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古代名人(10)
贾岛
文/石岩磊

唐朝诗人贾岛一次去长安郊外拜访朋友李凝,不成想山里的小路蜿蜒曲折非常不好走,他骑着毛驴赶到朋友家时已是夜深人静时分,更令他倍感沮丧的是,李凝竟然不在家。大失所望的贾岛于是写下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其中有一句:“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他只得在山里和衣而卧将就了一晚上,第二天闷闷不乐地返城。
贾岛骑在驴上,忽然想起“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是不是可以用“推”来代替,他便双手不停地比划这两个动作,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正当贾岛走神之际,迎面驶来时任长安“市长”的韩愈的车队,不识眉高眼低的驴子一头冲进了队伍。保镖迅速将犯上作乱的贾岛拿下,好在韩愈大人有大量并没有责怪这个后生,反而在问明原委后,帮着贾岛一起反复斟酌,最后建议还是用“敲”,因为它更生动传神,由此产生了“推敲”一词。
而后人多对诗中的“僧”字存有疑问,其实它是指贾岛本人。贾岛是河北道幽州范阳(今保定涿州市)人,由于家境贫寒早年落发为僧。在青灯古佛的寂寥日子里,贾岛靠吟诗作赋打发内心的苦闷。他写诗十分投入,常常“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因此有“诗奴”之称。正是靠着如此的匠心精神,贾岛得以跻身群星璀璨的盛唐大诗人之列,他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比如,“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等都是千古名句。

这些诗作看似平淡无奇,却意蕴悠长回味无穷,而贾岛的履历更是值得玩味。贾岛出家时的法号为“无本”,其实他的尘缘并未了却。当时有规定,僧人午后不得外出,贾岛发牢骚道:“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可见其仍心心念念外面的精彩世界,难怪他一经韩愈劝说便痛快地还俗,意欲求取功名。尽管贾岛才气过人,但他三番五次参加“高考”都名落孙山,虽说后来也做过长江县(今遂宁市大英县)主簿,但终身未能担当大任。贾岛又开始眷恋起曾经的清净之地,写出一些鞭挞时政的诗文,据传他还骂过唐宣宗。
人生本苦旅,一念纤尘不染,一念苟且偷安。贾岛的心路历程大概就是许多世人的缩影,人们往往在熙来攘往的名利场中憧憬超凡脱俗的淡泊,又在籍籍无名的清苦间渴望大富大贵的奢华,明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可总幻想着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苟且从不败诗意,而远方又只能“遥看近却无”,或许正是这种矛盾才造就了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也使得世界丰富多彩起来。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里的这句话或许能很好地诠释贾岛潦倒不得志的一生。我们无需为贾岛的苦吟感到痛心,如果他不能自得其乐,焉能“两句三年得”?我们也不必责难贾岛身在佛家心在尘,谁又能不食人间烟火?一切的不合常理都是顺乎自然之作,推敲的仅是词句,长安城不会因为市长被惊驾而秋叶不满街,人生注定是“云深不知处”的迷途,且行且欣然吧。
2021.3.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