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聊天,特别是和陌生人聊天,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浅层的聊聊,礼貌性的问候,或互相恭维,或彼此吐槽,或不着边际。画风往往是这样的:
“你这个很牛X啊……”
“其实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那你太厉害啦……”
“哪里哪里,你更厉害啦……”
“真是什么都不好做啊……”
“都很无聊的……”
“川普通俄门好像要炸啦……”
“这次波音飞机栽了……”
这样的聊天,对个人成长来说,很难说有什么大益。因为这样的聊天没有太多信息量和信息密度,不能给参与者太多成长的营养。
但见识过一个人很会聊天的朋友,他说得很到位,每个人都是一个图书馆,他有和你不同的工作,有和你不同的人生经历,只要你有心,一定可以拓展自己的认知。就是到一个理发店理发,他也可以和人家聊得比较深入。往往是这样的:
“做这行多久了,什么机缘做到这行……”
“来这个城市多久啦……”
“有多少店……”
“一天大概多少客人……”
“门店租金如何……”
“你们店收入结构大概怎样……”
“怎么休息……”
“休息时都干嘛呢……”
……
通过这样一聊,掌握的信息量就不少,可以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认知。再将这个认知与自己原有的在某些方面的思考、写作主题、知识结构等进行嫁接,就会完成一次小小的自我成长。这种成长可能是对当下城市中人们生活现状的思考更深入,可能使某个写作主题具有更生动的案例,也可能对某个经济学或社会学现象提供一种诠释。
同样是聊天,为什么有此天壤之别?两种聊天的区别在哪里?
在于参与者有没有一颗“成长的心”!也可以称为“成长思维”。
有了成长的心,就会处处留心,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甚至主动激发和采集有价值的信息,与自己既有的认识网、思维网进行嫁接,不断把这个网织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密。
一个人如果有了成长的心,那么就可以实现“成长思维+”,可以“+”看到的、听到的、聊到的、遇到的、读到的、想到的……万事万物皆可加。
逛街看到各类门店,可以观察思考起名、招牌设计是否成功和背后的原理,嫁接自媒体的经营;
刷朋友圈看到各种段子评论,可以思考段子评论背后的话题与大众心理,嫁接社会分析;
听到孩子对学校一些现象的看法,可以了解当下儿童的心理……
看电影、看娱乐节目、看书……无一不可帮助成长。
所以不论我们做什么,都可以做个有心人,实现“成长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