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与地坛》读后感

《我与地坛》读后感

作者: 辉辉的茶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4-03-02 21:38 被阅读0次

推荐指数:❤️❤️❤️️️❤️❤️

2024年第18本读物

又是一本好书看完了,《我与地坛》,每一本书都会有缘起,第一次是每文有分享,后来在抖音上看到董宇辉有分享,所以就买了我与地毯的纪念版。

书的魅力就在于每个人看他感受都不一样。《我与地坛》地坛其实是一个到现在已经荒弃的园子,但我觉得在作者的心中,是他的青春,是他很多思考,很多人生晦暗的时刻与他一同度过的至关重要的伙伴。

书里面有非常多优美的文字,浪漫的文字会让很多地方变得很唯美,每一句话我们都可以细细的去品读,每一句话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者是理解,能够想象出非常多的内容。

这本书大部分是怀念,也是一种遗憾,因为作者的母亲去世的很早,所以书里面有大量的篇幅都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思念,或者是生命当中关于母亲后半部分人生没能出现的缺憾。我在很多章节的时候情绪都非常复杂,能感受到作者纠结、迷茫、遗憾、难过、不公、甚至绝望的心情。我属于一看书我就特别容易共情,会跟着文字笑、哭,会跟着文字欢呼或者生气。有一天导师班的分享里面,我随性打开一篇关于姥姥的内容读着读着我就哽咽了,就开始流泪,开始眼泪不止……。

看完这本书,第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非常的幸运。我的母亲一直在我身边给了我非常多的爱,现在的我尽所能给母亲想要的一切。看这本书我多次想起在很多年的一个夜晚在寝室同学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说是给妈妈买房子,我特别庆幸父母为我做的一切我都有机会报答也可以实现。很多人都会在父母离开后后悔没有好好陪伴或者孝顺,所以不要做一个言孝之人,让我们一起做一个用行动去爱父母的子女吧。

第二点是作者的坚强,在绝望中慢慢自我救赎的一个过程。换做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残疾了,我们面对人生这么大的一个转折点,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像作者这样那样坚强,能够去度过这段时光。如果是我,我应该也做不到,整本书看完会发现这是一本很积极有能量的书,只要我们不放弃没有人和事可以放弃我们。

最后一点,我个人觉得地坛它虽然是一个物,但其实更多的是内心最初的那个自己。无论时光怎么变迁,我们都应该不要忘记最初的自己。我们要学会独处,享受孤独的人一定很伟大。

❤️: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相关文章

  • 《我与地坛》

    那天无意间看到米喜老师写《我与地坛》的读后感,其实巧了,这段时间我也刚好在读史铁生,读《我与地坛》。米喜老师的文章...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带着一丝震撼,读完了这本书。史铁生先生,身残志坚,写下了这么多关于生命的思考,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与内疚。是文字,为...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对于这本书一开始是在读书的时候接触的,但是我当时对他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我只是把它当做是一篇课文,一篇可能会做为阅读...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正值青春年华才21岁的史铁生,因病双腿残废,曾经三进三出友谊医院与死神擦肩而过。生活给了他太多苦难。最后他只是淡...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呵, 你是那春光吗? ...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

  • 《我与地坛》读后感

    一个充满情缘之处——地坛。 历尽沧桑的古园,失魂落魄的汉子,亘古不变的,火红的太阳以及那永久的,难以忘记的回忆。看...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暴风雨之夜,非常适合用一本书来平复狂躁不安的内心。我选择了《我与地坛》,细腻的文字、平缓的语调、朴实的情感...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印象中《我与地坛》留给我的关键词是“史铁生、轮椅、坚强活”。 而于现在的我来说,反而是“母亲、欲望、写...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此去经年,你的忧伤感悟温暖了我的视线——“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地坛》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zh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