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想法怀左同学训练营
有些“毛病”,你还真得亲手给孩子“惯”出来

有些“毛病”,你还真得亲手给孩子“惯”出来

作者: 简佳 | 来源:发表于2018-06-02 08:31 被阅读59次

    01

    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小孩玩小孩的,大人唠大人的。

    玩着玩着,朋友的小女儿突然哭了起来。

    原来是她前一天用橡皮泥捏的东西被大家不小心踩坏了,经过一个晚上的风干,橡皮泥又开始发硬,接不起来了。

    小女孩拿着自己的“作品”哭得很伤心,朋友“没事没事,好了好了”地哄了两句。

    看女儿还在哭,她不耐烦了:

    不就一块破橡皮泥吗?坏了就坏了,你再做不就是了!

    小女孩哭得更伤心,我让她去陪陪孩子,她说:

    别管她!多大点事,哭个没完,越大越不听话!不给惯这臭毛病!我看她能哭多久!

    孩子由伤心哭到愤怒再哭到绝望,最后只好放下手里坏了的玩具,去和小朋友玩了。

    朋友得意地对我说:看到没,小孩就是不能惯!你不管她,啥事儿没有!你要是跟她小题大做,她就跟你矫情!毛病都是给惯出来的!

    我无奈地看着她笑笑,无言以对。

    几分钟前,她还在向我抱怨刚上中学的大儿子做事一点主见都没有,还越来越不愿意跟她说话。

    既然“听话”是你的育儿第一要义,又谈主见做什么?

    既然认定了矫情叽歪零容忍,又谈亲子关系做什么?

    育儿如播种,播什么种,就收什么果。

    你得随时做好“自食其果”的准备。

    02

    《平凡的世界》里,孙兰花是一个苦命的女人。

    她嫁给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二流子”,婚前不正,婚后不忠,好吃懒做,投机倒把。兰花的前半生,几乎是在汗水和泪水里泡过来的。

    这样的婚姻,岂一个“丧偶”了得!

    对兰花的命运,很多读者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这完全是她“自找”的。

    可为什么同在一个家,兰花生就一副“渣男体质”,妹妹兰香却能让“高富帅”拜倒在她“洗得发白”的石榴裙下?

    兰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作为特困户孙玉厚大爷的大女儿,所有人(包括她自己)早就自动屏蔽了她的所有需求和痛苦。

    温饱都解决不了,谁也没有能力去“惯”她。

    直到她遇上一个人——王满银。

    这个人给兰花的生命带来了怎样的光芒啊!

    他肯定她,赞美她,甚至还送给她一套做梦也不敢想的漂亮衣服。

    她以为自己本就应该主动隐形的!

    她以为自己是根本不配得到关注的!

    她以为自己是不能去奢求什么礼物的!

    可是,看呐,居然有这样一个人,愿意看到她的人,也愿意看到她的心。

    兰花“沦陷”了,死心塌地爱上了王满银。

    当然,不是说妹妹兰香不懂事,孙大爷家的孩子个个都很懂事。

    从物质上来说,兰香得到的并不比姐姐多。

    只是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大家会不自觉地关注到她。

    承担了同样的家务,但大家更愿意把心疼和感动的目光投给兰香。

    后来意外发现她居然很擅长学习,两个哥哥对她更是疼爱有加。

    虽然家贫如洗,但兰香的心是富足的。

    这份富足,让她即使面对“高富帅”男友,也一样自足又自信、不卑亦不亢。

    每一个孩子,都在心里呼唤着爱。

    爱的第一要义,是真正的看见。

    你的孩子,你是想亲手来“惯”,还是交给别人去“惯”?


    03

    前几天,各大网络渠道都被“21岁空姐搭车遇害案”给刷屏了。

    大家开始争议:网约车与出租车,哪个更安全?

    更有人趁机提出,应该封杀网约车,出行只能搭乘“正规”出租车。

    可是,车都是人开的,人不应该才是安全与否的决定因素么?

    同样面对穷凶极恶的暴徒,有的人能脱离险境,有的人却不幸遇害。

    我们绕开这个决定因素,却寄希望于某种交通平台给我们以绝对的安全保证,是不是有点偏离主题?

    空姐遇害案中有一个细节,被很多人拿出来说了很多次:

    上车后,空姐曾给闺蜜发微信,说司机夸她长得特别美,特别想亲她一口。

    闺蜜提醒并出招让她赶紧下车,甚至给她打了电话,但她却连说没事没事。

    随后不久就失去了联系。

    这个细节,让我不由地反思起我们在育儿中究竟应该做,才能怎样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安全。

    我们都听说过很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神奇”事件。

    我记得小时候就曾经听过这样一件事:

    一家人抱着孩子赶车,刚踏上车梯,孩子就大哭不止,掰着门框吵闹着不肯上这辆车,无论家人怎么哄都不管用。

    车上的乘客不堪其扰,也不同意他们上车,家人只好抱着他下车,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咬牙切齿。

    后来,那辆车出了事故,无一人生还。

    家人后怕极了,问孩子当时为什么不愿意坐那辆车。

    孩子答:他们脸上都有血,太可怕了。

    纯真的孩子,用自己的直觉救了全家人的命!

    知乎上一位叫@极乐的网友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上小学的小女孩说自己怕鬼,晚上不敢睡觉。

    妈妈跟她讲道理:世界上没有鬼,不要瞎想。

    女孩只好跟爸爸说。

    爸爸问:“鬼”长什么样?

    孩子答:很黑,一回头就不见了。

    聊了很久,爸爸终于弄明白,孩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看到“鬼”。

    接下来每天放学,爸爸都悄悄跟着孩子,想看看孩子说的“鬼”到底是什么。

    结果发现,有一个中年男子尾随自家孩子。

    爸爸立马报了警,孩子才得以安然无恙。

    04

    我小时候听说的那家人是幸运的。

    幸亏,他们没有硬抱着孩子上车!

    知乎上的女孩也是幸运的。

    幸亏,她有一个愿意“惯”着她的爸爸,接纳她的“胆小”,倾听她的“胡话”,才避免了一场不敢想象的“意外”。

    “幸亏”,是一个多么侥幸的词!

    透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惊魂未定的颤栗。

    犹如一条分水岭,把飞来横祸颤巍巍地挡在平安无事之外。

    可是,真的只是孩子有这样的直觉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我们的直觉渐渐地被周围的各种声音给淹没了:

    “不听话!”

    “没出息!”

    “胆小鬼!”

    以至于后来在一次次重大关头,我们可能都遇到过一些莫名其妙的小状况,如果我们愿意听从直觉的引导,我们本可以避开,但我们已习惯了屏蔽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相信在那个性命攸关的时刻,美貌的空姐是有过直觉的。

    面对那样明显的挑逗,她也许在第一时间抓住过其中的非语言信息,但是另一个声音盖过了她的感觉:矫情!人家就是说说而已!

    可事实上,有研究表明,人类交际行为有60%以上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

    那是你第一时间的直觉,错不了!

    有些“毛病”,你还真得亲手给孩子“惯”出来

    05

    星爷的电影《美人鱼》中,邓超饰演了一位看上去有些“十三点”的大富豪,面对众人一片“你好帅啊”的奉承,他理所当然地回应:这个谁都知道啊!

    但在我们的文化中,谦虚甚至谦卑是历来都被推崇的美德。

    所以,对于赞美,我们往往受宠若惊,又甘之如饴。

    于是,阿谀奉承或溢美之词,就成了最具迷惑性的“糖衣炮弹”。

    不是因为我们不够淡定,而是因为我们听到的赞美真的太少了。

    因为在家里,我们太过吝于肯定和鼓励。

    我们总是对孩子(还有伴侣)的优点视作当然,而对“缺点”铁面无私、绝不手软。代代相传,不敢逾矩。

    我们有太多担心,担心那些“缺点”会如肿瘤般疯长,直至无法控制,更担心孩子会在“赞美”中得意忘形、找不着北。

    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大量的缺失,把难得的赞美变成了甘霖,一旦遇上,我们就舍不得撒手。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借由父母发现自己。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恰当的赞扬和肯定是孩子不可或缺的心理营养,雪中送炭般地滋养着孩子的成长。

    人的生命价值,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比起打压,我们更应该传递给孩子的,是这样的信息:

    不是因为你漂亮可爱、乖巧懂事、聪明能干,我才如此爱你。

    而是因为我爱你,才会觉得你的一切都刚刚好。

    你的外貌,你的天赋,都是来丰富你的生命,用不同的方式来滋养你的。

    它们不是来雪中送炭的,而是锦上添花的。

    这样的一个你,也同样值得你自己给出一百分的爱。

    我们不应该强化孩子“一赞难求”的无力感,而把雪中送炭的机会留给别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些“毛病”,你还真得亲手给孩子“惯”出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il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