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一个订婚仪式,这就是中国人的宴会、社交场合。在这场宴会上,大家也端着酒杯到各个桌上去敬酒,说一些符合社交礼仪的话。
这种社交场合需要人会看眼色、懂人情世故,说吉祥话,干合时宜的事。
你要坐对自己的位置,要说符合自己身份的话,不能太过沉默寡言,也不好口若悬河抢了主人家的光彩。你说话的目的,一是抬举主家、二是烘托氛围。一切都要做得恰到好处、不着痕迹。
在这样的场合里,你要脸上带着笑,看到认识的人寒暄几句,不认识的人要面带笑容,遇到长者要主动问好,遇到上位者要热情洋溢,遇到小辈要没话找话,等宴会结束,面神经都要痉挛起来了,嘴角的法令纹肉眼可见变深,眼尾纹也清晰了不少。
回到家以后,要过好一阵子才能从那乱哄哄的能量场中抽离出来,然后就是空,空荡荡的感觉自己被掏空,一切都提不起劲来,陷入一片混会黑暗中无法自拔。
大概对于我来说,社交就是消耗。一场社交活动,似乎需要好几天才能恢复过来。这就是一个社恐的真实感受。
说我是社恐,朋友同事没有一个肯相信的。其实,我也是近两年才发现的。
我依然记得上大学的时候 ,每一次集体活动结束以后,我的情绪都会陷入无尽的黑暗当中去。当时的那种无助感,现在记忆犹新。但当时就是那么傻,任由那样的情绪侵蚀自己,也没有去思考那种可怕的情绪的根源是什么。
也就是这两年,大概也是年龄大了,沉淀多了,才渐渐发现,自己居然是社恐,而且社恐带来的情绪问题日趋严重。而年轻时的自己,总是表现出一副积极乐观、跃跃欲试的样子,其实只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背叛,企图掩饰自己的不安。只是一再告诉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就跟着那个标准要求自己,违背了本心,就要受到来自心的惩罚。
人到中年了,才渐渐明白了自己的本心,开始学着遵从本心去生活。
大部分时间与自己和家人相处,小部分时间用来社交,用独处来疗愈社交带来的不适。常常反思自己情绪的来源,不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才能和谐、平静地与自己相处,不再内耗,不再纠结,不再自我否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