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有滞胀期吗?在你初入职场时,也许未能想到会有未来。但是,职场也有其生命周期,从初入职场成长期、熟悉期、上升期、滞胀期、衰落期。这个周期对于大部分人都是公平的,甚至不会因为你有多强大的背景、多努力的状态而去改变。
我们把这些滞胀期,就是我们的职场瓶颈。很多职场人残酷地发现,人到35岁以后,就会出现接踵而来的困惑、迷惘,好好的一个人忽然失去了方向。从调查数据看来,职场滞胀期的年龄段一般分布在30-45岁之间,在这阶段的职场人,危机感伴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职场滞胀期呢?
第一,晋升无望导致职业进程受阻。
35-40岁,许多人发现自己被“35岁现象”击中了。大家会发现,大部分企业有的企业设置了升岗、提干的年龄标准,比如35岁、40岁、45岁不等,这些都是正常晋升职业生涯的硬杠杠,是“死线”。大部分企业招聘都会设置35岁以下(个别劳动密集、重复劳动、低端劳动力不在其中)。在企业升职无望,出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跨过这年纪未提升,只能注定职业生涯晋升到此中断。这类情况占主流。
第二,年龄优势顿失。
除了个别技术需求工作,大部分工作使用老员工的性价比较低。同样一份工作,差不多效果的情况下,你觉得事业原因使用3万元一个月的你,还是5000元一个的年轻人,他们更加年轻、可以熬夜加班、有激情,不会经常请假参加家长会、很少请假去医院。这样的情况在民营企业更凸显,那些在企业、机构中的低层管理岗位、技术含量不高的职位被替代的可能性比较大。本质上,不是企业抛弃了你,而是年龄和工作选择抛弃了你,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变化。
第三,企业转型和变革中,能位不配。
企业的管理对于大部分人就是温水煮青蛙的过程,特别的是,对于适应舒适区的老员工,不太了解这个世界的变化,不太了解外面对工作的要求已出现了较大变化,而还对自己适应当下工作洋洋得意,等到企业转型和变革,可能出现自己的能力无法与新岗位匹配,也可能是新岗位不需要自己了。辛苦数十年,就这样被抛弃,说好一路陪跑的职业生涯就此中断,于是“被动转行”。
第四,身体不允许。
身体上暴露出的问题给自己反复预警,现有的工作压力已成为杀手。你会发现身边癌症、猝死等病症的同事年龄越来越小,年纪轻轻就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少职场人提前进入了“佛系职场”状态,养生状态提前,当然这无可厚非,只是你觉得你的上级愿意去养一个没有进取心的员工?
第五,顿悟惊醒。
余生不多,得多多努力,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话平生了。这类的情况在我身边也发生很多,人过四十,突然惊醒,以前按年过日子,现在扒天计算,希望把日子过得有意义,过了40岁的人,开始思考存在的意义。
以上五个原因,是进入职场滞涨期的原因,你有这样的情况吗?
-END-
【声明】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