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2021考研的小伙伴一直都很苦恼,明明很想考研,却始终无法进入状态。不急啦各位,学习状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让自己早点进入考研备考的状态?下面这几个方法你应该掌握~
一、制定科学计划
大多数小伙伴玩了两三年,早已不知学习为何物,就这个状态去学习,能学下去才怪呢,转变我们也需要慢慢来,突然上强压把自己搞崩了,后面还怎么复习呀!
我们先一点一点制定计划,一开始计划可以宽松一点,将任务都分配一下记到你的小本本上,不知道如何下手时,看一下自己的计划,完成一项计划继续进行下一项。初期偶尔遇到状态不好,可以酌情调整,提早结束。
计划要科学,结合自身情况,不要过于繁重也不要过于分散。
二、入座即是开始
很多小伙伴都是那种强迫症、整点控,早上明明8点08分就到图书馆了,非要等到8点半再开始学习,导致自己玩起手机就停不下来了。手里的书翻开就没有动过,一推再推,不知不觉就要吃中午饭了。
如果能做到,坐下来就开始,后面自然不会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影响自己,学习状态也会持续延续下来。
三、形成学习习惯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说过,“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汉代的《大戴礼记·保傅》也曾有文,“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自幼形成的习惯就好像天性一样。足以可以看出习惯的力量。
我们从小学就知道了保持21就可以形成一个初步的习惯,但是真正这样做的人又有多少呢?
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结合自己的计划连续保持21天以上,先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作息习惯,使自己进入一个更好的学习状态。
四、保持学习节奏
节奏这个东西,说实话是一个很飘渺的东西,只有你自己才能感觉到,学习节奏其实也可以说是学习惯性,大家中学都学过物理,惯性需要开始的加速度,现在就是你加速的时候,之后,只需要一点力抵消摩擦力(即备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可以。
这个力其实就是你苦中作乐放松自己的方式,这样节奏带起来了,你的学习状态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顺,进而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好。
大家慢慢来,加速也是需要时间的,切忌一口吃个胖子。
五、改变学习心态
一开始进入复习,我们都会不适应,毕竟是从欢乐到苦逼。我们一开始放弃睡懒觉、打游戏、看电影、K歌、逛街,然后每天早早来到图书馆看书、背单词、做题那是相当的痛苦啊。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这些东西放弃了其实也没什么,照样生活的好好,再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呦,原来解数学题也挺有意思的,呦,我居然不看字幕就能大致听懂美剧了。
不要把学习当成负担,虽然学习很辛苦,但是也挺有意思的嘛。
六、做题保持状态
一个人一小时的时间精力,能有30分钟聚精会神看书就不错了。看书时间长了,谁都会神游四方,看着像是看了好几页书了,但是魂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这样学习效率高才怪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拿起笔来,用笔带动大脑思考。
可不是抄书哈,抄书没什么用,我们要做题,做题的时候很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复习效率自然大大提高了。做题也正是把我们复习到的知识点拿来应用的时候。
七、简单题细细研究,复杂题时常练练
简单题容易被忽视,甚至被蔑视。而恰恰是这些简单的题,应该被大家在基础阶段重要起来。
理由有二:一是它简单,干扰少,所以你可以理清思路;二是它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一个知识点,这样非常有利于对知识的复习与理解。
而复杂题,一般来说涉及的知识点要多,甚至还会夹杂其它的诸如阅读上的陷井,这样的题接近考试,应该将其视为学习效果的检测。因此,对于复杂题,建议大家在基础阶段可以适当的做一做,就当做对阶段学习的整体检验即可。
八、复习节奏在于连续,而不在于突进
由于春季学校还有课程,所以大家的备考时间相对较少,而且由于其它事情的干扰,可能有时一天,甚至连续几天都不能有效复习。其实这样的节奏是不好的,学习切忌一曝十寒。
因此,建议大家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最好够做的细致一些,可以按着知识模块来安排学习的进度,力争做到即时只有5分钟,也能复习一些模块内容,也能有效推进复习进度。
九、心态宜紧,不宜松
之所以把"心态"放在第一位,是因为纵观这些年来的教学经验,知道很多的同学在这个阶段容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而过度的放松,则在行为上表现为不规律。
晃来晃去,时间就没了,到即将考试的时候,才发现该学的知识没学,已经与其他同学拉开的相当的距离,徒增烦恼。
因此,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甚至重于学习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底。可以自问一下:到底想不想考上目标院校?有多想考上目标院校?
十、辅导书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很多同学有疑问用哪些辅导书,到底哪本教材好?这个时候其实大家已经复习了一段时间,但还是有些同学疑惑自己选的教材是否最适合,这就要看自己的能力范围,难度要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结合。
其实不光要有选择辅导教材的标准,还有具体的推荐,这里就不赘述了。
同时,四联君要提醒大家的是:辅导教材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材有一两本即可,但一定要反复看,吃透了才是好的。真题类书要有一本,市面上的大同小异,区别不大。模拟题类的书籍,选择一两本即可,不用多了。
当然了,选择题目类的书籍时,一定要翻翻后面的解析,你能看懂,看着舒服的,才是最适合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