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好企业读书会》
作者:徐玉贞
阅读:20230518——
先说几个数据事实:
1、不到10%的企业有读书会。
2、新习惯的大脑回路形成通常需要144天左右。
3、大概不同领域的图书需要读几百本,坚持一段时间后,知识面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变得广博,能力也有了系统性的提升,各种东西都开始懂一些了。
阅读需求:了解他们对哪些领域感兴趣;提出一些巧妙的问题,了解对方生活和工作有哪些问题,以便于匹配相应的读书。建议设置少量的必读书目,另一方面更要关注员工个体的阅读需求,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需求,甚至休闲需求。在企业读书会的起始阶段,在帮助目标群里找回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这一点非常值得重视。
访谈提纲:根据企业对于读书会的定位制作提纲,以提高访谈的效率和质量。//想到要和新的合作伙伴联系,自己也需要定制访谈提纲,提高通话质量。
访谈流程及原则:对核心问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被访谈者潜在的真实需求、问题和困难。让被访谈者多说,尽量不要打断对方,同时也要做好记录。原则是将目标聚焦,并以正向沟通和挖掘信息为主。尽量聚焦核心问题,不偏离主线,不盲目扩散,以免引发企业读书会无法解决的问题。
个体的阅读需求主要有三大方面:1、解决问题。洞察员工的需求,建立好书与工作、生活里遇到的问题的连接。2、兴趣爱好。3、能力发展。
另一种说法:
阅读需求三大主要驱动力:解决问题、兴趣爱好、能力发展。“阅读动力三角形”
如果完全偏重企业需求,企业读书就会变成培训,员工参与度不高,流于形式;如果只关注员工需求,企业读书会就会变成轻松的休闲活动,从而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比较合理的做法就是,关注企业和员工双方的需求,短期侧重员工需求,培养员工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长期回归企业需求,为企业发展培养有学习力和成长力的员工。
阅读习惯的养成:每天10分钟,一个月一本。我们计划是2周一本,那么就要每天至少20分钟。
讲书者可以分享1-3个有价值的点、一个故事、一本书最动人的地方,自己读完之后的感受,让被分享者认可书的价值。荐书是给读者一个读书的理由。两者的定位有所不同。
参与度:如果不想让企业读书会流于形式,就要坚持开放、平等、自由的原则来策划和运营。
什么是有用之书?特别指的是哪些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书,以方法论和工具类图书为主。
#管理类目录拆解法#
以书中的目录作为导读依据,以书中的序言作为参考,画出书中的重点章节,进行阅读。
第一步,认真阅读序言,辨别序言是客观的评价和推荐。一般来说,好的序言非常值得看,因为信息量非常大,非常有价值;而不好的序言,往往会引发我们对整本书内容的质疑。
第二步,认真读完目录,这本书已经读完一本。好的目录逻辑清晰、内容紧凑、要点突出,能够让你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第三步,阅读从目录中画出的重点章节,并标出有核心价值的内容。这时,你已经读完一本书的精华。
第四步,翻阅其他章节。如果阅读完重点章节后还有疑问,就从其他章节中寻找更多的解释或案例。
如果觉得这本书特别好,就可以开启第二遍的精读——一章一章的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阅读管理类的图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逻辑能力。可以尝试用思维导图来学习作者组织内容的思维逻辑。
阿淼记录于2023年5月1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