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电影《芳华》观后
时晓伟(石船先生)
或许与作者以及剧中的角色有着相似的记忆,不再年轻的我竟然被电影《芳华》简单的剧情感动的一塌糊涂。必须承认,冯导这部大片算是赚足了我满场的泪水。满屏的情节从旧日的光景里依次展现,我恍然走进一条已经废弃很久的时空巷道,如果伸出手来还可能触碰到当年的余温。有些印象已经模糊,但若仔细翻检似乎也能找出当年某些激动的场景。否则,凭着已经过往的沧桑,我怎会让微热的泪花轻易地从眼窝中一朵朵地绽放出来?显然,剧中那些稚嫩的笑容和草绿色的军装己经轻轻敲碎了我坚硬的记忆外壳。
《芳华》的剧情很简单,就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部队文工团几个毛头小伙子和小丫头们身上的一些青春往事。剧情也是由若干小故事组成的,几个年轻人之间似是而非但稍有曲折的暗恋关系,再加上无产阶级专政造成的三个父亲不同的命运差异,还有因遭受不公平的惩戒而衍生出来的悲剧事实,然后随着文工团的解散,大家各奔东西,直到二十多年后每个人的命运格局才呈现泾渭分明的人生结果。这就像同一个班上的同学,有的出国,有的经商,也有的沦为社会下层。其实这样的结果很正常,社会本身就是由不同阶层的组成的,不同的是当时每个人的一切都由组织来决定,出身不同,出路也就不同。所以门当户对不仅是阶级斗争条件下择偶和职业的基本条件,还是一些革命家庭的必然选择。假如没有那些宏大的历史背景作为叙事衬托,比如文革、对越反击战以及改革开放,这些小事件充其量只是一堆成长的烦恼而已。
纵然刹那 也余芳华(影评)
但让我无限动情的显然不是这些带有时代特征的集体记忆,尽管还有一些东西闪烁在记忆的沟回,但其实早已碎成光滑的瓷片。倒是文工团那些身穿草绿军装的青年男女使我依稀找到曾经羡慕的光荣之感。稚嫩而豪迈的舞蹈,单纯而澎湃的热情,无比真诚的情怀一下子还原了我做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单纯理想。那时我是多么渴望成为她们当中的一员,在激动人心的舞台上展示革命的飒爽英姿。当然,那些令人心仪的女孩子因为能歌善舞也催生了我某些懵懂的想法。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单纯既是构成青春最理想的画面,又是革命最嘹亮的符号。似乎只有这样,歌声与舞蹈,艺术与青春才不会辜负那个火红的年代,从而使个人都自觉服从一切文学艺术都应该为工农兵服务的政治逻辑。可以说文工团的服装隐喻和闪耀的集体主义光芒始终都是我们那一代人催人奋进的心结,我们也都自觉把自己当作革命的儿女。
但今天看来:那时的革命行动的确有着先天的单调与机械,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人性的关注与抚慰,从而不可避免地伤及到她的优秀儿女。这显然是革命事业的损失,也是对革命理想的误读。假如革命被抽掉了世俗的关切,变成了空洞的神圣,那么与中世纪的教义还有什么区别?革命队伍又怎么能担负起淬炼生命成就崇高主义的使命?所以在倡导革命精神正义性的同时,还应当关爱革命运动中那些平凡的小人物,尊重那些被开释者人性的愿望。不错,任何时代都应该有被尊崇的东西,但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些尊崇背后的真实价值。永远不要忘记,革命理想就是对美、对自由、对人性,对美好生活最深切的想往。
纵然刹那 也余芳华(影评)
在匆忙念诵革命盛大的口号之后,我们这一代人不是上山下乡就是进了营房,然后又在可口可乐、喇叭裤和录音机作为时代道具相继登场之后,再搭上不同的命运载体,分赴各自的天涯海角。同样在文工团解散后,大家也都各找出路,或下海,或出国,或象本剧作者那样去考大学。倒是那些平日卑微又被主流排斥的小人物承担起保家卫国的使命,毅然走上前线,最终成为浴血奋战的英雄。然而和平年代已经不再需要英雄,英雄只能供奉在神殿之上。于是,他们也只能被我们有选择地遗忘。
多少年后,我们才发现这种遗忘其实已经贬损了当初革命理想所赋予的崇高意义。甚至还因为我们的无视,又使这些英雄既流血又流泪,任凭他们沦落到秋草黄叶的社会底层。文工团的刘峰与何小平就是这样悲剧的主人公,先是由诚实的人变成最可爱的人,然后又沦为人生命运最悲惨的人。尽管他们有着天然的善良和正直,甚至不人上过战场,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但有谁知道他们精神和肉体到底遭受到什么样的创伤?
对此,我们应该收起同情心,这样的同情不仅可耻而且无力。我们应该收拢好时代的碎片,重新回到文工团,思考一下为什么同样的青春芳华怎么会有如此巨大悬殊的人生落差,我们应该怎样理解革命的初心,如何让文工团的歌声重新唤醒当年的力量,去拥抱一下那些饱受屈辱遭到遗忘的小伙伴。
青春可以成为革命的儿女,但这一阶段不要太过漫长,否则激情过后便是不可言说的荒唐,甚至还可能成为祭品。青春,应该允许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否则便会辜负那段历史洪流。我们这代人也需要将曾经的青春打磨除锈,让人性露出闪亮的光彩。我们也应该忏悔,即使不能忏悔也要学会救赎,不要让同伴带着伤痛走向暮年!
或许只有上过战场,让冰冷的子弹洞穿过身体的人才懂得活着有多么的美好,这也许就是刘峰与何小平最后能走到一起的生活逻辑。他们懂得只有相互依靠才能坚强地活下去,否则他们将会被人生的无奈彻底淹没。至于我们这些同伴能否心安理得地享受和平时代赐予的荣誉与财富,就把自己交给感恩的力量吧!其实无需冯导的微言大义,我们就己经知道很多。因为这部影片表现含蓄,收放得当,既能绕开某些政治禁忌,安抚这代人心中不可言说的伤痛,又顺走了我们十亿票房,我们应该懂得冯导的狡黠之处和他的用心良苦。
青春总是有血色的,因为它的稚嫩。鲜艳的军装尽管有些唯美,但也要经历战火的洗礼。我还是衷心祝愿那些勇敢而卑微的人能够战胜苦难,再一次拥抱爱情,尽管青春不再,灵肉已残。我们必须承认作者的写作良心,她的确没有辜负自己的才情,既能准确勾勒出那个时代的轮廓,又细致描绘出那些弱小心灵的委屈,以至于凭借《芳华》那些人物不同的命运,我们这些台下的观众也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位置。
从影片开头两位主人公的相见一直到结尾时的再次相逢,时间前后的跨度大约有二十多年。这中间他们聚散离合,饱尝流离之苦,最后在各自支付完青春的利息之后,才凭着剩余的本金再次找到彼此,最终情缘不散,芳华依旧。因此,这点本金便成为他们日后能够相互扶持到最后的契约。我们切不要将之理解为人生的无奈,其实这是人性的坚强。
青春美丽如幻,纵然有些匆忙,短如刹那,然而也可告慰那些渐行渐远的心灵,毕竟我们曾经手握芳华。
纵然刹那 也余芳华(影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