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的时候,农村家家都不是太富裕,走个亲戚,总是相互带点农产品。比如有的村子不种花生或者亲戚没有种花生,就带点花生,或者亲戚没有种水稻就带点大米,有时就从菜园子里摘点新鲜的蔬菜瓜果。
到了亲戚家总免不了客套一番,亲戚家也悄悄地把回礼准备好,要么是孩子喜欢吃的,要么是对方家是没有的,腊肉、鸡蛋、红薯、鱼等等。
不值钱,但这就么体贴得礼尚往来,彼此亲热多了。
也有因为没有礼尚往来,亲戚之间产生隔阂的。
你那个表舅真抠!
俺家他二姑真小气!
他二姨一家真不会做人!
……
偶尔听见村子里大人们聊天,会吐槽上面的话语。
后来到广东打工,接触“手信”“ 伴手礼”这些词,发现南方人比北方人更讲究随礼!
与香港老板和台湾老板都打过交道,不管他们平时是如何对员工苛刻,但他们返台回来或者出差回来,经常会给办公室人员带些当地的零食小吃。
和他们一起去拜访客户或朋友,不论对方是否是重要人物,都会备上一份薄礼,可能是一盒水果、一包茶叶、一件工艺品等等。
当然对方也是免不了客套一番!
一直以为只有中国人才这么客气、热情,在做外贸工作接触了一些外国客户,发现国外人也很在意“见面礼”这个礼节。他们出差中国也会大包小包地带些中国特产,回到国内送给同事、亲戚朋友。
“来就来嘛,带什么东西”,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客套话!
有人是真心地表达,不拘小节,或者不在意你的礼品,但该有的礼节,你还是要有的。
毕竟“礼多人不怪!”
但有的可就是真的客套话了!
毕竟你上门拜访是打扰别人,有时还可能有求于别人,带点小礼品,一是方便交谈的“破冰”、二是体现你的正式礼仪与尊重。
知乎上看到这样一段解释:
“来就来嘛,带什么东西”这是一句客套话,也是一个陷阱。 不要真就以为你们关系很好,下次就真的什么都不买,还理直气壮说咱俩谁跟谁啊。 他只是在委婉表达:不错,还算是会做人。
“来就来嘛,带什么东西”的下句就是“你懂礼貌,会做人”!
本文由“随庸记 ”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点赞也是一种鼓励!留言也是一种交流!谢谢!
免责声明: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