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民俗
民俗文化|一场欢庆社火竟然让我看哭了

民俗文化|一场欢庆社火竟然让我看哭了

作者: 知墨 | 来源:发表于2018-03-05 22:31 被阅读92次

    “一个时代孕育着一种文化,一种文化又被时代沿袭者纷纷遗忘。无心破坏的人,最终也成了无心人。而真正的有心人,皆来自于传承。”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可能是一座建筑,可能是一种食物,也可能是一种手艺。也许这座建筑耽误了城市翻新,也许这种食物已经不适合现代人口味,也许这种手艺已经被机械化代替。但民间的东西,才是每个地方之间最大的区别与交融的最好证明。

    这种证明,是时间冲刷后的灼金,是过去的人选择留下的结晶,是让现代人不忘本,铭记由来最佳方式。

    01:正月十五陕州社火

    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我就知道,每年正月十五,家里一等一的大事不是吃汤圆,吃饺子,而是看社火。

    那时候看不懂这些人在干什么,只是大人们看到大头娃娃会笑,我便跟着笑,大人们看着走高跷的会倒吸一大口气,我也跟着学。

    到最后留在脑子里的印象就是,社火对很长,他们会辛辛苦苦的走很远很远;正月十五,人会很多,一定要拉紧妈妈的手,不然就会像她说的那样被背着钉耙扮猪八戒的大坏蛋背走,或者被天上飞的龙和地上舞的狮子吃掉。

    说来也惭愧,在我印象里,也只有今年才正儿八经的看完了每一个队伍,每一场表演,每一个细节。

    02

    今年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对社火表演进行拍摄。后者后觉中我才发现,摄影是一个对精妙的细节不断关注与放大的过程,在这场拍摄中,最后一个舞狮节目让我尤为震撼。

    这个舞狮队伍,覆盖了从少年,青年,再到壮年老年这四个年龄段。最让我有感触的是,在舞狮前期架板凳的过程中,几乎全部是由中年人一起完成的。

    这群人,几乎再用身体和全身的气力去支撑和衔接这些高架,一个人,就是一座支架,最后撑起了狮子的舞台。

    他们相互搀扶着进行,娴熟的手法和灵巧的身段,我在想,也许在年少时我记忆中的那群人,依旧是他们。

    而后壮年们开始大展手脚,带着沉重的狮头一展雄姿。仿佛他们就是真的猛兽,在这猛兽的皮囊之下,他们才是这全场的王者。

    舞狮开始了,音乐骤然提速,鼓声依旧震耳欲聋,铜锣声也如暴雨密集的降落着。

    狮子大幅度扭动身躯,似是在挑衅,又夹杂着些许不屑。雄狮在高架上利索的爬动时,我猛地看到了狮嘴里年轻人朝气昂扬的脸庞,也不知是鼓声的催促,还是眼前奇景难得,我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在想,会感动是因为围观者甚多而不担心这民俗的东西被冷落?还是感动于所谓劳动人民的伟大决心?

    都不是,是传承。

    03

    观看整场社火的过程中,我都特别喜欢抓拍小朋友的身影,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活波的样子煞是可爱,一方面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年轻的力量,使这股新鲜的血液不断地注入,才足以让社火这种民俗在我们这一代消沉。

    但实际上,许多的民间艺术,还是走在下坡的道路上。

    在去年寒假,有幸在我们的县城里采访了几位民间艺术传人。

    老太想为她的画征集买主,他们的生活在我看来并不宽裕。

    其中有一对老夫妇让我印象深刻。两人中,奶奶到今年已有85高龄,爷爷84。腊月的寒冬里,两个人守着老屋里的火堆,讲着曾经的种种。奶奶拥有的高超剪纸技艺,就算放在今日,也会令人惊叹,当提出要拍照,奶奶双颊通红的回屋换上了新衣在相机前有些不知所措。

    她说,很久之前,她是有很多徒弟的,但是后来,村里的年轻人都向往着城里的生活,纷纷放弃了剪纸的手艺,唯一让她欣慰的是,还有一个九岁的女孩,将剪纸视为兴趣爱好,每一幅作品都栩栩如生。

    我们的县里很早便有一种习俗,结婚之前,为了扩喜事,会向邻居送去传统的“蜜食”。这种食物象征着如蜜般甜美,象征着幸福美满。

    于是我们下一站拜访了有一个比较大的蜜食作坊。可到了才发现,所谓作坊,不过是一家小平房的堂间。

    采访中,陈先生向我们透露,这种特定时间才会有销售量的食物,又因为味道偏甜,正在慢慢被冲淡,甚至淘汰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西式,崇尚典雅,把传统的东西称作是守旧,甚至老土。他自身也都在怀疑这种糕点到底还能存在多久。

    与之对比明显的,是我们县里的麻花,因宣传力度的原因,麻花打开了市场,对于这种发展前景可观的成品,还是有一大部分人愿意去投入时间和精力,会选择去发扬去传承。

    04

    写到这里,我突然看懂了传承的结果。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垄断。不太能适应的民俗,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亡,记得的人少了,就渐渐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而唯一一个能强有力坚持的,也只是当他为一张期票,买断行业静待升值。

    另一个是发扬,因为适应,所以受众繁多。紧接着会被再读改良,推陈出新。

    可是现在的人,突然又改变了风向,从曾经的走进大城市,变成了回归本真淳朴。从从前喜欢高楼鳞次栉比,到现在扎堆于古丽古城。

    是个好现象,至少无论是什么旧东西,见过的人多了,能记得的人也就多了。

    只是别变了味道,别变得太商业,就好。

    民俗文化,就像老人,并不是无心破坏就好。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等人们忘记了他们,他们也便埋进了土里。唯一能做的,就是真的和它们对话,了解他们的由来,听听他们的故事,有心待它,有心传承。

    民俗文化|一场欢庆社火竟然让我看哭了 民俗文化|一场欢庆社火竟然让我看哭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俗文化|一场欢庆社火竟然让我看哭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ck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