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开始前黑色的屏幕上打出大大的“A TRUE STORY”时,我还在心中不屑地笑了笑;而未至影片结束,我已意识到这三个单词的分量,认识到这位伟大英雄创造的奇迹因为它的真实,令我的内心更加为之震撼。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血战钢锯岭》在近期院线上档影片的口碑中荣登榜首。全片从前至后全方位极力渲染了信仰的力量,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在故事中坚定不移地坚守着自己“绝不杀戮”的信念,并在服役过程中几近偏执地坚持“绝不拿枪”的行为准则。他被同伴视为懦夫,被长官判为异类,被挖苦,被排斥,被劝说退伍,被关禁闭,甚至被告上军事法庭……然而这些都没有令他改变心意,他坚持不携带武器,希望以医疗兵的身份参加战斗,在别人忙着杀人的时候能够专注地救人。他在法庭上说的一番话质朴却令人动容: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当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时,我只想一点一点把它拼凑回来,这总归不是什么坏事。”
戴斯蒙德坚守的宗教信仰以及他所坚持的人生信念,在许多人看来仿若一个费解的笑话。他是这个笑话中弱小的懦夫,成长在一战中经受创伤的父亲的阴影之下,而年少时在嬉闹中失手险将兄长命送黄泉,幼小的他便对生命充满渴望与敬畏,形成了他善良质朴的本性,在宗教戒律的熏陶下,将“不夺走任何一条生命”视作终身奉行的行为准则。
一次意外的救助,是他放佛看到了未来的志业,他不但不取人性命,还期待能够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救人一命。多萝西的出现好似主的指引,他爱上了她,同时也找到了未来之路的大门。他与多萝西恋爱的场景温暖真实,那献血时的傻气、观影时笨拙、接吻时的冒失、山顶上的调情令人沉醉。而这些动人的画面也与分离的场景、灰暗的镜头形成强烈对比,更让人在故事中泪水潸然。服役前多萝西赠予他的圣经,亦是他不懈坚守的动力之源。
经历了军营中的排斥,父亲做为关键角色帮助他坚守成功,从此众人为这个为了信仰傻乎乎的“懦夫”让步,戴斯蒙德终于以一名医务兵的身份奔赴战场。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随后影片呈现出战争的惨烈,一群懵懂的新兵目送前列部队的死死伤伤被送出战场,而他们的前方正是那令人战栗的冷峻峭壁,上面是那易守难攻的钢锯岭。
战争打响,硝烟弥漫,火焰滚滚,血肉横飞,身边的战友瞬间就被爆头,有的人被炸成两截,有的人肚肠流出,有的人被吓得瑟瑟发抖,场面一片混乱,真实的令人无所适从。而此时的懦夫戴斯蒙德却飞快地穿梭在钢风铁雨之中,不惧险阻,兑现承诺,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
日军地道偷袭,美军节节败退,伤亡惨重,队长命令撤退。能够正常活动的士兵全部撤离,大量伤员被留在钢锯岭上,犹豫不决的戴斯蒙德站在悬崖边上,询问神的旨意:
“我听不到您的声音,我到底该做什么?”
神主没有回答,远方却传来同伴痛苦地呼唤:
“医疗兵,救我!”
一瞬间仿若神启,戴斯蒙德毅然转身,冲向地狱般的战场。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他寻觅一个又一个伤员,处理伤口,安抚情绪,转移到崖边,将其用绳索送向安全的地方。双手被绳索磨得血迹斑斑,透支的体力令他随时昏阙,而他口中不停地向神主祈求:
“老天爷啊,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再救一个!……再救一个!”
看到这里,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好像一名天使,身后带着光圈,带给伤员求生的希望,也带给观者内心的震撼,令人双目潸然泪下,为他的壮举哽咽不已。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如此一夜一日,他竟独自一人赤手空拳地在废墟中挽救了75名士兵的生命。这一奇迹让美军震惊,先前的误解顷刻消散,他成为了战友心中的信念与指引。星期六奔赴战场的每个人都希望他能同行,而这一日是安息日,他在人生信条与宗教戒律中面临抉择,他选择了前者,为战友祷告,并随军出征,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戴斯蒙德坚持了信仰,不止让自己在惨烈的战争中生还,还帮助另外75条生命继续绽放。
戴斯蒙德不是懦夫,而是勇士;
支持他的不是宗教,而是信仰;
这个真实的故事,不是榜样,而是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