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过去太久,我已模糊了自己在J联是被辞退的还是自己请辞的,这当然无关痛痒,只不过是想给自己一个交待。那时候的专卖店模式还是比较新颖的,客户的体验度非常好,于是在电脑城的大卖场也开始出现的走专业装机流程的组装机专营店,在电脑上挑选配件有点像在婚纱影楼里的选照片,我曾短暂得在开拓一楼一个叫某星的店里呆过几天,多了一次被老板开涮的经历,辛苦3天后被告知店面不需要男孩,在我的严正交涉下我被一张大团结打发了(是不是有点像某国外交部),那时候电脑城的盒饭市值3.5元(我记得喜剧人生里说过我们工作就是为了能有一个便当),那个店的老板姓徐,如果现在人肉一下,说不定还能找到这个徐扒皮。
人生就像浮萍一样,随风飘荡着我漫游到了珠江路上惠美专卖店,同样的品牌专营店,同样的老字号电脑公司,同样被业界熟知,在这里我遭遇了职场的第一个温暖的春天,惠美专卖店也是惠美公司的门店,另有网络部、工程部、维修部几大板块业务,其实在2002 年电脑行业已发生转型,世纪电脑城的开业促进了洛阳电脑大卖场化销售的聚合和升级,独立门面的专卖店仅凭借老客源已经难以支撑,品牌独家代理权业已开始松动,行业的高利润时代已度过,我所在的专卖店更像是一个公司形象脸面在保持,公司还浸润在企事业单位的行业客户资源的边际效应里,工程和维修方面的业绩尚可,但是危机四伏,计算机硬件产业已经不是只有高学历人才才能担当的技术,电脑的智能化趋势更易操作和安装,所以电脑城里如狼似虎的年轻后生们,成群结队的开始抢夺撕咬最后的那一点市场份额。渠道更加扁平化,利润更加透明化,品牌更加多样化,电脑行业的大卖场化发展已经不可逆转,我们的惠美专卖店当时也在考虑迁移,销量为王,没有量,上游总代方面也不会重视,而无论家用、商用,客户都更趋向于大卖场采购,包括大品牌经销商在内的商家都在聚拢,我们的市场反应还是滞后了,也许公司的战略发展意不在此。
惠美的发展虽然临近严冬,但是在这里,我还是有幸遇到一拨很友好的同事,同事们普遍学历很高,后来有几位微软、思科认证的工程师都移民加拿大了,那是我所见过真正的IT技术人才,上班同时学外语口语也就不奇怪(很有学院范儿是不)。话说有免费午餐供应的公司都是好公司,我可以用多年亲身的经历来印证这句话的真伪。每天我们在店里用电饭煲蒸米,再开车去维修部拿菜,一堆人围坐一桌,吃饭间看着午间新闻(很有家庭氛围哈),当时伊拉克战争激战正酣,一群人吃着热乎饭看着地球上另一个国家血肉横飞,真真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那个时候我爱上了大米饭,夹生饭常吃而腹泻不常有。
公司老总还时不时的过来加双筷子,他有个嗜好直到现在我还在模仿——削苹果,他喜欢把苹果一切两半完全去皮, 这样最大化的保留果肉,真是居家过日子的主儿啊。在为大家削果皮的当儿,他询问我所负责的渠道销售额时,我看着桌上的苹果一脸茫然,店长赶紧过来解围,其实那时专卖店仅仅是能不赔不赚。吃过厨师的拿手菜啤酒鸡,在马坡聚餐喝过最多的一次啤酒, 我的生活不再是惶惶不可终日,惠美其实只和J联相隔了一条延安路这么近, 作为雇员的内心感受却是相隔了涧西到老城那么远。
在惠美的工作压力不算很大,只是时不时的出个差送货调试,最远的跑到山西阳城,翻越太行山,司机老张师傅小心翼翼的爬着盘山公路,那是一条运煤的路,到处都是黑黢黢的,天也是昏暗暗的,开的不快路上还撞到一只鸟,夜里老张师傅的呼噜是说来就来的宅急送,路难走心也累,在有惊无险的平安送到后,张师傅那句名言“血比油贵”让我难忘,开车要谨记道路安全,那时候到陌生的城市送货办款,心里都是十二分的担心。
店里的全线产品接触的比较多,从打印机到服务器,从墨盒到硒鼓,各色办公设备都是混个脸熟,安装个复杂的大型巨幅打印设备也不在话下。财务姐姐曾给我指出一条路,觉得我做财务会有前途,我试着做了几天库管,性子里倒也沉得住气,在被封为“公司有史以来最称职的库管”以后(有点弼马温的意思),我并没有停留在功劳簿上,虽然我总是愉快的帮财务跑银行领回单,但是内心里觉得自己要找寻一个出口,想去维修部学维修因起点低没获准, 那么什么工作是适合我的呢? 说到这,我想静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