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2018年1月),有一篇《北大留美硕士控诉父母》的文章刷爆各大社交圈。作者王猛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到无以复加。为什么会控诉自己的父母呢?原因就是他的父母对他的种种控制。先是母亲没有接纳他男子汉的身份,反而把他当女孩子来打扮;从小学到高中,小到穿什么衣服,大到上学择校,一切事务也是要按父母的意愿来;后来考上北大,以为可以摆脱父母了,不料却还有他的大姨——与他父母一样的控制。
由于长期的控制,王猛变得敏感,内向,自卑,不擅社交,导致北大毕业后,仍然没有一份工作可以干得长久。好在他意识到自己的性格问题,赴美攻读心理学。在这期间他与父母决裂——拉黑了父母的所有方式。
《原生家庭》封面这种父母就是“有毒”的父母。《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里面就具体地说到了有毒的父母的各种表现。这本书是由苏珊·福沃德博士和克雷格·巴克合著,苏珊·福沃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已从事心理治疗行业18年;同时还是演说家和作家,著有《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情感勒索》等。
克雷格·巴克是一名影视编剧兼制片人,他曾与苏珊·福沃德合著过多部作品,包括《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金钱魔鬼》等。《原生家庭》这本书还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原生家庭》这本书主要讲解了有毒父母的行为模式和对子女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有有毒的父母。
一、什么是有毒的父母
说回开头那个例子,王猛的父母从来也不会对他肯定或是提供一些精神上的帮助,他在不断受到亲戚的取笑与贬损时,父母也是无动于衷。这些情感伤害只会让王猛越来越痛苦。
书中是这么定义有毒的父母的:伤害型的父母的负面行为是持续存在的,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
王猛正是在这种被父母各种支配、各种控制的情况下才与父母决裂的。他还算是比较客观,知道自己的性格弱点,并寻求帮助,甚至还成为心理学的研究生,以便使自己问题得到解决。
但是实际上,大多数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是否“有毒”,还不是很清楚,甚至在成年后也无法判断。有些孩子在成年后还会为父母的行为进行保护,认为是自己的错导致父母不开心,从而常常自责。在本书中,福沃德博士就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我们可以从中来判断自己的父母是否“有毒”。
1、童年时期你与父母的关系:
(1) 父母是否说过你一无是处?
(2) 父母是否有打过你?
(3) 你是否不敢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愤怒?
2、 成年后你的生活:
(1) 你是否觉得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具有伤害性?
(2) 你在生活中老是遇上倒霉的事吗?
(3) 你是否觉得放松下来尽情玩乐很困难?
3、成年后你与父母的关系:
(1)父母是否仍然把你当成孩子?
(2) 你做重大决定前是否要取得父母的首肯?
(3) 父母会用金钱控制你吗?
碍于篇幅,就抽取了一部分问卷的内容,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原书。
以上问题如果答案有三分之一是肯定的话,那就要学习康复的规则和技巧了。作者告诉我们,有些内容也许跟我们的状况不太一样,但是虐待不管以哪种形式出现,都会带给孩子无尽的伤害。
二、有毒父母的行为模式及危害
(1)操控型父母
这类型的父母通常就是用“我是为你好”裹成的糖衣来控制你的生活。比如王猛那个例子,他们父母正是对他的生活进行操控,他的高中同学就曾说,即使下小雨,王猛的父母都会在下课前出现在校门口,哪怕他离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然而他的父母却认为这只是对他的保护,殊不知,过度的保护就是操控啊!所以王猛的那一纸控诉,这实际上是决定掌握回自己的人生控制权。
(2)身体虐待型父母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叫乔的男子。他说小时候常常被父亲打,而且是那种莫名其妙的暴揍,他经常被打得失去意识。以致于后来他产生了无穷的恐惧感,让他无法处理与别人的感情,无法与别人保持亲密关系。
作者告诉我们,正是由于乔有一个充满焦虑、紧张恐惧和痛苦的童年,才演化成了他后来的高度戒备心理。
(3)言语虐待型父母
这类型的父母主要就是言语虐待,包括对孩子的贬损和打击。这种伤害不亚于身体虐待,福沃德博士就曾收到听众在电话里说:“如果在挨打和挨骂之间做出选择的话,我一定选择挨打”。可见语言伤害的危力也是很可怕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为那些侮辱性的称呼、轻蔑的指责都可以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
以前我们看港剧,常常会看到一个场景,就是父母与子女吵完架之后,还不忘加一句:“生块叉烧都好过生你啊!”以前还觉得是一句笑话,但是在这本书中,福沃德博士告诉我们,杀伤力最大的一句话就是:“真希望你从未出生!”
三、 摆脱有毒父母,扭转局面
了解到了父母的有毒表现,我们要做的不是逆来顺受,更不是自暴自弃,福沃德博士就向我们提供了一些相应的策略,让我们从有毒父母的手中解脱出来。
(一)自我界定
本书告诉我们:自我界定就是撇开父母或他人的影响,拥有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为。
本书举了一个例子。桑迪拒绝了父母要来与她同住的想法后,她就父母扣上了自私的帽子,她觉得非常痛苦。一方面是自己的丈夫最近在赶一个项目,将客厅当成了办公的地方;一方面自己也是非常如果拒绝父母自己又非常愧疚。
事实上,父母的这种情感威胁只会让桑迪牺牲自己的真实需求,因为她对想父母尽责却忽略了自己的意愿。在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本书的技巧了:
(1)使用非辨别回应
比如可以说:
·这样啊。
·让我想想。
·很抱歉让你伤心了。
(2) 表时自身立场
比如桑迪可以说:我愿意让你们住上一个星期。
(3) 不要说“我不能”,可以换成“还没有”
(二)不再自我惩罚
首先,认清责任是谁身上。比如前面举到的书中的例子,老是被父亲暴揍的乔,即使在父亲的暴力下,他还是很自责。认为是自己是个坏孩子而且没有同时保护好妈妈,他就是把责任都承担下来了。
可实际上,这都不是他的责任,这种自我惩罚的行为是对自己非常不利,只会加剧乔的痛苦。乔不需要为这些负责。福沃德博士给我们划了一句重点:
“你必须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
(三)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
作者告诉我们,有毒的行为是可以一代一代循环下去的。比如当时受虐待的孩子成为父母之后,就会对自己的子女下毒手,自己不知不觉中也成为了有毒父母。
因此打破循环就显得特别重要,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出承诺,对自己的子女更加关爱。但是如果哪天实在控制不住打了孩子的话,一定一定要记得向孩子道歉。因为这是改变子女命运的力量,你必须在道歉的时候让孩子知道,身为父母也会犯错,并且愿意为此负责。同时也是在告诉孩子也有犯错的权利,但也是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原生家庭》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有毒的父母如何让子女深受其害,但它并不是为了让我们与父母对抗,而是让我们从这种有毒的模式中剥离出来,找到自我价值,并重新获得勇气、重新找到适合的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