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来,“美国总统与美国”一直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焦点话题,真可谓群星闪耀,竞相争辉。而第32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无疑是他们当中最璀璨的一位。罗斯福之所以能比肩华盛顿、林肯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最伟大的总统,不仅仅在其创纪录地连任四届美国总统,更在于其履任于危难之际,以其大智大勇带领全体美国人民走出了20世纪两次最大的危机——大萧条和二次大战,并一举迈入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
其实,谈到罗斯福,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会是他的“新政”。的确,罗斯福“新政”是他的政治标签,它绝不仅仅是把美国带出了大萧条,而更在于把美国带入了现代化,可以说,一个现代美国正是由此崛起的。而谈到罗斯福“新政”就不可不谈他的“炉边谈话”。肩负着遏制危机和推行新政的双重使命入主白宫,罗斯福首先要尽可能多地获得大众的理解和支持。而利用“新媒体”——广播所进行的“炉边谈话”,成了迄今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领袖人物凝聚民心的典范。
第一次“炉边谈话”发生于1933年3月12日(星期日)。当晚,罗斯福在白宫就“银行危机”接受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的采访。他坐在壁炉旁边,面对扩音器,开门见山拉家常地说:“我想花几分钟时间同合众国人民谈谈银行的情况……”接着,罗斯福以诚恳的态度、亲切的声调、质实的语句,向美国民主就银行业的运作进行了浅显易懂的解释,并劝说民众支持银行业发挥作用,并向民众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全国6000万民众收听了这次谈话。第一次“炉边谈话”获得了巨大成功,复业后的银行依旧是长队如龙,但这次不是提款了,而是存款——把前些天提出的通货和另外的积蓄存入银行。同样,广播记者们也认可了这种家常式谈话的价值,并认为总统广播讲话的声音犹如起居室里壁炉中熊熊燃烧的炉火一样噼啪有声、铿锵有力。而当国民打开收音机,听到自己领袖的声音,仿佛总统亲临己家,与其围炉相坐,亲切交谈。所以,广播电台主持人作开场白时就用“炉边谈话”来介绍总统的广播讲话。
“炉边谈话”先声夺人,大获成功,也激励了罗斯福总统。从此,每当美国面临重大问题之时,罗斯福都要用这种方式与人民沟通。同样,美国人民也钟情于此,每当他们有所郁结和困惑之时,也都希望听到总统那亲切、诚挚的声音。“炉边谈话”断断续续持续了11年多,几乎与其12年的任期相始终。从1932年3月12日第一次谈银行问题,到1944年6月12日最后一次谈第五次战争筹款运动,长长短短共30次。其中,大萧条时期13次,二战时期17次。而且罗斯福总能根据时局需要把握讲话的频率和节点,力求做到“新鲜而不疲劳”。
仅仅把“炉边谈话”理解为与人民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是不够的。“炉边谈话”不仅是沟通民众的桥梁,也是政治斗争的利器,更是政策导向的指南。同样,“炉边谈话”也是罗斯福政治生涯中最出彩的一部分,是其思想、理念、能力、魅力最为集中的体现,而且垂范后世,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和孜孜效法。
“炉边谈话”平和亲切,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将罗斯福的领袖魅力一展无遗,受到美国民众空前的拥戴。正如一位美国农场联合会的负责人写给罗斯福信中的一句话,“你捍卫了人民的权利!”
这就是美国人民深深爱戴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可能正是这种“平凡”的影响,美国人民纪念罗斯福的方式也同样与众不同。位于樱花烂漫的华盛顿特区潮汐湖畔的罗斯福纪念公园,没有华盛顿纪念碑的高耸、没有林肯纪念堂的庄重,有的只是一片恬静和亲切。其中一尊塑像——一位穿着俭朴的平民,坐在房间炉边的一角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无需多想,人们马上就会说出:他是在聆听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
虽然,80多年过去了,但静静地,一个人夜读、聆听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没有国界的距离,没有种族的隔阂,依旧能给人以温暖、力量和思考,因为它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每个人都梦想伟大,每个人也都不甘平凡。然而,正是这平凡之心才铸就了这伟大之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