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都非常注重,就像俗话说的那样谁都不想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很多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报各种开发智力、培养习惯等等之类的兴趣班。
开始上幼儿园以后变本加厉,什么舞蹈、钢琴、画画、当然还要上双语幼儿园,孩子一睁开眼匆忙吃点早饭,就被父母带着在各个兴趣班之间来回赶。回到家以后,看着只想看动画片、玩手机的孩子,很多父母就气不打一处来,自己省吃俭用,省下钱给孩子被各种兴趣班,怎么孩子就是不长进呢?
反观在国际上处于顶尖水平的德国教育,你能想象在当地竟然基本看不到任何补习班、辅导班的广告吗?但这个仅有8000万人口的国家,却包揽了全世界诺贝尔奖的近一半,是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一个国家。很多人表示疑惑:凭什么?
01
德国教育从不声嘶力竭,却静悄悄地培养出了一半诺贝尔奖!
我们的教育方式则是“圈养”喜欢用声嘶力竭的呐喊督促孩子成长,像我一样在孩子刚出生时便立志,决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有很多,身边的父母都在拽着孩子往前冲,若你不冲,反而格格不入被看不起。
在与德国留学回来的朋友聊天中我听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1978年,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进行聚会,当时共有约70多位各领域的精英参加,其中有位记者问获奖者:“您认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位导师口中学到的呢?”
那位年近半百的诺贝尔获奖者十分平静地回答:“幼儿园。”
全世界第一家幼儿园就是一个德国人建立的,当地国家法律规定,禁止学前教育,孩子在幼儿园的最大任务就是玩,所以当地孩子都非常喜欢上幼儿园。
而它们禁止学前教育的理由,是学前的孩子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如果在这时候强行让他们学习知识,最后只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没有思辨能力的背书机器。
当地幼儿园并不像我国的幼儿园一样,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分为好几个班,而是所有孩子都混杂在一起,这样一来更小的孩子会跟着年龄大点的孩子学习各种自理能力,而且掌握的速度非常快。
当地孩子上幼儿园后第一个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自己回家,自己记住回家的路,自己学会乘坐电轨车回家。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上课内容,上午往往是一些比较常规的教学,而下午一般会带孩子出去长见识、做实践任务,比如参观警察局,看消防员如何灭火,去菜市场官车如何买卖东西等等。
2、科普知识
当地幼儿园的教育更注重于让孩子掌握有关于地球、生命、科学、地理等科普类的知识,比如带孩子参观天文馆,观看科普类知识的动画片等等。而中国的幼儿园基本都是封闭式教育,孩子进去就是一天,很少有学校组织的带孩子外出参观之类的项目。
3、日常礼仪
去过当地的人可能会发现,在当地的公共场合很少看到孩子又哭又闹发脾气,因为他们上幼儿园以后,就已经学过在公共场合一定要有秩序懂礼貌,不能大吵大闹影响别人,更不能有浪费公共资源的行为。
4、专注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当地幼儿园的孩子虽然不学习常规的识字、算数之类的知识,却非常注重于专注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就像世界著名教育家说的: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可见这两项技能往往才是孩子未来学习事半功倍的保障。也曾有研究表明,430名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最成功的孩子往往是专注力和在自控力最强的。
爱默生说过:天才最大的特质,就是能长久地集中注意于某一件事。
专注力是一个人学习和做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提高专注力,宝宝无论是学习听课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都会受益匪浅,事半功倍。而我国的学龄前孩子,除了被父母生拉硬拽的却学习一些大人认为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知识,在幼儿园里的学习内容也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尤其在专注力和自控力两方面,往往都是比较薄弱的。
在德国的幼儿园虽然不提前教孩子认字,却十分注重孩子幼年时期专注力习惯的培养及想象力的激发,朋友说,这项技能才是未来孩子学习成绩的基础保障。
蒙特梭利教育想必大家都有听过,我也特意学习了一段时间,在书中明确便是:“专注力是孩子未来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
02
德国学前教育的观点很有趣:
若过早传授给孩子知识,会导致孩子各方面不成熟,时间一长孩子会变得只会背书与读书机器,毫无自己的思想,孩子在幼儿园的任务就是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情玩耍,在德国你不会看到孩子吵闹着喊不去幼儿园,反而十分喜欢去幼儿园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
德国孩子虽然看似在玩,实际上玩的都是有用的:
①玩出“自理、自立”能力
在德国没有大小班一说,无论孩子多大只要是上幼儿园就会被混编在一起,幼儿园没有成绩上的攀比。
好处:小孩子学习自理能力很快,就像我家二娃一样,跟着哥哥学习上厕所、洗手、刷牙基本上都不用我再教什么了,这便是孩子的“天性”。
②玩出“生活、安全”技能
德国幼儿园的教育重点在于,自己回家、从小记住回家的路很少有父母会每天接送,幼儿园也会常带孩子去外面的世界露营、去消防局学习安全知识、去警局普法、这些做法目的只有一个便是让孩子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学会生活、安全类技能。
③玩“科普”类知识
在德国的老师更注重让孩子掌握生命、科学、地球等科普类知识,老师会不定期带孩子去动物园,给孩子看一些人与自然类的动画片。
03
据统计,在德国孩子小时候过生日收到最棒的礼物便是书籍。
留学回来的朋友对我讲道,当地若有小孩降生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来进行祝贺并携带礼物,礼物都是些各种各样的书籍,有些是新买的,还有些是自家孩子用过的,都是一些撕不烂的书,或是一些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洞洞书。
在德国的书店是孩子们的天堂,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收到的第一份入学礼物便是借读卡,能够在书店中自由借读感兴趣的书籍。
04
德国没有铺天盖地的教培和补习班,然而它的教育水平却是世界一流的。
德国的教育制度备受世界瞩目,其未采用铺天盖地的教培和补习班,却拥有着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这样的教育制度与人们所熟知的亚洲教育制度截然不同,德国致力于从零起步打造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
首先,德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强调孩子的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在德国,小学生没有作业,每天半天的课后自由安排时间,下午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学习课程,使得学生在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并且,德国的大学入学条件十分灵活,任何人都可以报考,没有高考,只需要申请和推荐通过即可,学费也全部免费。
其次,德国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注重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辅相成。毕业后的工人与大学毕业者收入相差不大,也没有职业歧视,工匠和技术人员同样能够在职业发展中取得很大的成功。这种教育制度给德国带来了优秀的工匠和科技人员,成为德国经济繁荣的内生动力,推动着德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德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在德国,不仅对科技领域有着重要的投资,还非常注重人文社科领域的培养。德国洪堡大学培养了世界上众多知名人士,这些人通过他们所追求的学问和技术,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这种注重学科多元性的教育模式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然而,德国的教育模式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这种教育模式所强调的自由自主和多样性,也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足够的纪律感和责任感,难以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德国的教育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某些领域的投入不足,学生人数过多等。因此,德国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模式,实现更好地培养未来人才的目标。
相反,我们国家的教育模式却让孩子们累成了狗。从幼儿园开始就上各种兴趣班,开始认识字学数学,到高中毕业都是累得一塌糊涂。甚至家长天天接到的电话都是培训班老师的推销电话,这样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都感到非常累。最可怕的是,我们只是培养了一批考试机器,而孩子们的创造力却被严重压抑了。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考试成绩。减少学生的课外负担,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去思考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其实优秀的教育并不一定需要过多的教培和补习班,而是应该注重学生的自由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兴趣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我们的孩子确实太累了!希望国家推崇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平等重要性,让学生在不同领域中都能获得发展和成功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