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读散人大哥的文字吾道南矣,留言马融和他学生郑玄的典故,大哥表示怀疑,我也不自信起来,忙上百度一查,虽然介绍不多,果然还是有的,便拿来算作日更。
这两日,就打算偷个懒了,宝儿下午打电话回来,说是要回家住一晚,调整一下,大概考试让他很郁闷。
经过网课的灵魂考验,混日子的孩子终于要还债了,不由把看到的图片拿了来,给大家一起乐一乐,然后,继续搬典故:
以下都是转载:
三百杯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郑玄在马融门下”刘孝标注引《郑玄别传》:“袁绍辟玄,及去,饯之城东。欲玄必醉,会者三百馀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莫,度玄饮三百馀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
译文:马融和他的学生郑玄都是汉末大儒,但马融气量小。郑玄被袁绍征召时,马融怕学生的成就超过自己,请杀手在半路杀郑玄。送别郑玄时,叫学生们每人敬酒三杯,想把郑玄灌醉,方便刺客下手。
不料郑玄酒量很大,从早到晚,一共喝了三百杯酒都没醉。后谓痛饮为一饮三百杯。
另外,马融虽是大学士,才高八斗,心量却不大。
马融教学上课的时候,有一个毛病,喜欢听音乐,那个时候的音乐要人演唱,没有像现在我们可以放光盘、放录像带,那个时候没有。
所以他上课,他的讲台后面是一个布幔,他官做得很大,他家里头有乐队,自己养的乐队,所以有一些女孩子弹琴唱歌,在后面演奏给他听,一面听一面跟大家上课。
他的很多学生总会看看,从布幔缝里头看看里面的女孩子。
只有郑康成跟他三年,从来没有向布幔看一眼。马融就知道他的东西郑康成学去了,对郑康成,对这个学生有嫉妒,就想了一个主意要害他,最好能把他杀掉。
但他又没有罪,所以郑康成离开老师的时候,老师带了同学到十里长亭送他,在那里摆上酒宴饯行,每一个人敬他三杯酒,他带的人多,郑康成一次喝了三百杯,“三百杯”的典故是从这儿来的。三百杯酒喝下去之后,郑康成一点小小的礼节都不失,高明!
马融是想把他灌醉,结果人家一点都不醉,一点都不乱,他就走了。马融确实买了杀手在路上等他。郑康成很聪明,看看他们已经回头了,看不见了,他改道从另外一条道路回家了,那个埋伏在路上的人没有遇到。
老师也嫉妒学生,古今都有。为什么有嫉妒?还不是自私自利,不想有人超过自己,这个观念错误,真正的大德是希望学生超过自己。
中国从前作官戴的帽子,我们一般叫乌纱帽,乌纱帽是什么?是说它是纱帽,颜色是黑色的。它的形相,从形相上讲,那个帽子叫“进贤冠”,那个帽子像楼梯一样两层,后面一层高,前面一层低,代表什么意思?
希望后人都高过我自己,戴这个帽子常常想着。后人要不能比我们高,这个社会没有前途,希望学生超过自己,希望自己的部下将来成就超过自己,含义多深!
皇帝戴的帽子那是平等,作皇帝要平等,不能有高下,作大臣的一定要想到后人要超过我们这一代。
拼凑出这样一篇文字,无需我再有过多言语。以上摘抄不言而喻:在我眼里,倾囊而授,桃李满天下的老师当属孔子。身正为范,德高为师。才可称之为真正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