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4年精读打卡37:以孝治天下——《论语别裁》

24年精读打卡37:以孝治天下——《论语别裁》

作者: 若可的读书笔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24-02-23 08:15 被阅读0次

阅读时间: 2024年2月19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论语别裁》

阅读范围:第二章《为政》第五、六句

《论语》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具体分析

1.原文的解释

这一段讲的是孝,从对于父母,延伸到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涉及到三个人物,孟孙、孟武伯、樊迟。两个姓孟的是父子,樊迟是给孔子驾马车的。孟孙是朝里的重量级人物,他号懿子。孟武伯是世家公子,有机会继承父亲的官职。注意,在周朝官爵是世袭的。

一个当官的,一个世家子弟,一个赶车的这三个学生问到孝,孔子的回到却不同,这才是因材施教。

对于当官的孟老爷,孔子回答,孝就是不违背。这里也可以引申到君臣关系,不违背父母也不违背君主的意见。

面对官家子弟呢?孔子说,孝顺父母就要像父母关心生病的孩子一样的爱护。为什么,事父母如子女,将来事百姓如子女,才能做一个体察民情的好官。

对于赶车的劳动人民,孔子怎么解释孝呢?生养死葬都合乎礼法,讲规矩,这里不同于对于官家更强调感情,对于底层老百姓讲的更多的事规矩。

2.衍生讲治国

这里南先生提到了孔子的《孝经》,从孝敬父母扩大到爱天下人,做好人民的公仆。“慷慨捐躯易,从容就义难。”一时的冲动很容易,贯彻信仰视死如归是很难做到的。而从孝顺父母就能看出来会不会忠君爱国,这是一脉相承的。

这里有提到的东西方的差异,中国因为地理环境影响,能够以农立国,欧洲做不到必须发展商业。过去欧洲的历史,在海上的所谓商业,看得见就是做生意,看不见时就做海盗,所以十六世纪以前,西方缺乏财富,穷得一塌糊涂。十六世纪以后,抢印度、骗中国,黄金才流到西方去,所谓西方文化、经济发展等等,原先都是这样来的。

农业大国的特点是什么,靠家族,靠宗法制度,所以以小见大,从如何齐家,就能看出将来如何治国,人情世故的本事是一脉相承的。

清朝如何以少数外来民族来统治人口众多的中原汉族的。书中讲了两个故事,一是重视教化,让宗祠族老宣讲圣谕,老子管着激进的青年,年轻人为了尽孝就不容易造反了。第二个故事是礼贤下士,善待大儒李二曲和顾亭林,亲自接见,还号召当地的官员向他们学习,给足了知识分子的面子。

相关文章

  • 《论语别裁》08|《论语》以“诗”治天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在《论语》里讲“为政”讲的好好的,怎么突然讲到文学上去,而且讲起诗...

  • 以孝治天下——论语贯通47

    中国文化讲孝道,尤其儒家更讲孝道。《孝经》中说什么样子才是孝呢?不单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而充之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

  •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简述 《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

  • 慎言慎行的人生,才是福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每次阅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读第一篇“学而”时,我学...

  • 《论语别裁》10|孝的层级

    中国历来讲究以孝治天下,尤其儒家更讲孝道,不单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充之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谓之大孝。为政的人以孝...

  • 精读论语,控好情绪

    半部论语治天下,每句论语乐人生。精读论语,控好情绪,生活想要过得滋润,靠的就是情商(控制情绪的能力)。 【必做】学...

  • 读《论语》9 | 孝治天下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此句可理解为通过悼念死者,追思死亡已久者,这样社会风俗道德日趋于笃厚...

  • 读书有感

    1读书要精读书要精读一本,半部《论语》治天下,读透《论语》收获很多。做报告要讲透一点,往深里讲,然后由点扩展到面。...

  • 《孝经·孝治章第八》第五

    朋友们好!今天学习《孝经·孝治章第八》最后一部分。“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这是一个总结语。圣明的天子,以孝治...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7

    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习笔记37 《论语·述而》第七,等于是《学而》这一篇的注解,并且连带发挥前面六篇的内涵,引伸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4年精读打卡37:以孝治天下——《论语别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be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