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的时候,颇为顽劣,因此我娘经常拿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我。
传说这个“别人家的孩子”读书甚是刻苦,晚睡早起自不必言,单说读书笔记这一点,就甩我十条大街。我这人好逸恶劳,好读书又不求甚解,往往上完一学期的学后课本上还干干净净——偶然会有几个无聊时画的小王八。而他就不同,不仅书本上笔记做的满满登登,还单有一本学习笔记,其体积堪称惊人,里面记载了无数例题秘籍,密密麻麻,让人敬佩。
当我每天雷打不动的在晚上十点准时钻到被窝里夜会周公的时候,我娘总会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狠狠的瞪我几眼,同时高声同我爹讲述那位别人家孩子的光辉事迹:“人家XXX这几年就没十二点以前睡觉的时候!”。然而我少年时期就已经十分沉着机智,告诉娘我这处于发育期的花样少年,一旦熬夜伤了元气轻则气血两亏,重则股骨头坏死,晚期就是植物人。我娘虽然望子成龙,但是也知道儿子只有一个的道理,因此也就只好作罢。
故事的结尾没什么说的,我考上了全省乃至全国最好的一所高中,他则只考上了一所普通的市重点。
你以为我要讲的是什么?是要炫耀我天赋异禀?是要嘲笑他先天不足?
不,我要讲的,依然是一个关于勤奋的故事。
我勉强能称得上聪明,然而远没到超凡脱俗的地步。我确实没有笔记,但是我做过的习题大概是他的十倍。我最后做遍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习题,在升学考试前的一个月我甚至已经无题可做。我用铅笔做题,批改之后蹭掉答案方便下次再做,我从来不建错题本,我坚信我的每次错误背后都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方法问题?知识结构问题?还是又一次马虎?我了解自己的每个缺点,以至于当我走上考场那天我几乎已经无懈可击。我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个小小的笔记本,上面只有一些奇怪的图形和公式——那是我从无数次错误中总结出来的,除了我没谁看得懂。
你以为做笔记就是学习?那复读机岂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
13年末的时候我开始记录自己的阅读状态,目的是迫使自己从无节制的网络小说泥潭里抽出身来。当我在豆瓣上开贴打卡时,却意外的迎来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我实在是很好奇,究竟什么叫做精读呢?他给我留言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写书评了——这还得归功于我的一位豆瓣网友,他让我知道了竟然还有读书征评这种好事。我一个月能读完二十多本书,写几万字的书评,高峰时期我能够在四个小时内看完一本书,写两千字的书评——然后还会有编辑收下这些文字付给我一些稿酬。然而在一些人眼里,我依然是在“糟蹋”这些书,原因只有一个:你太快了。
似乎在有些人眼里,只有慢慢的读书才叫读书,否则一定是浮光掠影,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尽管这些人一个月只能看几本书,连一篇像样的书评或是读后感也写不出来,然而他们却坚定的认为,他们对于书的理解一定要比你更深刻。我读的很慢,我做了笔记,我花了大把时间,所以我一定更了解这本书。
抱歉,但你是错的。
在我的人生中,我不止一次遇见这样的人。他们将愚蠢的勤奋当成自己刻苦的见证,用盲目的努力掩盖自己的战略上的失败,他们缺乏正确的方法,却试图用苦行僧般的虔诚来感动自己,感动别人,还试图感动上天:苍天啊,我都已经如此努力了,为何还是无所寸进?他们习惯将付出与回报划上等号,全然不顾这付出是否合理——这就像一个步行的人嘲笑一个开车的人:我付出了比你更多的努力,你流的汗没有我多,受过的风雨没有我多,你怎么会是我的对手!
弱小和无知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发展的最大障碍,傲慢才是。
如果不考虑娱乐性质的阅读,只讨论学习性阅读的话,那么只有一个标准可以衡量你的学习效果,那就是输出。无论你努力做了多少笔记,看了多少书,听过多少公开课,但假如你没法将这些东西输出的话,你就仅仅是看过、听过、记过这些东西而已,远远称不上学习过,你只是在自我欺骗而已。你精读的如此认真,但你读完之后可曾写过像样的书评?是否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了你的工作与生活中?你是否已经抓住了作者的写作脉络?如果你没法回答这些问题,那你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所谓精读究竟代表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一次对时间和精力的挥霍?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者摄取信息的一方方式。学习者通过接收外界刺激将信息转化为长期记忆——通常这种转化是通过不断的重复来进行的——继而被学习者基于其本身的控制与预期来进行加工,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内容的预期与控制决定了学习效果的高低,而最终的学习效果检验则是通过反馈来完成的。很多人推崇备至的读书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比其他方式效果来的更好,相反,由于完整的学习进程被打断与书写的低效性,这种方式反而是一种性价比较低的学习方式。但由于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在缺乏反馈效果检验的情况下一些人会基于主观认知偏差而产生虚假的心理满足感,即将花费与效果等同了起来。
我当然不是在否定读书笔记,实际上我偶尔也会做一些笔记——不过随着各种APP和软件的蓬勃发展,我早已将这项工作高度自动化了。以前我习惯的输出方式是写书评,但是随着约评的逐渐增多,我开始越来越没办法在书评里尽情吐槽嬉笑怒骂了,所以我干脆回绝了一切约评。最近让我满意的输出方式当然是写文章,我通过这种输出方式所掌握的知识牢固程度仅次于教学,然而我不可能随时随地的教学生却可以在任何时刻开始构思一篇文章,因此我仍然对这种输出方式喜欢的不得了。所以你看,我始终想不通一件事:为什么有些人一定要代替机器做一些十分费力的事情,然后却对真正能为自己带来提高的方式避而不谈?战略上的失败是一种可怕的失败,它决定了你的上限,在一个错误的学习策略与思路的影响下,纵使你每天都把自己搞的筋疲力尽也只能前进微不足道的一小步。更可怕的是,它还会让你产生一种虚假的错觉,从而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的努力感动,于是每天在这种努力的深渊里挣扎徘徊,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而最终无所寸进。
划重点:
1、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是你是否拥有了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学生时代有考试作为标准,而我们到了社会上以后由于缺乏衡量标准,所以最好以一种能够量化的方式来衡量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输出是一个好选择。
3、努力不等于成功,但会让你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4、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死用功效率高的多。
最后,祝大家都能早日成为一个高效的学习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