拟化为人,甚至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地写出花的多,也就是它开得很茂盛。同时也写出了花的可爱,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可爱。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也是运用拟人的手法,不但赋予花以人的语言,而且赋予了花以人的神态,这是多么天真、可爱、活泼的花儿呀。

          认真品析这些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比喻和拟人手法给语言文字运用带来的生动形象的作用,是其他手法无法比拟的。这种品析,既是一种阅读时的内化理解,也是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一个基本途径。

          四、体会情感,学习写法

          《紫藤萝瀑布》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更是一篇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抒情散文。作者被眼前这繁密盛开的紫藤萝花深深吸引住了,花儿的美丽、花儿的生命力,像一股暖流一般从作者的心上缓缓流过,冲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作者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作者感受到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明明是赏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这就需要我们适时的插入介绍一下写作的小背景,就是小弟患了绝症以后作者的那种复杂感情,从而理解作者的这种感受。

          那么,作者回忆十多年前花的稀零,又有什么用意呢?十多年门前的一大株紫藤萝,不但花朵稀稀落落,还“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这里的“察言观色”“试探”,以拟人化的手法,把花儿的那种小心翼翼开放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后来竟被拆掉花架,再也看不见花儿了。据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些大背景,那就是文革动乱时期,作者一家遭遇了许多迫害,就连那美丽的花儿也不得幸免,那种极左的思想是现在学生想象不来的,有必要给学生做一简要介绍。明确了这点,我们看,十多年前花的“稀落”“伶仃”,与眼前花的“繁密”“辉煌”,不仅仅是紫藤萝花的对比,更是时代的对比、生命的对比。

          由回忆再到眼前的紫藤萝,作者看着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的紫色瀑布,不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看着这充满生命力的花的瀑布,作者精神振奋,“不觉加快了脚步”,照应了开头的“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作者的写作思路是:赏花——忆花——悟花;而感情的变化是:繁茂辉煌——生死挫折——生命永恒。作者写的是紫藤萝花的繁盛及变化,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情思寄寓于紫藤萝花,就像上个单元学过的《陋室铭》和《爱莲说》一样,都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托物言志,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它借助外界的某种事物来表明自己好恶爱憎的情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某种外物之上。它的特点是通过状写事物,感物而生情,托物而言志。它是先写物,但不就物论物,不停留于物本身,而是将物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之后,再赋予物更深一层含意。由物而生情,通过抒发情怀,表述事理,来突出文章主旨。这样,可以使文章显得既深刻含蓄、饶有韵致,又具体形象、可感性强。

          我们看看《紫藤萝瀑布》是怎样做到托物言志的?

          首先,表现在对“物”的描绘上。文章一开篇,作者就写到:“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很明显,作者被紫藤萝花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这时候,作者的心情无疑是激动的,惊奇的,在描写紫藤萝花的的时候,就不再是客观的、冷静的了,而是倾注了作者满腔的喜爱之情、赞颂之意去描写。所以,我们看到的紫藤萝花,不再是自然界客观的紫藤萝花,而是充满作者宗璞思想感情的紫藤萝花:这样的紫藤萝花,才显得繁盛茂密,才显得溢彩流光,才显得瀑布般的流动,才显得热闹非凡,才显得如此美好。也只有这样,才会冲淡一直压在作者心头上的“疑惑”和“痛楚”。一切景语皆情语。不错,作者是写景,但实际是在借写景表达自己的心境。

          接着,回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花,“稀落”“伶仃”“察言观色”“试探什么”“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等等,这是作者在写紫藤萝花吗?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都如此可怜、谨慎、缺少活力,人又能怎么样呢?这不是明明在写“文革”动乱时期的人的生存状态吗?这样写紫藤萝花,明显是带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丰富的思想感情去写的。

            那么,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对“志”的揭示呢?

          作者的笔触又回到眼前,看着开得如此繁盛的紫藤萝花,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再联系花和人的遭遇,感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看看这些紫藤萝花,不都是一朵朵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小花朵,进而“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瀑布”,人和社会不也是这样的吗?与其痛苦伤心,不如加快脚步,投身到充满生命的社会洪流中去。作者把自己的对亲人的感情、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思考,全都寄寓于对紫藤花的描写上,并在最后揭示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理解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许并不难,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教者的理解层面,那样的教学肯定不会取得成效,关键是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如何让学生领悟并能学会运用这样方法?

          学生领悟、学习的过程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其实归纳总结出来的结论并不重要,结论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载体、一个凭借、一个途径。通过深入研读、品味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最终获得了一个结论,这个获得结论的过程就是语文学习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引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中去,在文本的语言大海中,出出进进几个来回,对于紫藤萝花这个“物”的描写,细细读一读,再读一读;认真品一品,再品一品。在文本的字眼行间里,在关键词语的运用上,琢磨作者暗示了怎样的情思,寄托了怎样志趣,明确文章是怎样托紫藤萝花来表现自己情感志趣的。

          五、延伸阅读,比较拓展

          学习一篇《紫藤萝瀑布》,并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我们学习这么一篇写景状物、托物言志的散文,要让学生对这一类散文的特点有所了解和掌握,要学会阅读同类散文,并能在自己的写作表达中学会运用。这样,最好的办法就是拓展延伸,从“这一篇”文章的阅读到“这一类”文章的阅读,可以是同作家的同类文章,也可以是不同作家的同类文章。

          宗璞作为一个散文高手,写了许多写景状物的散文,像《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燕园树寻》《水仙辞》《报秋》等等。可以给学生提前印发宗璞的《好一朵木槿花》一文,利用《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的时间,在学生学完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学习课文所学到的方法,阅读宗璞的另一篇同类散文——《好一朵木槿花》。这也是宗璞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描绘了一株生长在钢筋砖块中的紫色的木槿花,环境的艰难扼制不了它的生机,它就那样倔强地挺立着。在这里,木槿花已经不再是自然的花木,作者在它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木槿花俨然已成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一切困难的精神的化身。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人身处逆境之中,能不自怨自艾,能隐忍而坚韧,才能大有成就!

          让学生读读《好一朵木槿花》,并与课文进行比较,看看同是宗璞托物言志的散文,这两篇散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进一步理解、学习托物言志散文的手法,也是更进一步对宗璞散文特点的把控。

          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通过《紫藤萝瀑布》的学习,通过《好一朵木槿花》的延伸,要激发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拓展延伸,阅读宗璞的其他散文,反复比较,真正理解写景状物、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并能运用到以后的阅读与写作实践中,落实好新教材“1+X”阅读教学策略。

              (原载于《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刊)2019年第3期,总第922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繁盛藤萝流心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yp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