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书中拾慧读书志
感受彼此的感受——读《非暴力沟通》

感受彼此的感受——读《非暴力沟通》

作者: 一片海棉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22:51 被阅读52次

    非暴力沟通,这几个字跃入眼中,率先蹦出来的是略有印象的非暴力合作运动以及印度圣雄甘地。他们会有什么联系么?果然,前言是由圣雄甘地非暴力学会创始人和主席所写。他写到: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是贪心。但这一类的书籍总让我无端地升起一种警惕:是不是一直强调着爱,强调着宽容这类具有广阔包含的概念,然而于我们的生活却启发不大。因为实际并非一个理想的爱就能包含了,它蕴含着太多不可控的因素。许多人用爱为借口控制别人的人生,有人用宽容来奢求别人的纵容……虽然,这类美好的理念自然不错,但我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能不能告诉我一些更具操作性的参考准则。


    开篇章写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我们首先要区分观察和评论,观察实际的行为,说出实际的现象,而不是加上自己的价值和感受混杂的评论。拒绝绝对化的结论。

    如:观察“他每周最少过来三次。”

            评论“他经常过来。”

    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是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我们表达自我往往顾左右而言他,不说出自己的感受,甚至可以说忽略了自己切身感受。负面的情绪产生不知不觉,进而影响到我们说出的话,非自我控制。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书中列出的选择常常出现的是第一、二种,往往会引发的是争辩争吵,不知道停下来思考这种话来源的是何种感受和需要。即使是再亲密的关系,也往往会存在着言语上的分歧,而往往会扩大到整个人生观价值观的分歧。其实我们的言行已经预示着我们的需要和感受,只要你还相信这段关系尚是值得珍惜的,那么就多选择后两种,去了解不中听的话的背后的原因。这会帮助我们平静下来,达到交际的目的。

    作者列出的异化的沟通方式: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我觉得这些都是不陌生的言行。甚至我自己也会时不时地这样做,用一套自认为的道德准则去评判别人,用一套可笑的准则来进行比较,用各种借口来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很奇特的是我们常常很快就能感知到别人施加给自己的压力,却对自己施加于别人的视而不见。也许最好的注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读完全文,所得是通篇着重感受却尽量避免表达感受。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例子阐述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是如何重要,却在表达时不断要求实际的纯粹,不混杂自己的感受,强调表达和回馈中不乱掺杂自己的主观情绪。

    最最有感触的就是每每自己在诉苦的时候,朋友们往往会无所谓的说“这算什么……”或者是“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明明得到了朋友的安慰,却让自己更加难过,宁愿自己未曾说过那些话。或者是别人在哭诉的时候,我给出建议和安慰,他却一一否定,让我不知所措。这个时候,究竟怎样做,才能降低这种隐形的暴力呢?文中给出他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倾听他人。而这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倾听的这种品质体现了它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的区别。用心体会别人表达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且适时给他人反馈,主动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别人沟通,建议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并在提问之前先提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另一处感触到自己的是表达感激。不知道为什么,渐渐耻于表达感激。愈是亲近,表达感激的话就愈说不出口。而在书中有写到,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而当收到赞扬的时候,自己有时更不知该如何自处才好。文中这段话给了我启发,“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我们不够完美,我们最大的恐惧是我们无比强大。我们的光明,而不是我们的黑暗,让我们心存畏惧。你是上帝的孩子,你的小心翼翼帮不了这个世界。缩小自己,好让周围的人在你身边不会觉得不自在,这也允许了他人散发光芒。”坦坦荡荡的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生命赋予我的,就能够同时避免自我膨胀和假谦虚。

    除此以外,“我希望,我们的改变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内疚这些具有负面影响的心理”这句话让我忽然意识到,尽管生活里有许多必须要做和不得不做的事,但是我们仍然是有选择的啊。少一些羞愧或内疚,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包袱,因为是自己的选择而去心甘情愿地努力更酷一些哦。

    会有人按着这样的条条框框交际么?我怀疑着这样是不是很可笑呀?然而观察,感受,倾听,反馈这些并不是死的条条框框吧。从前我读完一本书,往往觉得自己了解的特别深刻,可没几个月之后忘得一干二净,甚至忘记了我读过这本书?所以写下记录,好好收尾。

    最后摘录一句如下:

    “我希望他准确无误地知道他是多么特殊的生命,要不,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会忽视这一点。我希望他保持清醒,并看到各种奇妙的可能性。我希望他知道,一旦有机会,排除万难给世界一点触动是值得的。我还希望他知道为什么他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张椅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受彼此的感受——读《非暴力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cj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