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很多父母会有一些习惯性或“流传下来”的言行面对孩子,他们不会觉得有任何的不妥,殊不知,这些言行正一步一步地让孩子慢“变笨”
1、大量的负面“暗示”
经常听到身边的家长说一句话: 你看某某家的孩子,成绩好,爱劳动,你看看你,你怎么这么笨呀.....
“孩子笨”成了一些父母的口头禅,他们显然没有意识到坏处,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当孩子潜意识里出现自己不如他人的想法时,怎能不相信自己真的很笨呢?
2、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
若父母常常在孩子面前抱怨,无异于过早地让孩子承受,在他的年龄本不该承受的压力。
还有的妈妈试图以“抱怨”的话激励孩子,对孩子说:妈妈辞了工作都是为了你,为了好好陪伴你,都没有外出游玩的时间,你还不好好反省,就知道玩……
这种抱怨多了,孩子不仅会不上进,反而因为自己给妈妈添了这么多的烦,变得自责乃至自卑。
3、压制孩子的眼泪
哭声是一种很让人神烦的东西,尤其是家长,听到孩子哭,涌上头的是各种负面情绪,尤其是在公众场合,简直就像人人都在盯着你,说:你这爸妈是咋当的?
所以,当孩子哭泣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恐吓孩子停止哭泣。心想,只要孩子不哭了,麻烦就过去了,事情就解决了。
事实上,你不知道:哭泣是人类自我疗愈的康复过程。
4、不尊重孩子的努力
很多妈妈觉得孩子小,家务上,当孩子表示想帮父母忙,尝试做一些事时,有的父母总怕他做不好或者是怕耽误他学习而拒绝;
有的虽然松口让孩子做,但由于孩子做事时磕磕绊绊,便急不可耐的替孩子动手,然后撂下一句:“我来吧,你还做不来”。
否定了孩子努力,浇灭了孩子希望。
这样一来,在孩子心里,最终取得成功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以后一旦碰到需要自己独立面对的事情,就会手足无措,只会向父母求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