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庭院。
这篇文章与前几篇不太一样,不是余老专门去探访的一个地方,而是他记忆中的地方,很多年前无意闯入的一个庭院——岳麓书院。
人性皆善,但在社会上却分成了,善的类别和恶的类别,因为每个类别里风气和习惯不同,熏染而成。只有教学能够从根本上弘扬善的风气和习惯,让人们复归于善。这是统领过白鹿书院和岳麓书院的大哲学家朱熹所言,他还说,教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使他能够从修身出发,齐家,治国。
正是出于朱熹所说的这个理想,很多杰出的学者都走进书院任教,把教书育人和自己的研究融为一体。
一一六七年八月,朱熹本人从福建崇安出发,有两名学生随行,不远千里向岳麓山走来,和比自己小三岁的哲学家张栻在这里相遇。他们在这里一起进行了“朱张会讲”,他们的观点常常大相截径,两人却惺惺相惜,这种由学术争论所引发的深厚友谊,令人神往。
当然,余老的这个“庭院”,绝不仅指岳麓书院,而是泛指教书育人的每一个学校,是一种向往,有无赖也有期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