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在路上人生几何?美文斋
在路上1 | 岜沙苗寨的禾晾群

在路上1 | 岜沙苗寨的禾晾群

作者: 隽永方华 | 来源:发表于2021-09-18 06:20 被阅读0次

    一直想到西南边陲走走,正好益民同志准备去云贵拜访老同学,遂决定与他同行。

    说走就走,我们两对夫妇四人驱车900余公里,历经整整十二个小时于晚上22:30抵达贵州从江县城,下榻粤海大酒店。放下行李辎重我们便迫不及待走路至从江二桥观景。 隽永 摄 从江二桥及桥下都柳江河堤均没有路灯,感觉黑黑的,好在桥头山壁上镶嵌着一幅巨型的立体雕塑:银光闪闪的牛角灯下映出红红的“从江”二字,下面是熠熠生辉的八个大字“养心圣地,神秘从江”。再下面是巨幅的立体画面,描绘了从江县的“七个一”,诠释了“养心圣地,神秘从江”的内涵。 回到房间,我从酒店提供的从江县宣传册上了解到:从江县最具代表的文化资源有“七个一”,即“一首歌、一杆枪、一片田、一座楼、一副药、一棵草、一碗茶”。“一首歌”,指以从江县小黄村为代表的侗族大歌。“一杆枪”,指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岜沙人崇尚自然、以树为神、人树合一,有生命树、平安树、常青树等人生“三棵树”,头留发髻、肩扛猎枪、腰挂砍刀等身上“三件宝”。“一片田”,指总面积近1万亩的加榜百里梯田,气势磅礴,文化积淀深厚,传统农耕习俗保存完好,2016年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一座楼”,指全国现存最古老的侗族鼓楼——增冲鼓楼。“一副药”,指被誉为“世界三大洗浴文化”之一的瑶族药浴。“一棵草”,指占里村具有自然控制人口增长神秘功效的“换花草”。“一碗茶”,即油茶。 岜沙苗寨 隽永 摄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前往岜沙苗寨。 一民 摄 岜沙苗族部落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岜沙苗寨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我们绕山而上,半小时后到达寨中的小广场。目力所及,似乎没有心底预想的样子和期待:道路窄小、布局稍显凌乱、商业气息浓郁。

    遁着歌声我们绕着村道往上走,村道两旁耸立着很多木质吊脚楼,掩映在高大浓密的大树下,墙皮木板斑斑驳驳,颇有一些岁月的沧桑感。

    正走着,忽然前边出现三个身穿黑衣的男子拦住去路,说前面是岜沙苗族民俗表演区,要进入需购票。我与老黄夫妇观看意愿不强,唯有郭太太一心想看。便约好她去看,我们仨在外逛寨子等她。可不一会儿,郭太太就回来了,说这场表演即将结束,下一场表演要等到上午11:30,遂作罢。 隽永 摄 沿原路返回的时候,发现道路两旁、山坡上下、吊脚楼前后架设着许多木架,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一直不知道它的用途。纷纷猜测它或是苗族的图腾,或是族人练武的木桩,或是晒衣服的晾杆。直至看到禾晾群的标牌才恍然大悟。 隽永 摄 禾晾群的出现与这里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黔东南当地人称糯稻为禾,摘禾时这里是一根一根摘,称为“摘禾”。摘禾的刀颇为特殊,像小小暗器一般,不仔细观察根本察觉不到。收下的禾没有杂草和旁枝,只是一根一根的稻穗,收齐两把,互相穿插捆扎,形成一小捆直接晾上高高的禾架,当地称之为“禾晾”。我们赣南也是山区,但收稻谷都是用打谷机直接脱粒挑到晒场上晾晒。现在更是用收割机收割再用车辆运输,早已把人力解放出来。但这里是完全的山区,沟壑纵横,水田层层相连,每一块水田面积都不大,况且也没有道路,机器根本进不来,也施展不开;另外这些本地品种的稻谷不同于一般的水稻,不晾晒干也无法脱粒,打稻机也就用不上。这些摘下来的稻谷先是人工挑到公路边,再用车辆运回村寨,而每一家都有自己高高的晾禾架子,有的在房前,有的在空地上,把挑回的稻谷在晾禾架上晾晒20余天,干了就放进粮仓里,食用时再拿出来整把的脱粒、去皮。 网图,侵删 岜沙苗寨以滚为姓,“见利思义,见水思源,见难思忠,见德思贤”为家规。族人大多穿着黑色的衣服,有点像绸缎,但更像防雨布,薄而光滑。 滚姓家规 隽永 摄
    背枪的儿童 隽永 摄
    背枪的老人 隽永 摄
    建造中的火枪堂 隽永 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仅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走马观花岜沙苗寨,对古老岜沙的了解仅仅是一点皮毛而已。但对这里的神秘,还是有一点点的感悟,正好比禾晾群带给我们的思考一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路上1 | 岜沙苗寨的禾晾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vrgltx.html