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这个竹制的旧笔筒可有点年纪了。
一个竹笔筒的回忆记得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半期,我从农村招工到下放那个县的县城里工作。县城不大,但前前后后被招工到县城工作的老乡却也有不少,现在粗粗算一下,文化系统有好几个(包括此前招进县荆河剧团的),有到县广播站当广播员的,有进工厂的,等等。
这个竹制笔筒的制作者姓周,小我几岁,是我妹妹的同届同学,下放和我一个公社,但不同大队,我的印象是——他是个憨厚的小伙子。
因为是老乡,又同在异地工作,所以老乡们都喜欢时不时地串个门,他的单位处于县城的“闹市区”,他住的“斗室”又临街,所以去的人与次数都比较多。
有一次我去他那临街的斗室里闲扯,发现书桌上多了点东西,也就是这竹制的笔筒。只见:圆圆的竹子外表被削成得有棱有角,还刻上了简单的花卉,涂上了一层清漆,在那个年代里,显得很有“看头”。见我对此感兴趣,他很大方地说,这个还不怎么样,如果你喜欢,下次给你做个好一点的!
嗬!他还有这手艺!我沒想到。但若真要,我还成了找人要东西了,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算了,难得麻烦你。他也不再多说。
没想到,过不多久,他真打电话给我,叫我去拿笔筒。就是照片上这个,此后跟了我几十年,先是在单位的单身宿舍里摆着,后来上大学,在集体宿舍里也放着,毕业后教书也放在办公桌上……
直到前几年,女婿送我一个更大更好且有着一些厚重感的新笔筒,我才换下了它,但也没舍得扔。
几个月前我们在网上联系上了,我说起这事儿,他还感到惊奇,说我居然还保留着这物什!
周老弟现住省城,每天练着嗓子唱歌。有时还能在手机上听他吼几嗓子,听起来有了点韵味。他也时不时地发个挑战结果以“炫耀”一下。看来活得是有滋有味。
遥祝周老弟健康快乐!!
2019年5月15日
一个竹笔筒的回忆要了周老弟一张照片的截图,看,还是蛮精神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