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直都想写一写北京,但几次提起笔,却又几次放下,也许是因为想要说的话太多,想要表达的情绪太泛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个城市太大也太复杂,而我与它的故事,似乎没有缘起。
从初秋到寒冬再到春暖花开,算一算我已经来到了这里大半年,经历了这里的三季,也即将要迎接北京盛夏的酷暑。而我第一次来北京就是在夏天,那是14年的暑假,也是人生中最长的暑假。那时候我刚刚高中毕业,既没有踌躇满志,也没有无聊透顶,平淡而又悠闲的生活似乎还很有趣。
带着小城青年对首都的一小部分憧憬和一大部分的无所谓,十七岁的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回想起来,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其实并不是很好,天空似乎时时刻刻都蒙着一层纱,街上人来人往喧闹不止,地铁永远拥挤不堪。那天我在地铁的角落里有一搭没一搭的玩着手机,听一个青年和另一个青年说话,他说住的地方离公司不是很远,坐地铁只要不到一个小时。当时我尚还算是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像是触及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彼时我家乡的四线小城还没有堵车的先例,开车15分钟就能从市中心开到城乡结合部。如今每天早上坐40分钟的公交车,偶尔还能坐上空余的一两个座位,经常会觉得很满足。偶尔回想起来,惊觉自己的心态不知何时已经被同化,不禁又有些感叹。感叹北京如此之大,也感叹真香定律无论何时都不会失效。
既没有为了理想北上拼搏的励志故事,也没有生活所迫被迫北漂的无奈剧情,大四的我思虑再三,或许是想要出省却又没有勇气走得太远,最后还是决定来北京读研。来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在云雾之中生活三年的心理准备,却发现其实天很蓝,云很淡,风很轻,偶尔的空气污染也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困扰,记忆中永远灰蒙蒙的天似乎存在于平行宇宙之中,留在了被翻开又被合上的史册之中。
这个城市很大,大到从海淀去往地图上看起来并不远的昌平要倒一趟公交一趟地铁,耗费一个半小时。这里有太多形形色色的人,无论是匆忙跑单的的外卖小哥,兢兢业业的公司白领,潜心学术的大学教授,大多数人看起来都平淡无奇,却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的背景色,每个人都在看见或是看不见的地方拼搏着,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我不知道自己以后是否会留在这里,但人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许几年后我会成为这里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也许会怀揣着激情和梦想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闯荡,甚至可能回到家乡的小城过上朝九晚五的惬意生活;但无论如何,我会记得我来过,见识过这里的恢宏与繁华,也明白这里的辛酸和无奈。我想只有见过了世界之大,才会真正懂得哪里会是自己栖身的角落。
前几天翻自己以前的说说,翻到了2016年发的一条特别矫情的动态:“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因为一个人喜欢上一座城市。”配着一张网上的风景照,一片岁月静好。而我现在想说,我已经有一点点喜欢这座城市了,你会在这里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