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多少本书而读,重要的是读完之后你收获了什么,有的人可以从书中收获一些启发,可以帮助他在生活中的其他事务上获得思想的改变,有的人可以从书中获得一份慰藉,而我读书的目的是帮助我在大脑中初步形成了一个知识体系结构,因为我爱好写作,但是写作这件事情的的确确是个技术活,光靠脑子里的想法是不能尽善尽美的把它表达出来的,而且空有理论和感受的文章只能和读者在情感上产生连接,没有背后的知识和数据作为保障而写出来的文章,我觉得是对自己和读者都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今年给自定定了一些读书的目标,大致一个月阅读1-2本书。
由于以前没有系统读书的基础,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给自己选的书单都以是一些大众易懂且靠谱的书,什么是靠谱的书那就是读完了至少能觉得多多少少有些收获而不是像看故事一样,书一合故事也就完了。践行了几个月,读完了一些书,每一本书读完后至今都能在脑中找到属于它们的那一小块知识区域,我相信坚持下去,我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和连结一定会像网络拓扑图一样清晰
1.泛读阶段+10-30本数量
说到关于读书的经验我也不多,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是刚刚开始尝试践行,请先给自己定一个小小的目标,不要盲目的看到别人1年读100本书你也给自己定一个100本的数量。毕竟我们才刚刚开始我们的阅读之旅,定一个合理的数量会让我们在年底的时候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而且数量虽小但是阅读的质量肯定比完成100本的质量和收获多,最开始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范围比较广,易懂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而不是一开始就阅读难度系数大的书籍,大致可以选择大众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历史,社会文学等书籍开始入门,通过一年的泛读,就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类型,下一步可以开始研读专门领域的好书。
2.边读边做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我在开始阅读每一本书开始的时候,都会在我的读书笔记项目文件夹下建立一个新的思维导图,这个文件的名称就是这本书的名字,基本的思维导图记录方法如下。
a.中心的标题名字为这本书的书名,每本书都会有一个分支叫做基本信息,基本信息主要记录这本书的作者,出版社,上架类型,时间等,不要小看这些基本信息,这些基本信息可以帮助你的大脑给你形成一个档案管理网络,当你想起或者需要用到哪个知识点的时候,这些基本信息就开始帮你筛选是哪本书中那个章节描写的。所以一定不能小觑基本信息

b.按照书中的大块部分,划分一级主题,并且把每个主题下的内容划分为二级标题,针对每个单元和章节中的部分,自己做总结,输出。我的习惯是每天定时阅读1-2小时,大概看完1整章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感受来总结相关的知识点

每一个章节下的知识点总结,切记不要直接抄书上的内容,有的时候一句话可以概括好几百字的原文

c.除了书本的主要部分可以划分为一己标题,还需多额外建立一个“其他”分类,这个其他分类可以是书中的额外收获,比如“书单”,这个标题专门记录本书中都列举了哪些书中的论点和知识,可以通过罗列书单,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添加书籍,去看相关感兴趣的书,这个标题还可以是“碎片知识”,专门记录本书中提到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之前看的一本书主要是讲解“家庭系统排列”相关内容的,但是也稍有提到“精神分析”相关的概念,那么我就会把它记录到“碎片知识”这个标题下,等有时间的时候回去查阅相关的内容和知识
3.手动梳理+文章记录
有的时候遇到书中的论点,会很有兴趣,想就这个论点展开发散性的思考,这时候如果记录思维导图会很有局限性质,手动的笔记方式,可以随心所欲的联想和记录,也可以绘制简单的图形帮助理解和记忆,所以我一般在读书的时候,旁边会放一个空白卡纸本子,在白纸上随意的散发我的思维和记录我想着重了解的内容

每一本书阅读完一整章之后,我会有选择的记录一篇读书笔记,就这一整章节的内容写一个大概的千字文,不一定每一章都会写,思考和受益较多的章节我通常都会写一个千字文来进行总结和深思,这里我推荐一个不错的平台,豆瓣读书,在豆瓣读书你可以选择你正在阅读的书籍,进行分页式的记录读书笔记,也可以写完整的读书笔记,最后读完后还可以发布你的书评,和你一起阅读这本书的小伙伴直接可以互相评论交流,我觉得这个平台非常适合读书的人。
4.一篇完整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要不要写,当然要写,因为读书笔记的目的在于帮助自己归纳一整本书通读后有哪些收获,读书笔记不是要把书中的原文抄录成册,也不是就某一个点展开随意的发挥,读书笔记应该是集合本书的中心思想展开讨论和收获,适当的配合自己的论点和思考而成的一篇完整文章,是对知识的二次加工,这个过程是帮助我们完善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法
另外一篇满意的读书笔记的发表,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建立信心,很多人开始写作就是从读书笔记开始的,现代人的工作如此繁忙,除了工作我们还要社交,生活等琐碎的事情,写作和读书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写读书笔记可以把输入的知识和自己的情感外化出来,更是与自己交流和相处的绝佳方式
5.发表一篇书评
在此之前我的读书方法中并没有这个环节,因为2017年我报名了理性知识分子的读书社群,主要作业就是完成一本书的深度阅读+一篇读书笔记+一篇书评。书评我很少写,但是我经常会根据豆瓣的书评来选书,很多读者都会把他们看完后的感受和建议慷慨的写出来,我也会根据大多数人的建议来参考,所以书评不仅能表达自己看完书后的满意度及评价点,还能给予其他人对于这本书的建议。
以上的过程如果都做到了,读书就变成了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打造知识结构和网络就不再那么困难和枯燥,而是在一场场读书盛宴的洗礼中收获成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