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 2024年2月19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论语别裁》
阅读范围:第二章《为政》第五、六句
《论语》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具体分析
1.原文的解释
这一段讲的是孝,从对于父母,延伸到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涉及到三个人物,孟孙、孟武伯、樊迟。两个姓孟的是父子,樊迟是给孔子驾马车的。孟孙是朝里的重量级人物,他号懿子。孟武伯是世家公子,有机会继承父亲的官职。注意,在周朝官爵是世袭的。
一个当官的,一个世家子弟,一个赶车的这三个学生问到孝,孔子的回到却不同,这才是因材施教。
对于当官的孟老爷,孔子回答,孝就是不违背。这里也可以引申到君臣关系,不违背父母也不违背君主的意见。
面对官家子弟呢?孔子说,孝顺父母就要像父母关心生病的孩子一样的爱护。为什么,事父母如子女,将来事百姓如子女,才能做一个体察民情的好官。
对于赶车的劳动人民,孔子怎么解释孝呢?生养死葬都合乎礼法,讲规矩,这里不同于对于官家更强调感情,对于底层老百姓讲的更多的事规矩。
2.衍生讲治国
这里南先生提到了孔子的《孝经》,从孝敬父母扩大到爱天下人,做好人民的公仆。“慷慨捐躯易,从容就义难。”一时的冲动很容易,贯彻信仰视死如归是很难做到的。而从孝顺父母就能看出来会不会忠君爱国,这是一脉相承的。
这里有提到的东西方的差异,中国因为地理环境影响,能够以农立国,欧洲做不到必须发展商业。过去欧洲的历史,在海上的所谓商业,看得见就是做生意,看不见时就做海盗,所以十六世纪以前,西方缺乏财富,穷得一塌糊涂。十六世纪以后,抢印度、骗中国,黄金才流到西方去,所谓西方文化、经济发展等等,原先都是这样来的。
农业大国的特点是什么,靠家族,靠宗法制度,所以以小见大,从如何齐家,就能看出将来如何治国,人情世故的本事是一脉相承的。
清朝如何以少数外来民族来统治人口众多的中原汉族的。书中讲了两个故事,一是重视教化,让宗祠族老宣讲圣谕,老子管着激进的青年,年轻人为了尽孝就不容易造反了。第二个故事是礼贤下士,善待大儒李二曲和顾亭林,亲自接见,还号召当地的官员向他们学习,给足了知识分子的面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