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作者: 套马地汉纸 | 来源:发表于2019-08-13 10:28 被阅读1次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⑧;。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善于行动的人其行为无迹可寻,善于言语的人其言语无懈可击,善于计算的人其计算不用筹码,而能正确无误;

      善于关闭的人其关闭不用门闩别人却不能开,善于捆绑的人其捆绑不用绳索而固不可解。

      因此,圣人善于救助人民,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

      善于利用万物,所以没有被废弃之物。这就叫做保持明境。

      所以,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而不善之人是善人借鉴的对象(反面教材)。

      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珍惜自己的借鉴,即使是个有智慧的人,但也只能算是不明真理的糊涂之人,这就是奥妙之所在。

    在这一章中,老子提出“五善”,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目的是告诉大家如何在运动中把握规律。老子认为其重在要求人们尤其是圣人要恪守“无为而治”的原则,说明有道者,顺任自然以待人接物,更表达了有道者无弃人无弃物的胸怀。人无弃人,物无弃物,天下的善人不善人,善物不善物,都是有用处的。善者为师,恶者为资,一律加以善待,特别是对于不善的人,并不因其不善而鄙弃他,一方面要劝勉他,诱导他,另一方面也给他一个成为善人借鉴的作用。这就考虑到事物所包涵的对立的两个方面,不要只从一个方面看。浮皮潦草、粗枝大叶;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便沾沾自喜。自以为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恃才傲气,都是不可取的。

    有道者能够以本明的智慧,去观照人与物,了解人各有才,物各有用。而做到人尽其才,各因其性以造就,所以说:“常善救人,无弃人”;且做到物尽其用,顺物之性以展现其能,所以说:“常善救物,无弃物”。这是说明有道者的待人接物思维路径———要摒弃非黑即白的逻辑定势。

    要想拥有这“五善”,就要做到向得“道”之人学习,得“道”之人则要以离“道”之人为戒。这就是提倡一种学习精神。向别人的长处学习,以别人的短处为戒,严格要求自己,这才是无上奥妙境界。

    实践证明:成功最重要的秘诀,就是要采用已经证明有效的成功方法。那就是不断的学习别人的长处。成功的人之所以能达成目标,乃是多年之功,历经无数的失败,才找出一套特别之道。你只要走进使他们成功的经验中,也许不多久就可以达到像他们那样的成就。

    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先从模仿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模仿也是一种进步。翻翻日本人的发家史就可以知道,日本人就是从模仿开始,不断吸收借鉴,才最终走上创造之路的。一说起模仿,有人就会援引“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例子,把模仿贬得一无是处。他们说:“为什么要模仿别人,借鉴别人呢?要干就要拿出自己的一套来!”这话听起来很豪壮,殊不知,如果没有东施效颦的勇气,没有邯郸学步的追求,连模仿也没有,更谈不上借鉴,而离开了模仿和借鉴,又何来创造呢?

    我认为,重要的、正确的思维路径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结合自己的实情做一番比较,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或从中吸取教训。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于学习老子的思想也应如此,况且老子也是这么教导我们的。

                                                    2019-8-1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cv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