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哥昨日推文《教育,除了一地鸡毛的考试,还能留下什么?》。文章最后写到:
老舍先生曾说:“考而不死是为神”。那些“考而不死”的,自然可能“为神”,而那些被“考死”了的,自然只能“作鬼”。当然,更多的可能是被考得“不死不活”、“不神不鬼”的,但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说法——小学就开始“死整”,中学就只能“整死”!
无论如何,教育给孩子留下的,绝不应该只是一地鸡毛的考试,或者说,考试的一地鸡毛。
他对当今用“考”来统治教育或者评价教育的做法,感到深恶痛绝。
对于一个身处其中的我来说,同感是必须有的。这样的感受在每次的期末考试来临前,是会加剧的。因为自己就做着这样那样“迫害”学生的事情。
复习期间,学生每天都是在卷子中度过。可是会发现,卷子越做越多,效果却会越来越差。难道这个道理和那个“书越读越多,就越感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的道理是相通的吗?或者是想证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卷外有卷”吗?
可是如果不做呢?身为一位一线老师,还得为家长负责。因为看中那个分数的,还是占绝大部分的。一些家长(也包括我)每次对会说孩子考好考坏我都接受,但考好了一次,比如取得班里的前几名或者得了满分,那自然是笑得最开心的。若那分数很不好看,还能这样的笑吗?我想是很难的。
可是,就算我们为了分数好看一些,要将学生“死”整,那学生还得有相应的智力与体力才能跟上。某些时候,还是会有一两个掉在队伍后面的,老师使出浑身解数都不能拖上岸,就算拖上岸后,人家都在往前追赶,他在原地踏步,还不是只有不断修炼调整自己的心态。
可是,就算我们为了分数好看一些,我们还是可以一边“死”整,一边怀柔,用鼓励用赏识去让孩子有动力,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所以,我会让学生写分享本,会提着糖果进教室,会偶尔讲点笑话,会偶尔让课堂安静一会儿。虽然自己的心还是有些焦躁,但我表现出来的样态,是想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动力与滋养。
也许,这就是刀哥所说:营造局部的春天。
身在这个体制里,身在这个系统里,只有自救才是活路。一味地抱怨,只能让自己的负能量叠加,找不到出口和真实的存在。
刀哥在文里还有这样一段话:
所以,当我听说,某个一年级的孩子对妈妈说“考试那天帮我请假,我不要参加考试”时,我真的是既伤心又愤怒而又无力——刚进学校的孩子啊,一年级的孩子啊,已经如此怕学、厌学,未来十多年里,我们还能期望他怎样对待学习?
也许,我们还有一个要做的功课,那便是考试的意义。考试对于大多数而言,也许仅剩恐惧。但这样的恐惧只有我们才能消除。我们可以对孩子讲:考试和平时的作业一样,只是检测你掌握了没有。如果已经掌握了,那很好,如果没有掌握好,也没有关系,继续努力便是了。家长和老师切不可拿考试卷上的分数来说事,特别是那个分数不好看的时候,觉得如临大敌,觉得你就是笨,觉得你学习无望。这些感觉我们都需要在考试前,给学生讲清楚。一年级孩子的考试还可以换一些花样,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让他们可以正视考试,直面考试,至少不排斥考试,不惧怕考试。
哪怕教育就剩下“一地鸡毛”,我们都需要“闻鸡起舞”,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