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漫忆

作者: 王之木 | 来源:发表于2020-07-23 23:30 被阅读0次
    网图

    又逢花生收获季,母亲从乡下给我寄来一大包自产的,煮熟且晒得半干的花生。这花生倒在盘中个个饱满,显然她已经用心挑走了小个及干瘪的。转眼又接到她的电话,交代寄到的花生是今年“新拔”的,只晒半干,记住要再晒,不然会坏掉。

    傍晚,我独坐阳台,边乘凉边吃着新鲜的花生,远处天边的霞光渐渐暗淡,凉风轻拂,舌间上熟悉的美味难免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01 
    网图

    想起如果没“闰”,那今天就是农历七月初三了,农历七月不正是吃当季花生的时节吗?而且我们当地过农历七月初七  ,就有吃煮花生的习俗。

    我的奶奶据说出身于富裕家庭,很有些见识,在我小的时候,她很会给我讲故事,也喜欢出迷语让小孩猜,因此孩子们很喜欢她。我记得她就曾用方言为我们出过关于花生的迷语。

    七夕节的故事她也懂:传说牛郎织女这天在鹊桥相会,因久别重逢而泪洒鹊桥,所以这天傍晚定会下场小雨,如果趴在厨房的水缸边或站在葡萄架下还会听到牛郎织女说的话。

    记得有一年七夕,真的下了几滴小雨,乘凉的人们纷纷搬凳回家,我惊喜地对奶奶说:“真的下雨了!真是牛郎织女的眼泪。”奶奶摇了摇手中的蒲扇,说:“应该是真的。”至于趴水缸边或站葡萄架下我是绝不敢去的,天那么黑,谁敢去?

    小孩总是贪吃,七夕要吃花生我可是记得很牢。觉得既然过节要吃花生,那到时,我就可以理直气壮敞开了痛快地吃,于是就期待七夕节。七夕晚上到了,吃过饭,奶奶捧出了一大碗冒尖的煮花生说:"今天要吃煮花生呀!”围着的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一个人分得几个花生后就散了。等我费劲地又咬又掰吃完所得的几个后,回头一看,那碗冒尖的花生早已被大人吃完了,七夕节也就算过完了。

    02
    网图

    七月到了,种得多且指望靠卖花生赚钱的农户,定要抢收花生的,一旦过期不收,埋在地里的花生可就全发芽了,半点用处也没有。

    我小的时候,就常被带去地里或山上帮忙摘花生。到达花生地后,干活麻利母亲双手并用,弯腰一抓一拔,几株花生就被拔起,根处挂着泥土块和花生,母亲用力一甩,根处泥土纷纷抖落,只留着花生 ,风铃似的挂着,可惜不响。

    不一会儿,一垄的花生株就拔完了,横在地上,等着我们摘花生。找个阴凉处,把花生株拢来堆叠好,我就坐下来从根一颗颗摘花生。一颗颗摘很费时,母亲曾教过我省时的方法:把挂着花生的根放在手心稍作梳理,然后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用力,一整把往下拧,果然效率高多了。

    一起摘花生时,母亲会讲些她过去劳动的见闻,乘机告诉我要努力读书。说:"天气这么热,蠓虫这么多,都处都是泥土,劳动多辛苦呀!”但我那时却不觉得半点苦,反倒觉得劳动好玩有趣,应该是无关谋生,所以没有压力。

    花生株全拔起后,花生却来不及摘完,母亲只能把挂着花生的株捆好挑回家,利用晚上时间摘。夜晚,院里架上电灯,全家老少齐上阵,总算把那小山般的叠着的花生株摘完。

    03

    摘下的沾满泥土的花生,第二天要装筐挑到溪里洗。洗花生也是我最爱的一件事,因为可以跟到溪边玩。

    只见母亲把半筐花生浸到浅水中,任水流冲刷,不一会儿花生就露出白胖的面目。我希望多洗一会,那样我就多在溪边玩会,但忙碌的大人很快就挑担走了,我也只能紧随其后回家。

    然后就是晒干储藏。那时奶奶每天忙着用大圆竹匾晒花生,收花生,我也跟在身后帮忙,偶尔往嘴里塞几颗花生吃,但未晒干的生花生确实不太好吃,有一股“臭生”味。七月的烈日爆晒后,两三天花生就缩水了,收时哗哗地响。这时就好吃多了,但吃太多也是不允许的,毕竟家里要靠这卖钱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生漫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nk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