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童年治愈自己,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段话常常被视为“原生家庭创伤”的经典解读,并有大量无法从童年阴影走出来的人,用此来为自己当下不如意的境遇寻得原因,错把本该归属自己的人生课题归属给了他人。然而当你读过“被讨厌的勇气”一书时,会发现原来我们对这段话的解读一直存在误解,"原生家庭创伤"也许并不存在。
童年的你我,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有着什么的成长环境,的确是我们无法选择的,然而对于我们成长所经历的种种却完全由我们自身来解读并赋予其意义——这也是心理学家阿德勒希望告诉我们的第一个事实。引用书中的一个比喻就是"18度的井水",井水一直是18度,在夏天你感受到它的是凉爽,在冬季你感受到的却是温暖,然而事实是井水的温度一直就在那里,不升不降,变的只是你赋予这个井水的感受。同样的,家庭就如那18度的井水,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你或喜或悲、或好或坏,皆源于你自己对它的主观解读。这也就不难发现在我们看到类似的单亲家庭里,有的孩子变得独立而顽强,而有的孩子却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叛逆和孤僻,这正是他们内心对家庭的解读不同:前者将失去解读为强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去守护他想守护的人或者事,后者也许将失去解读为弱小和异类,因此逃避社交避免人际关系所带来的麻烦,又或是将失去解读为不爱,因此用叛逆等反常的行为去引起原本拥有的关注和爱。所以由此你我应该也可以体会到,客观发生事实如何在自己的生命里流淌,完全取决于自身对它赋予的意义。若是解读为正向的意义,它自会助你成长,若是解读为负向的意义,他自会毁你本该属于你的一切。
也许有人会反驳“幼时的我们是一张白纸”,我们不可能有如此清晰的意识做出自己的选择,纸上的画作都是父母所赐,这一点阿德勒并不否认,但请不要忽略的是那仅是一个画作的初稿,最后的定稿,依旧是你赋予它的绚丽与多彩。再试着反过来想,如果我们如此认定”原生家庭创伤“的不可逆性以及不变性,那么对于我们又有什么价值呢,答案显而易见——无用,自怨自艾,然后惯性的拿着原生家庭的创伤来掩盖自己没有勇气做出的改变的事实吧,久而久之就真的默认了当下的自己,给出了人生无法改变的定论。
对于”原生家庭创伤论“其实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扩展到与之类似的各类创伤理论,可能大家都有过失败或者被质疑的经历,那样的经历是不是让你否定过自己的能力,甚至是毁灭你对梦想的展望呢?对此我想用竞技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再次诠释我们依然忽略的事实过去无法决定未来。例如跳水皇后郭晶晶、NBA国际明星科比、冰上王子雨声结炫......但凡你去翻阅他们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是从一开始就顺水顺风的,他们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质疑、失败等境遇,然而细细品读他们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他们共性是接纳自己所不能改变的,去改变自己所能够改变的一切,即放下已经发生的过去,专注所能精进的技能、更加完善竞技装束、更好的掌控自己竞技的身心状态等等,然后耐心地让时间给到他们职业巅峰的答案。因此,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思维转嫁到各类创伤的新解读——它们只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出现的友善提醒,告诉我们在某个方向出现了变差,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静下来,慢下来审视自己,找到一个适宜的切入点去修正自己,而不是放大自己当下的痛苦,不再期许所可能的未来。
此外,对于诸如原生家庭创伤论等各类其他创伤理论,我想引入书中另一个概念来说明他们 的伪存在,即”人生是点,而非是线”,通俗的理解就是人生是密密麻麻独立的点的组合,而非连续不断的线,没有联结。对此,也许有人会提出因果论,我们常常会解读为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这似乎诠释着人生过去与未来联结的状态,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仅是我们把人生的每个阶段串联起来后,放在整个人生的维度里所解读出的意义。而人生事实就如在黑板上所画的一条线,看似完整不间断,但用放大镜去看时确是孤立的点的存在,因此唯我们能把控的只是点存在的那个当下瞬间,过去无所牵连,未来亦无所牵挂。也许此时又会有人说,不是“未来决定现在”吗?对,这里阿德勒心理学并不否认,但必须明确的是,未来只是导向作用,因为未来没有固定的路径,并存在着太多潜在的可能性,而这是无法用任何理论可以推断出的既定答案。这里我想继续用竞技运动员的例子来解读这句话背后的意义。参与竞技比赛的运动员都有着获得好名次的想法,并且成绩越佳越好,这是所有运动员如出一辙的目标,可是目标一致,结果却依旧有输赢,所以关键不在于对未来目标的牵挂,而在于实现未来目标过程中你所能做的一切。再看当下所流行的话语,我们也能看明白这样的道理,每个人都想变得优秀迎娶白富美或者嫁给高富帅,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但是结果却非都如愿以偿。所以目标只是可期的行路指南,但因未来是一个未知的时间维度,存在太多潜性发展的可能,因此与现在的你依旧是了无关系。既然如此,原生家庭创伤代表着过去,中间是一个自己可以把控的现在,未来又是充满无限的可能,三者相对独立,我们的创伤又何以能够延续呢?
说到此,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真的颠覆了我们太多过去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了过去的伪像,最大程度地揭示了原生家庭创伤论以及诸如此类创伤论的不真实延续。所以事情依旧是那件事那件事情,人依旧是那个人,变的不是其他是我们的内心,所以爱就在那里,无形或者有形他都存在,并遍布在生活里的各个角落,只要你愿意用心感受,就一定能够感受。爱是一道光,既然能感受到它,那又有哪里会有无法照亮的黑暗之境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