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03《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5遍40%
看了好几遍,现在对看书还是没有消化,可能看的时候并没有去思考,怎么讲给别人听,看的速度也特别的慢,目前来说,还没有任何的帮助,
需要花时间去理解,去消化了,加快看书的速度。
180102《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4遍100%
刻意练习都是需要投入极大的时间,并且一遍遍的不断把自己推离舒适区,让自己到学习区,经过一次次的练习,才会在领域里成为厉害的人,前提必须是要先选择一个领域,然后坚定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再找到这个领域的大咖,再反复的练习,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所花的成本会越少。
中间要保持激情和学习的能力,才能坚持做下去。
180101《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4遍80%
刻意练习并不是有目的的练习就可以了,刻意练习需要找到这个领域内的牛人大咖的人做导师,并且有相对成功的练习方法,在导师的安排下去刻意训练,有反馈,都是可以达到一定的成果。
单靠自己去刻意练习,很难有比较大的突破,取得比较大的成就。
见牛人,和牛人同行也就是这个道理。
171231《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4遍70%
我们在工作中并不会多次去练习某一项技能,每一个项目可能只做一次,没有给我们多次练习的机会,这样跟刻意练习又好像相违背,其实在工作中我们也是可以刻意练习的,与团队之间的合作,与同事之间的相处和合作,都可以运用到我们刻意练习的技能,并且让团队成员跟着一起练习,这样团队的战斗力也会更强大。
171230《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4遍60%
并不是所有人学会刻意练习,就能取得特别大的成就,所以刻意练习并不是人人都会,但是经过刻意练习的人会比没有经过刻意练习的人更具有远见和卓越的意识,所有的感知这块都会更强大。
刻意练习虽然不一定会让我们成为天才,但是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171229《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4遍20%
取得卓越,并非只是简单的重复,需要刻意的练习,而刻意练习又是什么呢?
刻意练习是明确的,有计划的,并且常常需要导师的帮助,能反复多次,对结果的反馈是可持续得到的。
刻意练习呢,也非常的费神,需要精力专注和集中,一天内刻意练习4到5小时是刻意练习的上限,并且没有多少乐趣。所以刻意练习是很艰难的这个事情,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做,如果你对刻意练习有强烈的意愿就能让你脱颖而出。
171228《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4遍10%
开始整理逐字稿,目前写了第一章天才的形成,在整理的过程中就发现,内容太多了,什么都想写进去,然后就不够精简,没有特别的重点,最应该去挑选一些优质的内容,对自己对别人有帮助的内容会比较好,所以如果逐字稿写完后,还需要认真的打磨和推敲。
171227《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4遍10%
预习了一遍天才的故事和对天才的误解,预计把这块写成了文字,还不够深刻,需要打磨,现在有遇到瓶颈,不知道看完之后要写些什么了,总感觉是很枯燥的,自己写的东西也是很枯燥,只是骨头,没有肉。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171226《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三遍100%
大致看完三遍,果然还是要多读几遍,其实现在还并没有领会书中的意思。
罗列了一下书中讲了哪几方面,列了一下大致的框架,逐字稿就按照这个框架去写,计划应该是今天就写稿,但还是拖到明天了,在写稿的过程中,再预计把书也一同在看一遍。
171225《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三遍90%
心智模型,刻意练习的人员,心智模型更强大,比普通人更能看的更远,
一个团队也需要刻意练习,培养团队的信任感,如果只是其中某个人刻意练习,那么团队是链接不起来的。
需要更多的创新,创新是更多的积累,没有知识的积累,就无法去创造,所以知道的越多越好。
171224《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三遍80%
看书比较慢,花的时间也不多,因为心理在想着其他的事情,所以看的不专心,自然记住的内容也不多,大致这些内容讲的是学习是最重要的能力,通过刻意练习,我们的各方面能力都会显著的提高,并且我们是可以像体育运动员那样去训练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171223《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三遍40%
很多人不是一出生,就被看作是天才的,是有经历过一段的时间,在某个领域做到了极致,才被人们发现是天才,一个被公认的天才至少经历过了十年的刻意练习期,这是所有天才的共性。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在某个领域里一直持续不断的刻意练习下去。和厉害的人一起同行,有反馈,有指导,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优势。
171222《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三遍80页
看了2遍,目前只有大致的分享模型,只有骨架,内容还无法填充,需要再次多吸收精华,目前再看一到三章,说了天才是怎么形成的,然后再分别说了三个名人的例子,来证明这个事情,到时候可以把这3个名人的例子拿出来再好好消化,然后讲给其他人说。
171221《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二遍,324页完
用时,大约1小时
第二遍看起来还是非常的快,虽然也是粗略的路过,内容这块有了升级。果然跟第一遍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书中其实有说到了如何去刻意练习、讲了那么多的例子,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那些天才都是在进行刻意练习,我们能不能从他们中看到一些事物的共同性,然后用于我们自己呢?
看刻意练习一直会让我想到2件事,一件是我们练习骑单车、练习开车,刚开始我们并没有这样一项技能的,也是通过刻意的练习,才让自己能不知不觉的就能做这件事了,
另外一个是电影《摔跤吧,爸爸》2个女主,刚开始生下来也并不会摔跤,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们的爸爸发现了这个特别的点,然后开始对他们进行刻意的训练,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终于不负所望,这都能说明刻意练习这一原理。
但是刻意练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内驱力--激情,我们要明白我们要做什么,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支撑我们的力量、并且需要有好的环境和反馈,这样才知道自己的效果如何。需找到一名导师或者朋友帮你一起反馈你的结果,所以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现在在读书营一样。
刻意练习越早开始越好,可以用于工作中,如果是管理者,需要刻意去培养团队之间的凝聚力和信任,因为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现在是一起抱团的天下,一个人再厉害也拼不过一个团队。
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词,心智模型,通过刻意练习的成功人士,比普通人的心智模型更大更成熟,这个模型会影响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做各种各样的决定。我们都是在不断不断的选择中,决定自己未来的方向,我们做怎样的决策,与我们的心智模型有关。
刻意练习者的感知会更清晰,比如看同样一个物品,和普通者去看感受就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并不是通过技巧就能达到的,而是在不断的刻意练习中,提高了感知能力。比如我在做海报设计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做多种排版,来判断哪个排版的效果会更好、这也算是一刻意练习的产物。
171220《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二遍,79页
用时30分钟
发现都没有怎么好好的看书,今天的打卡有点晚,第二遍,看起来还是跟第一遍一样,看来第一遍并没有记住多少东西。
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天才的,所以所谓的天才,也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发现有了一点点的小天赋或者说是兴趣,然后才刻意的去培养的。在天才成名之前都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莫扎特、伍德、巴菲特,都是这样的。
结合自己目前做的设计,我只是在我的舒适区做的比较好而已,那些学习区我做的不好,还有些怕,感觉很痛哭的样子,所以如果说我们练习10000小时都只是在舒适区练习,是没有任何进步的,如果想要让自己提高,那就应该让自己接触学习区,对于自己要了解,那些设计的地方会比较的头疼,哪些设计不会做,然后在针对有必要的去练习,这样才能更快速的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171219《天才源自刻意练习》豆瓣看评论
用时30分钟
有一些读者也和我一样,看完了书,还没有找到具体刻意练习的方法,感觉是讲了太多的例子。而另外一些读者却又更好的分析了书的精华,所以说读一遍书,果然还是不够的。
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练习,在我们的周围有3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最好的练习状态是我们要一直待在自己的学习区,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区,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待在舒适区。因此要让自己刻意的往学习区靠。
额发现自己也是喜欢待在舒适区,有的时候会找很多的借口不让自己学习,然而有的时候,特意的提醒自己,强迫自己去学习,也是能很快进入到状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刻意练习法。
171218《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一遍完324页
用时60分钟
速度还算是比较慢的读完了。看完之后对整本书的印象不是很深,感觉特别飘,没有找到我想要的方法,书中用了特别多的例子来证明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是通过刻意练习取得的,但具体怎么练习并没有怎么特别的说明,自我感觉是这样,
嗯,这是我读书的通病,看完之后,不知道这本书有什么价值,所以要加强读书,了解其本质的意义哈。
要再继续读读,找到其精华的部分。
171217《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一遍211页
用时60分钟
还是习惯有一点点默读,速度还算比较慢。
当拿到这本书的第一刻,我就在怀疑这本书是不是假的刻意练习,为什么跟我之前感觉到的不一样呢,啊呀,一直放着,也没有去求证,直到现在开始选定书单读这本书,今天还在怀疑是不是假的刻意练习,终于去求证了一下,果然我们一般说的刻意练习,原来是这本书。
瞬间就像皮球泄了气,我就说怎么这么不踏实,再对比我读得的这本刻意练习,和评分,果然都差了好多。
我买的书现在这本书读到200多页,大部分都是在讲理论的知识来证明天才都是通过刻意练习来达到的,并不是生下来就是天才的。自身的知识储备要足够,并且是针对自己比较薄弱的环节去做刻意练习,而且要有反馈。
既然这2本书都是在说刻意练习,嗯,我想原理应该都是一样的,那么可以先把这本书读透,了解刻意练习的原理,然后再通过其他的书籍来去补充,嗯,只要达到想要的效果就行。
还有一小半,明天就看完了,加油。
171216《天才源自刻意练习》第一遍113页
今日读1到113页;
用时,45分钟
三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了许多比较厉害的人物的成就,并非天赋所成,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刻意的练习,才有了后来的成就,也就是一开始他们也是普通人,,天赋是可以锻炼来的。前面大部分的篇幅都是说这么一件事。
虽然自己也曾了解到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达成某一事,但是没有去深究,这样就推翻了10000小时的定律了、刻意练习并不是一直重复的单调的去练习,而是有目的的练习,单靠简单机械的去重复,是不可能成为专家的。
好了,目前还比较浅显,再把未看到的事情挖掘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