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十分,我带着疲倦的神情回到四楼的家,并立即对妻子胡老师说:“这两元钱还是不要省了,真是捡了芝麻,可丢了西瓜。” 她说:“这要看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她永远是一个讲各种原则的”理智派“。
大清早的,究竟是什么事啊,让你发了这么多的感概?简友看了我文章的开头,一定会生出这样的疑问。
没什么大事,是去大概两公里远的童家马路市场去买菜。而在先前,这个活是妻子胡老师去干的。在她看来,这是一门两便的事,太合算不过了。一是能买到比室内菜市场譬如青松菜市场更便宜的菜。童家市场的蔬菜大多来自郊区农村,是农民自己家里种的,价格相对便宜,也吃得放心;二是走四公里的路不会白走,起码身体得到了锻炼。而我感觉到极不合算。为什么?天上在下毛毛雨,水泥地面水存留,还没走到半路,一只鞋子先进了水。其实,我是基本上选择走盲道的,可赶路时,凹缝里的水反而容易带上鞋头。另外,这些菜毕竟不是净菜,还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料理它们。
——天一直下雨,菜农早上刚挖的土豆还带着土泥,土泥又是湿漉漉的,尽管三个中等个头的土豆只要二元七毛钱,但我还得去找水龙头冲洗掉土豆身上的泥土,花了我不少的时间。
——我老家叫“哈菜”,也有叫“苋菜”的,它有红、白两个品种。妻子喜欢拿它的叶子放面条吃。菜农问我: 要长的还是短的?人毕竟是一个贪小便宜的物种,我说:“那就来长的吧。”他从下面拿起一把足足有手臂长的“哈菜”说:这个可以吧?我摇摇头。他说:还是很嫩的,只是剥皮要花点时间。听了后,我立即就懵了,原来这是“一物两吃”啊。我说:多少钱一把啊?他说:不贵,两元吧。便宜是便宜,但把它带回家后,可没时间去干边剥皮边折成小段,最后用细盐腌制这个活。
回走到青松室内菜市场,想起自己喜欢吃的豆制品还没收进囊中,连忙走进去。可找了两圈,就是没有。知道妻子特别喜欢拿夏玉米当饭吃,我就买了两棒白(粒)玉米。在购买过程中,来自黄泥岭村的女菜农却一直推荐黄(粒)玉米。因为生意好,卖得快,她还叫自己的老公到地里再去搞点白玉米,或者把家里的土豆带点来也行。我说:“下雨天,不要让你老公太辛苦了。毕竟有八九公里路程。”她笑了笑说:“下雨天,家里也没有什么大事。让他回家搞点拿点,也好。”在对话中,我还得知她老公是专门送杆秤来的。女菜农说:“你看我的记性。”我说:“肯定是太累了,不然,做生意的人是不会忘带的。”她又笑了笑说:“回家觉得吃吃还好,明天再来买。”我说:“一定,一定。”
你看我是不是多管闲事了。也难怪落得一身疲惫回到家里。
今天是个好日子。而昨天,妻子感冒发高烧。她说:“肯定是打针后的副作用。” 我说:“是你教高三毕业班,心里压力大,没休息好,身体抵抗力下降了。”
陈水河整理于2021年5月20日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