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关于“马云996是福报,刘强东混日子不是我兄弟”的争论已经过去一个月了。
互联网公司仍然在灯火通明的挑灯夜战,新浪公司甚至爆出超过九点加班的电费还要员工承担,互联网员工的境遇并没有出现任何的改善,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假汝奋斗之名,行压榨之实,还美其名曰“福报”,马云的这番言论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马云说迄今为止他的工作时间是12*12的话,是不是把打太极拳的时间也算上了?
如果勤奋被定义为一个常态的话,那刘强东和奶茶妹妹你侬我侬,宾大商学院被诉性侵则能不能被视为混日子呢?
如果早知道今日要消减福利,裁撤冗员的话,那当初何必和员工称兄道弟呢?
PART 02
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的不远处是几年前员工不堪压力跳楼的富士康,
历史是如此的讽刺,工业革命一百年后,工人通过示威,暴动,甚至夺取政权等手段好不容易建立的工会组织和工人福利保障制度,在互联网信息产业革命的颠覆下迅速土崩瓦解。
九十年代末在中国才实现的朝九晚五双休制度,实行还不到十年,就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下被更替为时间更长的996甚至007。
有人说,收入提高了,工作环境变好了,现在的待遇和工作环境远非当年的包身工能比了,但是丰厚的收入背后是涨幅更大的房价和CPI;
同时每天被困在格子间的工作方式和读读商学院,打打太极拳,参加社交活动也不是同一概念的奋斗。
每个产业革命初期,总是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
工业革命用了一百年的时间,而互联网产业革命发端才刚刚二十多年,虽然已经形成BAT这样的寡头,但是还远没有到垄断的阶段,所以竞争只会越来越残酷。
为了在红海里杀出,占领更多的市场资源,加班加点增加工作时间就成为了必备的选项,
另外经过十多年的搏杀,线上的红利已经都已瓜分殆尽,未来线下的争夺会更加惨烈,
再叠加上经济周期下行的压力,每个互联网公司未来的日子都不好过,所以996成为家常便饭的工作时长。
PART 03
当然我们不否认奋斗,别说年轻人应该奋斗,就是中年人,老年人在一辈子追求自己梦想的道理也没有松懈的理由。
勤奋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人生就应该通过不断奋斗来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每一个成功的大佬,无一不是在奋斗中前行。
马云从大学时就业余时间作学生会主席积累领导经验,刘强东在大学时就作小时工锻炼销售能力。年轻时吃过的苦,都会在驱动你未来人生的成长。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风雨过后才见彩虹”,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关于勤奋的大道理我可以说一晚上,关于奋斗的人生案例我可以写一下午,
问题在于,别让勤奋成为压榨员工的美玉,别让勤奋成为人生的全部,别让勤奋成为你人生唯一的优点,别人勤奋牺牲了自己最宝贵的一项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千万别在你的青葱岁月,最宝贵的年华只知道低头奋斗,人到中年,除了勤奋,你还剩下什么?
PART 04
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如果每个人全部都是996,那么这个国家,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多姿多彩可言;
如果每个人都是为了工作奋斗而生,那么你的业余时间应该选择去做什么?
不同形状的七巧板拼成了不同的样式,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你擅长的领域去选择过一种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千人一面地去选择在年轻的时候,在格子间去用时间和生命淹没自己的才华和本心。
除了奋斗,
年轻人难道不应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难道不值得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吗?难道不能够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叛逆一次吗?
人生有很多的维度,我们总是拿“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标尺来衡量一个人人生的价值。
在阿里和京东的平台确实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未来也能获得更好的职业通道,
但是选择在国企,外企就不能更好地实现每个人的价值吗,在小的创业公司抑或是自己选择创业就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得更加充盈吗?
每个人都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能力圈,996就一定是奋斗,朝九晚五就一定是好逸恶劳?不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吗?我看未必!
兴致所至,随心而发的高晓松活得不好吗?
活在自己音乐理想里自娱自乐的的窦唯就一定是所谓的人生输家吗?
我们千万不要拿一条标尺,一个维度,甚至于“勤奋”这种某一种特质就衡量人生未来的可能性。
将来的社会一定是体系化崩塌,个性化百花齐放的年代,人生不止一个通路,真正追随自己内心,为了自己理想活出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PART 05
所谓的996也就意味的每周有且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那一天基本就只能用于休息。
几年前有本大热的书《稀缺》中说过,
高强度的工作会让大脑始终处于一种管窥状态,无法思考和规划你未来的人生,这是大多数国家和人贫穷的根源。
而根据《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里史蒂芬.科维博士的第三个习惯中说明,
如果一个人不花时间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中,你会不断被紧急的事情包围,你将最终将陷入一种忙碌的陷阱中。
像跑圈的仓鼠一样,看似勤奋,却始终跳不出那个圈子,最后在终年的假勤奋中丧失思考的时间,为未来规划和做准备的时间。
人到中年会越来越依赖于那个平台,时运不济还会最终被抛弃,最后陷入无尽的迷思。
为什么我奋斗了半生,最终会被某东,某为抛弃,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人几乎全民割掉阑尾,在后工业化时代对美国进行着末路狂奔,“过劳死,男人真命苦啊”,一系列社会词汇应运而生。
日本人的家电,汽车等工业化时代的产品几乎对美国形成了碾压的程度。
但是日本人在埋头追赶的时候,美国人却在同苏联的星球大战计划中酝酿这一场颠覆时代和自我的互联网信息产业革命。
苏联解体,在克林顿时代,互联网信息产业迅速从军工业转向民用,伴随着这一波新的产业革命,日本彻底被时代的大潮甩开,还在醉心于后工业化时代的日本在不假思索的勤奋中迷失了三十年。
在互联网时代,别说美国,就连中国,韩国也赶上了这一波产业红利,而把日本甩在了身后。
相较于那些所谓的勤奋,我们更应该给自己预留思考和规划未来人生的时间,一味的996和假勤奋会让你的大脑最终陷入一种稀缺状态,而最终淹没了自我价值。
PART 06
最后,努力和勤奋也换不来创新,慢下来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人生就像一辆高速列车,有时也需要慢下来让自己学会思考,学会尝试多元化的生活,在这样的坏境里,人才可能有创造力。
小到一个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国家,创新,创造力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些也不是996,不混日子就能产生的。
日本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慢下来之后,在所谓的失去的三十年间造就了十几位诺贝尔奖得主,而且大多数都产生在科技领域。
这些都是慢下来的成果,同样这些也才是日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看到在镍氢电池和医疗设备这些高科技领域,日本仍然有很多隐形的冠军。
德国的企业很少加班,大多数时间都是到点下班,尤其是在德国国内,工作时间之外,员工都是拒绝加班,但是即使如此“懒惰”,也并不妨碍德国的汽车,家电和厨卫等很多工业化领域的产品都做到了顶尖水平。
高科技的创新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加班勤奋就能换来的。
张小龙晚睡晚起,懒惰成性,个性十足,马化腾仍然对他青眼有加,最终才换来了微信这一划时代的伟大的社交产品。
乔布斯早年不务正业,辞职去印度的神游和禅修也为他未来设计IPHONE产品奠定了思维的框架。
当一个年轻人被所谓的996的假勤奋束缚自自己思维和创造力的时候,那他的人生基本也被别人定义了。
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奋斗的精神,但是勤奋并不意味着一定要996,勤奋不意味着不能慢下来,勤奋也不意味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勤奋也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创新。
PART 07
这个世界总是有一些撩人的面纱需要你学会去揭开。
你学习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实践的越多,你就越会发现我们在书本上,学校里,名人名言的学到的知识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本来面目。
在这个社会中,
思考一定比行动更重要,选择一个比努力更值钱,领导的效率一定会大于管理。
但是总会有人告诉你“年轻人有机会996是福报”。
我们要学会审视自己,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走同别人不一样的路。
不要被所谓的996定义了本该属于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学会独立思考,追随自己的内心,活出自我的价值,才是每个人这辈子奋斗的真正意义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