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快两岁了,看着他一天天长大,由摸爬滚打慢慢到走,跑,跳;另一方面,探索世界的欲望和能力都在快速增长,他行为边界的扩张来自于他自觉自我认知和世界观的认知增加。
对于幼儿的种种生活表现,如翻箱倒柜找东西,丢东西,挑食,大小便训练,语言发育等等。我会做一个区分,有些行为是本能,如吃饭睡觉,身体不舒服带来的哭闹等等,这些一般都会满足他;有些行为属于是好奇心,有危险而不知道,如逗猫狗,爬柜子抽屉,玩水,或者不礼貌行为,如扔东西吐口水也不知道。幼儿两岁以前会简单的语句或单个字,这不妨碍他通过成人的行为和神态或语言理解大人的赞扬或批评。对于幼儿成长过程中不知道安全或规范所带来的问题,进行约束和引导是必须的,不能完全禁止,显然这是日常教化的核心。
另一方面,幼儿对妈妈的依赖是非常强的,对短时离开似懂非懂,但会慢慢接受。幼儿长期没在身边会导致较大问题,14年大儿子3岁,放福建乡下一月,接回来的时候他自己心理上就很脆弱,整个精神差了大截,没那么活泼,外表上也很土。这个经历算是体会到留守儿童带来严重问题,并非一句长大后自然会好可以略过。
幼儿比成人单纯,没有心事,睡觉时间非常符合太阳升落规律,天一亮就会醒。偶尔也会规律失常,主要原因是心里惦记着某个事,玩具或人,会出现身体很困但脑子没安静下来很难受,也没法入睡。这个事情只有通过预防解决,一般晚饭后即关掉厅顶灯,降低亮度,约束剧烈运动或刺激,小孩喝奶之后自然安静入睡。个人以为,讲故事,放音乐,摇篮之类都多余,平添了不少大人的麻烦。
小孩在向外了解世界的过程中,也慢慢的由自我为中心开始去探索与外界的连接,这是个自我认知与建立世界观的过程。这个阶段适当的对他说不是必要的,由于父母天然不同,分工天然存在,在约束行为方面,爸爸应发挥重要作用,妈妈和奶奶要配合。以前约束大儿子,首先会说,这是你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完成,妈妈不能帮你替代你,他虽然可怜的看着妈妈,但会听我的话去完成,也是慢慢理解规矩的过程。到后面竟然会利用规则(也就是漏洞)谋取私利,一般我当次会满足他,大人也要守规矩,维持言行一致,但下次规则就调整,于是进入长期互动,跟小孩谈判讲价格也是个乐趣。
幼儿看起来很萌,整爱,很多人一看我带两小孩出行都会羡慕,说我一定会很高兴,其实当事父母高兴是暂时的,因为随时面对小孩各种要求和照顾,绝大部分时候都会烦。只有他们过来亲昵的叫妈妈或爸爸,这么多麻烦会暂时消除,感觉受累吃苦也值了。养育小孩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是相当昂贵的,精力,时间,金钱的投入没有尽头。一个笑话讲,儿子终于长大了,离家上大学,发回的信息就是打钱~打钱~
为辛勤生育我们的父母们点个赞,说一声,爸妈,你们辛苦了。同时为当下正在付出的年轻父母们点个赞,你们都是好样的,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