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火了火了!几乎成了追剧大军的首选。
这种题材的作品能够这么受到欢迎,究其原因除了贴合现实外,还在于其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
比如剧中的人物,多是党的高官,对话中用得最多的词汇是“党”“国家”“人民”,这体现出了共产党人理应有的高尚情操,当中已然蕴含着四大党性修养:
一、纯净性:入党动机一定要纯!
酒过三巡,有必要问一下身边的党员,你的入党动机是什么(酒后吐真言)?是纯净水还是矿泉水?
毕竟,“入党动机”是一名党员“出娘胎”的“先天”因素。
先天足,身体健康;先天不足,身体就容易生病。
老检察长陈岩石这名老党员的“先天”动机是为了谋取特权。什么特权呢?战场上扛炸药包冲锋在前的特权。
相比之下,腐败分子最致命的“先天缺陷”就在于此。
入党为了升官、发财,至少是自己多了点获利(不用吃亏)的特权。
先天都不足了,后天要补挺难的。于是当发现入了党以后,不但利益的特权没有,反而还增加了许多“吃亏”的责任。抱怨就免不了了,进而是无作为的抵触,再而就是腐败掉了!
可见,入党动机一定要纯!入党不是为了利益,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真正把“党员”当做一种事业,其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这个事业中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有失落感,取而代之的是幸福感。
建议积极分子好好考察,动机不纯的,千万别勉强,害己害人,最终谁也不开心!
二、纯真性:为人民服务一定要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这可不能是一句面上的口号,心不在焉喊一喊。必须得真,推心置腹般的真!
有幸成了党员干部,很快忘记了这一宗旨,开始忙着搞什么秘书帮、汉大帮……维护着所谓的“政治生态平衡”,为了“进步”(也就是升官),煞费苦心,不是哭坟,就是当园丁,整天乱作为,一旦上不去,就满腹牢骚不快乐,不作为……
《人》剧中这些情节大家还会感到陌生么?(正是这些社会现实的生动写照点燃了《人》剧这把火)
当上了党员干部,党性不纯真,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共产党人的“岗位职责”,而是整天围绕着自己的小私利忙忙碌碌。
我想请问一句:这样活着累不累?
切记:共产党员就是一种“义工”,简简单单纯纯净净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体验奉献的快乐和幸福,这就是全部报酬!
不愿意可别签这份“劳动合同”。
三、纯锐性:敢担当不要怕流血!
党员干部要有担当!
为什么说“有担当”,而不说“有作为”?
我是这样理解的:“作为”是在既定的规则下,成熟的平台上,兢兢业业,按部就班作出奉献;而“担当”则是在规则未明的情况下,还不成熟的平台上,敢于探险,摸着石头过河;敢于担责,不怕牺牲。
共产主义还没有实现过,党的事业还需要一代代人在摸索探险中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明确的作业手册,没有完善的操作流程和标准,但党员干部不能因为怕犯错误,怕担责任而不作为。
你看那达康书记处事决策雷令风行,有时候也难免草率违规。
当然,走错了路,也要有流血牺牲的准备,党员干部手上可没有可以免责的“尚方宝剑”!
四、纯洁性:生活清贫别指望奢华!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员干部: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
正厅级老检察长陈岩石把房子卖了捐给国家。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既然当上了党员干部,选择了党的事业,就不要指望过奢华的人生。
不必讲什么世俗的面子,更不要去跟人攀比。清贫是一种人生,与幸福与否无关,与人生价值无关。
为什么党员干部必须清贫。因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是人民的“公仆”!
当前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高,贫困人口还很多。作为人民的“仆人”,能够比“主人”富有么?
当老百姓都富裕了,党员干部自然就“水涨船高”跟着富裕了!
因此,既然选择了党员干部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清贫(耐不住清贫也可以不干啊!)。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又要当官,又要发大财,可能么?
明知不可而为之,违背初心,后果自然很严重!
要知道,“党员干部”是一种信仰的标签,而不是捆绑着金银财宝和种种特权的高薪职业!
以上“四纯性”乃本人自悟原创,如有片面之处敬请谅解,欢迎拍砖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