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磊今年二十几岁,工作一般,收入一般,身高175,长相比较阳光,但是总找不到女朋友,要么是家里给他介绍了,谈了一段时间就没有下文了。翔子很痛苦,于是找了心理学相关书籍来看,看了一些关于原生家庭的书,于是就怪罪父母前期对她控制的太死,让他失去了爱与被爱的能力。有些找不到对象的单身狗恨父母在早年限制他的成长自由,让他缺失了爱与被爱的能力,有些工作不顺利的青年,恨父母没有不是李刚,恨父母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有些不得志的少年,恨父母没文化。有些内向的人,恨父母当年不会教育。有些选了不喜欢专业的人,恨父母不给他选择的权利。有些婚姻不幸福的成年人,恨父母阻碍了他选择恋爱的自由。这种种的恨,都源于父母的不懂爱。
为什么父母那么爱孩子,却招到孩子的怨恨呢?其最终原因是父母没有爱孩子的能力,父母自身是身心发展不健全的人,所以他们不懂得爱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什么呢?真正的爱不是溺爱,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是控制孩子,而是让孩子感到快乐,自由,自信的成长,帮助孩子化解痛苦和烦恼。
韦志中校长的心理学观点是要父母向观世音菩萨学习爱孩子,对孩子大慈大悲,不求不应,有求必应。什么叫大慈大悲呢?就是给孩子独立发展人格的自由,给孩子快乐成长,对孩子的成长不限制,不掌控。有些母亲在丈夫那里得不到安全感,就总想掌控孩子,让孩子受自己的摆布,经常对孩子说“孩子,妈妈活得不容易啊,你爸爸不爱我,所以你是妈妈的唯一了”。潜台词就是,孩子,你爸爸不爱我了,我活得不容易啊,所以你要爱我,听我的话,要是你不听话,那就是猪狗不如了。于是孩子感到了,每当孩子做错事,就容易产生内疚感,这样的孩子容易失去自我,长大以后也会怪罪母亲用这种内疚感绑架自己。
不求不应,有求必应。这句话就是父母在孩子找父母帮助的时候,要给予帮助,帮他们化解困难。而不是指责批评。孩子不找你的时候,就给他充分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不要干涉他们的自由。有些父母做不到这些,他们在孩子不找的时候,总是先找孩子,给予多余的控制,让孩子觉得束手束脚,什么都不敢尝试。孩子想跟朋友出去玩,不行,太危险了。孩子要去参加个活动,不行,参加活动会影响学习。想竞选个班干部,就打击他,你这样子还想当班干部。要么控制孩子,要么打击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毫无价值的,干什么都不行,被父母否定以后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然后就自我否定,自我设限,导致什么都不敢去尝试。其实孩子长大了也需要自由空间的,父母应该在孩子想独立的时候放开双手,让他们自由发挥。有求必应就是在孩子找你帮助时,帮助孩子排忧解难,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有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或者被性骚扰了,这时有些父母就会第一时间责备孩子。如果责备孩子而不是帮助他,那孩子以后遇到事情就不找父母帮忙了,什么都对父母隐瞒,以后有大事发生,父母将会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所以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父母首先要相信孩子,耐心沟通,为孩子排忧解难。
父母做到以上这几点,先把自己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不控制孩子的成长,发展。孩子才能成长的更自由,更快乐,心理发展更健全。孩子长大成人了,也不能总怪罪原生家庭,已经成人了就有责任对自己负责,一味责备养育自己的父母,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
我是心理工作者,通过应用心理学让生活更幸福,关注我将有更多有趣有料的内容献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