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里相遇·成长社群
爱里相遇阅读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爱里相遇阅读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 笑笑熊_1593 | 来源:发表于2020-08-04 20:13 被阅读0次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先后就读于犹他大学、哈佛大学、杨百翰大学,并在杨百翰大学长期任教。他是9个孩子的父亲,51名孩子的祖父及外祖父。俄罗斯总统曾经普京对媒体发表感慨说:“俄罗斯应该出现这样伟大的思想家”,他还建议俄罗斯公民阅读这本书。

今年三月份终于读到此书,只记得当时看到封面是很厉害的外国人,再加上“高效能”几个字,差点被吓跑。7月再读,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心情,感受自然也不一样。柯维在序言中写到:建议各位不要对本书等闲视之,大略读过便束之高阁。带着复述和与人分享的心态进入阅读,对整本书的框架和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思维定式

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中说道:改变思维,人生将发生180度转变。他用了一个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他特别强调,三要素中思维方式是最重要的。

《掌控习惯》中也提到一个特别好的比喻,他说你们有没有见过那些在花园里边浇花的园丁,浇着浇着他发现水变少了。当你发现浇着花的水变少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就是还这样,继续浇,然后开那个水管,把水管开得越来越大.,就是不用改变之前的习惯。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你能不能够捋一下那个管子,看哪个地方折起来了,哪个地方拐弯了,这就是要改变我们过去的习惯。

生活中,很多人会给自己设置标签:我不能跑步,我没有方向感,我的人生就这样了,我做不到,其实当这些标签贴到身上的时候,即使有选择的机会摆在面前,也会立刻拒绝。比如,阅读营的学习,我的朋友会主动选择保持“现在的我”这样的生活方式,因为不做改变比较轻松。但若不去做那个一直闷头浇水的人,停下来去思考,反而能明确哪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是可控的,未来或许就不一样。比如来到阅读营,我们的目标不是阅读一本书,而是成为一个阅读者,当换了这种思路,来考虑问题,我们的内心会充满动力。

二、品德论与个人魅力论

书中所有的理论基础都是品德论,作者从教育儿子的经验以及自己对人们认知过程的研究,顿悟了品德的强大影响力。他说,只有品德才是交流中最伶俐的“口齿”。我们的本质要比言行更具有说服力,这个道理人人都懂。有些人是我们绝对信任的,因为我们了解他们的品德,不论他们是否擅长交际,我们就是信任他们,而且能够与之合作顺畅。

品德在长久的人际交往中是最重要的优势,这与《活法》中的做人的法则是一样的,这些密密匝匝围绕我们生活的标准,很少有人能做到,并且身体力行地去执行。

三、七个习惯的框架

柯维说“七个习惯”的先后是经过精心安排的,本身也是循序渐进的。他在一段视频当中用三句话介绍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之间的关系:你我必须先独立而后才能互赖,像必先学懂代数才能计算微积分,必先学会走路才能健步如飞。前三个互赖期的习惯强调的是自我管理,约束和主宰,他们根植于我们人格的深层部分。

依赖期注重的是“你”这个观念,心智上依赖他人的思维,情感上则依赖别人的认同和肯定,你照顾我,提携我,为我的成败负责。独立期,注重的是“我”的观念,从内在肯定自我,遵从自己的意愿,达到自给自足,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取所需。互赖期注重的是我们,是更为复杂的合作关系,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功。以“言出必行”举例,从个人领域来说,他获得的成功是觉得自己很守信用,情绪上也会更加稳定,精力则会更充沛。从公众领域来说,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各种事情的处理也会自如恰当。

所以,做一件事,只有明白这件事的why和how,才能真正的理解这件事。完成从依赖期到互赖期有两个阶梯,七个习惯是帮助我们攀登阶梯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本书的原因。具体如何做,书中也进行了详解的论述。

四、七个习惯之积极主动

柯维认为要获得习惯需要三个要素相互交织,知识、技巧和意愿,简单地说,就是“想要做,为何做”。

七个习惯中积极主动最重要。虽然只有四个字,表面意思也很简单,那究竟什么样的人士积极主动的?大家有没有判断的标准?

领导安排任务,员工跑得飞快。

想要解决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的矛盾冲突,去成长自己

这两个场景哪个积极主动一些?

柯维在书中关于“积极主动”给了一个很好的概念,世间事与我们的关系被划分成了两个圈子:影响圈和关注圈。判断一个人是否主动积极,就看他把精力放在哪个圈子里?看美国疫情,讨论八卦新闻,这些只能看,不能控制,影响不了的圈层就是关注圈。

积极主动的底层逻辑是:永远不要放弃选择的自由。这一理论由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介绍给大众的。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了大家的疑问,刺激和回应之间有选择的自由,而书中对这样本能的反应也做了简要的说明。

基因决定论:祖先遗传

心理决定论:我就是这样的人,没办法

环境决定论:大家都这样,我也只能这样,把一切都归于外因,与本人没有关系。

书中有一个很好的案例:柯维的学生请假,从开始的拒绝批假到后来同意请假,中间的谈话只是因为柯维看到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深度思考,权衡之后,做出的选择,是积极主动的态度。

用书中的一句话总结今天的梳理:只学不做等于没学,只知不做也等于未知。习惯是重复了足够多次数后而变得自动化的行为,其他六个需要消化,待后续更新。

实践这七个习惯,过程有如攀登险峰,这是一个困难重重的挑战,正如爬山时,激烈地感到脚下的浮沙碎石,那些正是生命中的绊脚石。可能偶尔会滑倒,甚至倒退,也会有一些坏习惯拖后腿。但如果我们都用积极的心态去“挑战自我”,去“淘汰”之前那个不优秀的自己,我们会感受到生命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里相遇阅读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yw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